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代文阅读 (共15题;共282分)
1. (21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树叶,我赞美你 树叶,我赞美你!
奉献。你将它作为生命的起点,又把它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中。你制造养料,让枝干粗壮,根系发达,花儿鲜艳,果实甜美;冬季到了,你为了让树木保持水分,安全过冬,甘愿牺牲自己,用生命换取树木生命的延续。你吸入的是废气,放出的是人与动物生存必需的氧气。在风沙、尘埃、噪音向人们袭来时,你们手挽手结成绿色屏障,带给世界以温馨宁静;在夏日炎炎灸烤大地时,你们肩并肩织成绿色伞盖,送给人们清凉。你的伟大蕴藏于平凡之中。
树叶,我赞美你!
花,果实、枝干、根虽都有奉献,但同你相比,花儿总有几分卖弄,比不上你朴实;果实虽好,却比不上你的牺牲精神;枝干有些桀骜不驯,比不上你的谦逊;树根难以跳出孤陋寡闻的小圈子,比不上你的豁达。
每当我看到你,就会想起那些为人民谋幸福舍身赴义的革命先烈,想起那些用热血保卫祖国的战士,想起那些勤劳、朴实、善良的母亲,想起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四化”大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人们。
树叶,我赞美你!
(1) 这篇文章的优点是什么?
(2) 文章是想赞美树叶还是想赞美人的精神?为什么? 2. (23分) (2019·安徽模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心爱的哨所
我们的哨所,在高高的山崖上。
黑色的山崖啊,那么高,那么陡,像是一根钢柱,直插向深蓝的天顶。
上哨所去的路,是崎岖又艰险的。它像一条银灰色的带子,从天上垂下来,随着海风在空中摇摆。
心爱的哨所啊,我们爱你的高,因为只有高才能望远;我们爱你的险,因为只有险才能显示战士的英勇和豪迈。
第 1 页 共 18 页
心爱的哨所啊,你是无比坚固的。暴雨冲不垮,狂风刮不动,巨雷劈不倒。你的根基,牢牢地扎在祖国钢铁般的山崖上。
我们在这里守卫,守卫祖国瑰丽的黎明、喧腾的黄昏、安静的夜晚…… 心爱的哨所啊,战士的好伙伴!
(1) “暴雨冲不垮,狂风刮不动,巨雷劈不倒。”这是一个________句,写出了________。 (2) 这篇短文的第________自然段采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明了边防战士们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 (3)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3. (22分) 课外阅读。 你一定会听见的
你听过柳树梳头的声音吗?你听过一大群小蚂蚁跑步的声音吗?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也许你会说:“这都是想象的,我怎么能听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总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什么了吧?
你总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只要你的耳朵能够听,从你出世那一天起,你就在听了。你学着听奶奶摇摇篮的声音,妈妈冲奶粉的声音,爸爸说话的声音,学着听开门、关门、上楼梯、电话铃的声音。你很快懂得: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你逐渐熟悉了你身边的世界;在声音中,你逐渐成长。
但是,当你一天天长大,当你熟悉了许多声音后,不知不觉中,你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你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用心听周围的各种声音了。一些声音你没有听见,好像它们发出时,你的耳朵正好关闭了似的。
别让你的耳朵关闭:在寂静的夜里,听一听外面有什么声音传来;在闲暇的时候,听一首从来没有听过的歌曲或乐曲……
第 2 页 共 18 页
用心听吧,你一定会听见的,然后你会微笑:我们这个世界的声音是多么丰富,多么美妙! (1) 画线的句子把1和2当作人来写,这是3的修辞方法。 (2) 第三至五自然段依次写了1的声音、2的声音、3的声音。 (3) 我们一天天长大,一些声音却没有听见,这是因为( ) A . 我们长大后,耳朵不像小时候那样灵敏了。 B . 我们懂得了要保护耳朵,所以不再去听了。 C . 我们失去了听的兴趣,不再用心去听了。
(4) 作者告诉我们,只有1 , 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声音非常2、3。 (5) 你听过什么声音?仿照上文第三至五自然段写一写。
你总听过1的声音吧?当2 , 当3 , 当4 , 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4. (17分) (2019·湖北模拟) 我阅读,我快乐。 我爱落叶
一天,当我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位老大爷沐浴在火红的晚霞中,将一堆黄灿灿的落叶轻轻扫到花园里,微笑地告诉我“它是一堆很好的肥料。从此以后,落叶像彩色的风筝,不时飘落我的梦境……
是的______有人爱春风______有人爱朝霞______有人爱鲜花______有人爱小草______但很少有人爱落叶______它似乎未得到过人们的青睐______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悄悄地飘到大地上。难道它们不再依恋秋天的树干?难道它们就喜欢孤独飘零?不,不是的,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自己奉献给人类的是整个绿的生命,绿的海洋,绿的希冀,绿的梦幻……
