设计杂交实验判定基因的位置
(2016·全国Ⅰ,32)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答案 (1)不能
(2)实验1: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代中所有的雌蝇都表现为灰体,雄蝇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实验2: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代中所有的雌蝇都表现为灰体,雄蝇都表现为黄体。
解析 (1)常染色体杂合子测交情况下也符合题干中的比例,故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既不能判断控制黄体的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也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表现为隐性。(2)设控制灰体的基因为A,控制黄体的基因为a,假定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同学甲的实验中,亲本黄体雄果蝇基因型为XY,而杂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分离比为1∶1∶1∶1,则亲本灰体雌果蝇为杂合子,即XX。作遗传图解,得到F1的基因型如下:
P:XX×XY
灰雌黄雄 ↓
F1:XXXXXYXY 灰雌黄雌灰雄黄雄 1∶1∶1∶1
F1果蝇中杂交方式共有4种。其中,灰体雌蝇和黄体雄蝇杂交组合与亲本相同,由(1)可知灰体雌蝇与黄体雄蝇杂交组合无法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而黄体雌蝇与黄体雄蝇杂交组合中,子代均为黄体,无性状分离,亦无法证明同学乙的结论。故应考虑采用灰体雌蝇与灰体雄蝇、黄体雌蝇与灰体雄蝇的杂交组合。作遗传图解如下: F1灰体雌蝇与灰体雄蝇杂交:
F1:XX×XY
Aa
A
AaaaA
a
Aa
a
Aaa
1
灰雌灰雄 ↓
F2:XXXXXYXY 灰雌灰雌灰雄黄雄 1∶1∶1∶1
由图解可知,F1中灰体雌蝇与灰体雄蝇杂交,F2表现为:雌性个体全为灰体,雄性个体中灰体与黄体比例接近1∶1。 F1黄体雌蝇与灰体雄蝇杂交:
F1:XX×XY
黄雌灰雄 ↓
F2:XX×XY
灰雌黄雄 1∶1
由图解可知,F1中黄体雌蝇与灰体雄蝇杂交,F2表现为:雌性个体全为灰体,雄性个体全为黄体。
1.基因是否在Y染色体上
无需杂交,统计种群中具有相应性状个体的性别,若全为雄性,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若出现雌性,则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 2.基因是否在细胞质中
设计正反交实验,若子代的表现型总是和母本一致,则为细胞质遗传,否则排除细胞质遗传。 3.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1)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
只需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基因的位置,杂交组合:
Aa
a
aa
A
AAAaA
a
雄性个体全为隐性性状⇒相应
基因在X染色体上
隐性雌×显性纯合雄⇒②若子代雌性个体出现隐性性状,
雄性个体出现显性性状⇒相应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①若子代雌性个体全为显性性状,
(2)若性状的显隐性未知,且亲本均为纯合子,用正、反交实验。
2
同⇒相应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杂交组合:正反交实验⇒②若正反交子代雌雄表现型不
同⇒相应基因在X染色体上
4.基因在X、Y的同源区段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①若正反交子代雌雄表现型相
杂交组合:隐性雌×显性雄(已知纯合选择一对杂交即可,未知纯合应选择多对杂交) ⇓
若子代雄性个体全为隐性性状,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若子代雄性个体出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上。 5.基因在X、Y的同源区段上还是常染色体上 杂交组合:隐性雌×纯合显性雄→F1 (1)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若子代雄性个体全为显性,雌性个体中显性∶隐性=1∶1,则基因在X、Y的同源区段上; 若子代雌、雄个体中均有两种性状,且显性∶隐性=3∶1,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2)F1雄性个体与亲代隐性雌性个体回交(测交)
若子代雄性个体均为显性性状,雌性个体均为隐性性状,则基因在X、Y的同源区段上; 若子代雌、雄个体中均有两种性状,且显性∶隐性=1∶1,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1.菠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圆叶(A)和尖叶(a)、抗病(B)和不抗病(b)为两对相对性状。为研究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某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纯合的圆叶和尖叶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后代均为圆叶。据此甲同学认为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同学认为A、a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有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结论更严谨?_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a与B、b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丙同学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植株杂交,若子代有3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2∶1,则可判断这两对基因与染色体的具体对应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乙 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者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正反交后代均为圆叶,所以乙的结论更严谨 (2)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乙同学的结论更严谨,因为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者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正反交后代均为圆叶。
(2)若A、a与B、b基因均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
3
的雌雄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应该有4种,比例为9∶3∶3∶1;若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有3种,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1∶2∶1;若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有2种,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1∶2∶1,表现型之比为3∶1。