(1) 为文中的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 (2)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 作者赞美落叶是因为________。 5. (26分) 阅读与练习 __________
第 3 页 共 18 页
星期天下午,我在邻居的花圃里,观察了一盆樱桃椒。这盆樱桃椒长得十分茂盛!远远望去,绿叶丛中,似乎闪烁着红宝石,真是惹人喜爱。
走近细看,樱桃椒又是一番姿态。看,樱桃椒的茎笔直粗壮,枝叶向四周撑开着,犹如一把绿色的小伞,有些枝条已偷偷地伸出花盆,平卧在盆沿上。有的枝条刚劲挺拔,直向蓝天伸延。樱桃椒的叶子窄而长,绿油油的在阳光下发光。在绿叶丛中,盛开着一朵朵洁白的小花,仿佛是蓝天的星星,洁白的花瓣跟梅花有点相似。听王伯伯说:“深秋季节,这红色的果实,形如樱桃,所以他们叫它樱桃椒。”
看着,看着,我不由自主地说:“樱桃椒,樱桃椒,你真美啊!” (1) 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 走近细看时,是从樱桃椒的1、2、3、花、果实等方面进行观察的。它们的特点分别是4、5、6。 (3) 远看樱桃椒是什么样子的? (4) 作者有什么具体感受?
6. (12分) (2019三上·韶关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鹅湖
天鹅湖是个美丽的湖。湖水清澈见底,碧绿发亮,好像一块无瑕(xiá)的翡翠。湖的四周都是郁(yù)郁葱(cōng)葱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低垂着头的柳树。它在微风的吹动下,舒展着柔软的腰肢,拂(fú)动着细长的手臂,迎风起舞。树下是一片嫩绿的草地,草地上零零星星地点缀(zhuì)着红的、黄的、蓝的小野花,远远望去,就像缀着彩色图案的绿缎子。湖上横跨(kuà)着一座美丽的桥,就像一根腰带系在那里,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1) 在短文中找到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___腰肢 ________树木 ________手臂 ________草地
(2) 短文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天鹅湖的________,四周的________,树下的________和________,湖上的________。
(3) 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抄写在横线上。 7. (21分)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第 4 页 共 18 页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
(1) 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2) 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 (3)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辽阔——________ 欢跃——________
(4) 第二自然段突出了草原________的特点,第四自然段突出了草原________的特点。 (5) 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了________的作用。
(6) 认真读短文,体会到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 (21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废墟上的鲜花
偶尔从一本旧书里,看见一页昔日夹进去的小纸片。那是一篇小小的对话录,有这样一则美的随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人间到处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去访问一家住在地下室内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以后,两人在路上谈起了观感。
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 乙说:一定能。
第 5 页 共 18 页
乙反问道:你看到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上放着什么了吗? 甲说:一瓶鲜花。
乙于是说道: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困苦灾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说得多好哇!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当读到这几句短短的对话,我依然感到震动不已。我仿佛正面对着一束开放在黑暗而潮湿的地下室里充溢着芳菲的鲜花。它们是蔷薇呢,还是雏菊,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们预示着希望、自由和平安!就在这静谧而寒冷的南方的冬夜,在一盏闪着朦胧的橘红色的光芒的八瓦台灯下,我把这篇小小的对话录夹进了心爱的书中。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又会翻见到它,更不知道我再一次面对它们又有着怎样的情思。