2.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控制翅型的基因为A/a,控制眼色的基因为B/b),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雄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雌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F1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回答下列问题:
(1)依题意可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长翅和小翅这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通过实验来确定眼色遗传的显隐性关系,可选用F1中的________________果蝇进行自由交配,若F2中既有棕眼又有红眼,则棕眼为显性;进一步对F2中不同性别果蝇的眼色进行统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4)若翅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F1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的自由组合 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长翅 子一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3)棕眼 F2中雌果蝇均为棕眼,雄果蝇既有棕眼又有红眼 F2中雌、雄果蝇均既有棕眼又有红眼 (4)AaXX、AaXY 1/2 1/2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控制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长翅和小翅这对相对性状:长翅雌果蝇×长翅雄果蝇→长翅∶小翅=3∶1,即F1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小翅是隐性性状。(3)若要通过实验来确定眼色遗传的显隐性关系,可选用F1中的棕眼果蝇进行自由交配,若F2中既有棕眼又有红眼,则棕眼为显性性状;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题意和前面分析可知,亲本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Y、亲本棕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X,则F1中的棕眼果蝇基因型是XX、XY。若F1中的棕眼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
4
Bb
Bb
B
b
Bb
b
F2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XX、XX、XY、XY,所以F2中雌果蝇均为棕眼,雄果蝇既有棕眼又有红眼;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题意和前面分析可知,亲本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亲本棕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则F1中的棕眼果蝇基因型是Bb。若F1中的棕眼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F2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BB、Bb和bb,所以F2中雌、雄果蝇均既有棕眼又有红眼。(4)若翅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根据杂交后代中长翅∶小翅=3∶1,棕眼∶红眼=1∶1,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是AaXY和AaXX;F1中长翅红眼果蝇(A_X_)所占比例为3/4×1/2=3/8,子一代中长翅红眼雌果蝇(A_XX)所占比例为3/4×1/4=3/16,所以F1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3/16÷3/8=1/2;F1小翅红眼果蝇(aaX_)所占比例为1/4×1/2=1/8,F1中小翅红眼雄果蝇(aaXY)所占比例为1/4×1/4=1/16,所以F1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16÷1/8=1/2。 3.从一个自然界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果蝇,该种果蝇具有刚毛(A)和截毛(a)一对相对性状,且刚毛果蝇和截毛果蝇的数量相等,每种性状的果蝇雌雄各半。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从种群中随机选出1只刚毛雄果蝇和1只截毛雌果蝇交配,产生的87只子代中,42只雌果蝇全部表现为刚毛,45只雄果蝇全部表现为截毛。
(1)上述结果显示,果蝇刚毛和截毛在遗传上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其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我们认为,根据上述结果不能确定A和a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请简要说明理由(提示:如果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显性纯合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XY)。
(3)为了确定A和a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请用上述果蝇种群为实验材料,进行一代杂交实验,请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答案 (1)伴性遗传 基因的分离
(2)若A、a在X染色体上,亲代刚毛雄果蝇为XY,截毛雌果蝇为XX,则子代中刚毛雌果蝇∶截毛雄果蝇=1∶1;
若A、a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亲代刚毛雄果蝇为XY,截毛雌果蝇为XX,则子代中刚毛雌果蝇∶截毛雄果蝇=1∶1。 (3)用多对刚毛雄果蝇和截毛雌果蝇交配。
若子代中雌果蝇全部表现为刚毛,雄果蝇全部表现为截毛,则A和a位于X染色体上; 若子代中雌雄果蝇均出现刚毛和截毛,则A和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解析 (1)伴性遗传是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相应性状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刚毛和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若A、a位于X染色体上,该杂交组合可以表示为:XY×XX→1XY∶1XX;若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该杂交组合可以表示为:XY×XX→1XY∶1XX。(3)若A、a位于X染色体上,刚毛雄果蝇基因型为XY,而截毛雌果蝇基因型为XX,故用多对刚毛雄果蝇和截毛雌果蝇交配,子代中雌果
5
A
aa
Aa
aa
aa
Aa
A
aa
a
Aa
Aa
aa
A
aa
AA
b
b
bb
Bb
b
b
BBBbBb
蝇全部表现为刚毛,雄果蝇全部表现为截毛;若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多只刚毛雄果蝇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有XY、XY、XY,故用多对刚毛雄果蝇和截毛雌果蝇交配,子代中雌雄果蝇均出现刚毛和截毛。
AA
Aa
aA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