(1) 上文中所写的一则小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写这篇文章则在________年之后。
(2) “这都无关紧要”中“这”指代的是:________,“无关紧要”的原因是:________。
(3) “当读到这几句短短的对话,我依然感到震动不已”中“依然”表明________,所以这个词不应省略。 (4) “黑暗而潮湿的地下室里充满着芳菲的鲜花”改为“地下室里的鲜花”好不好)?理由是什么? 9. (20分) (2017四上·九江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前,当这里还是乡村的时候,我常在窗边,看窗外的美景。
春天里,农民披着如丝的细雨,赶着水牛耕田。细嫩的草叶给田野抹上一层淡淡的绿色。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美妙而清脆的鸟声也开始在耳边唱起来。
夏天,小溪上映着夕阳。暮色中,孩子们在水中无拘无束嬉戏,笑声、歌声一齐由窗外飞进来。夜里,微风习习,蛙鸣声声,萤火虫在草丛里闪闪发光,星星一眨一眨的,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
秋天,田野里一片金黄。农民们微笑着,收割稻谷,收获喜悦。一望无际的稻田上,不时有几只鸟儿飞过,它们的叫声也是那么快乐。
冬日里,只要天气不冷,母鸡就会领着遍身鹅黄的小鸡,在田间啄食残留的谷粒。公鸡拍打着翅膀高声啼叫,吓得滚圆可爱的小鸡满地飞跑。
这已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过去古朴美丽的乡村,如今已变成高楼林立的闹市了。
第 6 页 共 18 页
(1) 在《新华字典》里查“望”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望”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向远处看;②探望;③名望。“一望无际”的“望”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2) 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________的星星 ________的草叶 ________的小鸡 ________的稻田 ________的鸟声 ________的叫声 (3) 根据短文的内容填空。
①请你在文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各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家乡过去和现在的样子。过去________,现在________。
②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来描写乡村夏天的美丽景色。
(4) 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 ①我家窗外的美景。 ②春、夏、秋、冬的美景。
③我以前住过的乡村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10. (1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跳墩(dūn)上的歌
上学的路上,有一条浅浅的小溪,在山脚下悄悄流淌。小溪里,青青的条石,排成一行跳墩,像一排黑色的琴键。
晴天,朝阳映照着小溪。我们踏着跳墩,跳过小溪,走向学校。溪水淙(cóng)淙,唱着一支快乐的歌。 雨天,溪水涨了。跳墩躲在浑浊的水下,和我们藏猫猫。大哥哥、大姐姐们,手拉着手,站在看不见的跳墩上,排成一条长长的栏杆,让我们扶着,蹚(tāng)过小溪。笑声、水声,融在一起,唱着一支友爱的歌。
水更深的时候,老师好像一艘渡船,一次次背着我们,踏着水下的跳墩,一步一个漩涡,渡过小溪。溪水哗哗,唱着一支赞美的歌。
第 7 页 共 18 页
(1) 照样子写词语。
溪水哗哗 雷声________ ________ (2) 读了第1自然段,我知道“跳墩”是________。
(3) 晴天,溪水唱的是一支________的歌;雨天,溪水上涨的时候,唱的是一支________的歌;水更深的时候,唱的是一支赞美的歌。
(4) 溪水哗哗,唱着一支赞美的歌,它可能这样唱:________ 11. (1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是她的启蒙老师
她是位优秀的古筝演奏家,不过,仅仅演奏先辈们流传下来的经典并不能让她满足。于是,创作古筝乐曲,成为她努力奋斗的又一个目标。金秋时节,她将迎来第一场自己的作品音乐会。她就是罗小慈,一个多才多艺的江南女子。与古筝相伴的日子也许显得有点单调,可是当你用心倾听她的音乐,就会感受到丰盈的生命色彩。
罗小慈与古筝结缘是在7岁那年。对这种典雅的乐器一见钟情的父亲,买回了一架古筝,并开始看着教材教起了罗小慈。从懵懂到喜爱,一路走来,不知不觉间,罗小慈的生命,已经与古筝交融了二十几年。“现在回过头看,我觉得选择古筝这条路还是非常适合我的。”罗小慈说。
除了作为启蒙老师将女儿引进门,之后的日子里,父亲的提点也成为罗小慈艺术成长的助推力。当罗小慈在音乐附中读书的时候,父亲用毛笔写了一封家书给她,希望她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加强对诗书画的了解,要有诗外功夫,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全方位把握。罗小慈说,在父亲的督促下,随着自己对专业日益深入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眼界也逐渐开阔了。
进入大学后,有一年考试,罗小慈选择了河南筝派的曲目《陈杏元合番》。对于技法的掌握罗小慈很有信心,可是,在练习中,她却总觉得在神韵的表现上少了点什么。“后来,父亲告诉我,对传统乐曲的处理要突出内在的对比,追求声韵的金石之声,所谓文曲要武弹,武曲要文弹。”父亲的话令罗小慈豁然开朗。“从此,我弹奏每一首作品都事先进行认真地研究。对其中的一些细节,反复比对,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力求有新意,以创造自己的风格。”
《墨·戏》是罗小慈自己创作的第一首曲子,“墨代表书画之乐,戏是书法者的情趣,在我看来,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嬉戏’。”于是,罗小慈那纤纤十指下,便流淌出了狂草的豪放,泼墨的酣畅。浸淫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罗小慈的心头指尖萦绕的不只是古筝。由4个乐章组成的音诗《文姬归汉》、加入了康加鼓的《弦·趣》、融
第 8 页 共 18 页
合了打击乐的《律·动》里,都有罗小慈大胆的创新。
罗小慈将自己的创作定义在“新文人音乐”,并用“雅正”“鲜活”“融合”来概括“新文人音乐”的主要特征。如今的罗小慈,已是上海民族乐团古筝独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2007年她还入选为上海市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类领军人才,并且积累了不少作品。
(1) 把下列词语和对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单调________ ①自然传神,韵味深远 丰盈________ ②缺少古筝方面的知识 懵懂________ ③单一;重复而缺少变化 神韵________ ④充足;富足 (2) 请你用下列成语各写一句话。 ①豁然开朗:________。 ②不知不觉:________。 (3)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①罗小慈努力奋斗的目标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罗小慈创作的第一首曲子是________,这首曲子的特点是________。 ③“新文人音乐”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 父亲对于罗小慈的影响和帮助表现在哪些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父亲买回古筝后,看着教材教罗小慈,使她对古筝从懵懂到喜爱。 B . 提点罗小慈加强对书画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全方位把握。 C . 教会罗小慈独立自主地创作古筝曲。
D . 告诉罗小慈传统乐曲的处理要突出内在的对比。
(5) 你觉得罗小慈各种成就的取得,除了靠父亲的启蒙,还需要什么? 12. (2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 9 页 共 18 页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见过从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绿草旁边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它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就表现了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为了拦住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一个小潭,潭口围着石块,潭边长上青草,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蛮可以在这里流连徜徉,起码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让这些东西沉落潭底,变成渣滓,连同自己一起在干涸的冬天成为一摊烂泥。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___不了它,小石块 不了它,小花草 不了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 请将“吸引”“挽留”“阻拦”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段中的横线上。
小水潭________不了它,小石块________不了它,小花草________不了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2) 文段画线部分中的“这里”是指________;“这些东西”是指________。 (3) “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 (4) 小水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________ (5) 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颂了________的品格。 13. (1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个劳改犯在外出修路的过程中,在路上捡到了1000元钱,他不假思索地把它交给了监管警察。可是,监管警察却轻蔑地对他说:“你别来这一套,把自己的钱变着花样贿赂我,想换得减刑,你们这号人就是不老实。”
囚犯万念俱灰,心想这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相他了。晚上,他越狱了。
在亡命的途中,他大肆抢劫钱财,准备外逃。在抢得足够的钱财后,他乘上开往边境的火车。火车上很挤,他只好站在厕所旁。这时,有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走进厕所,关门时却发现门扣坏了。她走出来,轻声对他说:“先生,你能为我把门吗?”
他一愣,看着姑娘纯洁无瑕的眼神,他点点头。姑娘红着脸进了厕所,而他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严严地守着门。
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在下一 站,他下车了,到车站派出所投案自首。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但我相信它是真的。因为在这世界上,信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没有人能够用金钱可以买得到,也没有人可用利诱和武力争取得到。它来自于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是活在灵魂里的清泉,它可以拯救灵魂,滋养灵魂,让心灵充满纯洁和自信。
第 10 页 共 18 页
(1) 在文前横线上给短文填个题目。 (2) 改掉词中用错的字。
不加思索________ 万念具灰________ 纯洁无遐________
钱材________ 侧所________ 忠城________ (3) 猜猜我是谁。
A.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________ B.帮助人脱离危险或苦难。________ (4) 文中画线的句子里的“主意”指什么? (5) 文中的“不假思索”说明了什么? 14. (22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二)回 望 三 峡(节选)
当危崖耸峙、如刀劈般的夔门迎面扑来,屏障般遮在两旁,原本极开阔的视野忽地局促起来。平缓的江水顿如脱缰野马,拥挤着、跳跃着,咆哮奔腾,那掩映在绿荫中的白帝城几乎是一闪便从船舷旁留在了船后。就像古诗里说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天仿佛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在许多次与三峡失之交臂后,三峡,就这样打开她兀立的大门,任长江将我们送入一页画幅。
船行峡中,群峰对峙,峭壁嵯峨,飞岩如削;仰望高空,万峰攒天,天光一线;俯视江面,云落峡底,浪花飞卷。山是骤然凝结的水,让人想起雄奇、伟岸,想起男子汉那坚实的胸膛;水是奔腾飞跃的山,让人想起纯美、坚韧,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
曲曲折折之间,长江劈夔门,切巫山,夺路东去。船首翘望,眼看一座山峰横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脚,江水一弯,又是一条闪着亮光的水路。在这峰回水转中,我们行进着,仰神女风采,读兵书宝剑,品牛肝马肺,江水流过巴楚的悬棺栈道,流过崖间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伴随着历史的年轮,那一个涟漪接一个涟漪,走向前方。峰峰岭岭,险峻迤逦,演绎着岁月的沧桑。
(1) 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让你想到了哪几句诗? ________和________。
第 11 页 共 18 页
(2) 找出选文中一处作者由眼前的山水展开想象的句子。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选文中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相对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 ②“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说明山________。 ③选文中能够解释“峰回水转”的句子是________ (4) 判断正误
“天仿佛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这句话是比喻句。 (5) 判断正误
“仰望高空,万峰攒天,天光一线;俯视江面,云落峡底,浪花飞卷”这句话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6) 假如你也来到三峡,观赏了如此美丽的景色,你想怎么赞美三峡? 15. (25分) 阅读短文片段,回答问题
土地沙漠化,这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严重的环境问题。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植物的破坏。人类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打乱了水分的循环,使气候出现干旱,于是土地出现松散的流沙沉积。土地沙漠化是人类文明的大敌,沙漠曾埋葬了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截断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掩埋了埃及96%以上的国土。现在,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xié)着60多个国家。它向人们敲响警钟:必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1) “胁”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字典中“胁”的义项有:① 从腋下到腰的部分;② 逼迫恐吓;③ 收敛。“威胁”中的“胁”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破坏________ 富饶________ 著名________
(3) 沙漠曾经掩埋了埃及________以上的国土,现在,全世界有________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________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________个国家。这些数字向人们敲响了警钟:________。
第 12 页 共 18 页
参考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 (共15题;共282分)
1-1、
1-2、2-1、
2-2、
2-3、3-1、
3-2、
3-3、
3-4、
3-5、
4-1、
4-2、
第 13 页 共 18 页
4-3、
5-1、
5-2、
5-3、
5-4、
6-1、
6-2、
6-3、7-1
、
7-2、
7-3、
第 14 页 共 18 页
7-4、
7-5、7-6
、
8-1、
8-2、
8-3、8-4
、
9-1、
9-2、
第 15 页 共 18 页
9-3、
9-4、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1-4、
11-5、
第 16 页 共 18 页
12-1、
12-2、
12-3、
12-4、
12-5、
13-1、
13-2、
13-3、
13-4、
13-5、
14-1、14-2
、
第 17 页 共 18 页
14-3、
14-4、
14-5、14-6
、
15-1、
15-2、
15-3、
第 18 页 共 1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