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卷D卷

来源:爱够旅游网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5、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2021-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卷D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儿发展规律是( )。 A.稳定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2、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的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其背后的教育意义.这种教育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3、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 A.自愿性 B.强制性 C.规范性 D.随意性 C.实际练习法 D.情感陶冶法

6、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 )。 A.波浪线 B.斜线 C.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7、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8、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 )。 A.激情 B.共情 C.热情 D.反移情

9、明确指出教学就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 )。

第 1 页 共 6 页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卢校的《爱弥尔》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洛克的《教育漫话》

10、不顾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 )。

A.独立型 B.依存性 C.整体型 D.系列型

11、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12、在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是学习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型目标 D.情感性目标

13、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

A、历史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文献法

1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中国 B.日本 C.新加坡 D.德国

15、郭阳同学最近总是不由自主地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这说明他可能患了(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16、编写小学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目标 C.课程方案 D.课程计划

17、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8、某小学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中国结编织等活动。这属于( )。

A.学科活动 B.科技活动 C.游戏活动 D.主题活动

第 2 页 共 6 页

19、在下列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 )。

A.强化法 B.暂时隔离法 C.系统脱敏法 D.合理情绪疗法

20、教师应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这是尊重和发挥( )

A、学生的主体性 B、学生的差异性 C、学生的创造性 D、学生的发展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2、简述课程计划的涵义和内容。

3、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小辉个子矮小,家境又不好,常常受到同学们歧视,班主任王老师多次对同学们进行教育,但收效甚微。无奈之下,王老师只好另辟蹊径。小辉生日的早晨,同学们走进教室,惊讶地发现小辉的课桌上有一个漂亮的盒子,上面写着“天使的礼物”。小辉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惊喜地看到一个生日蛋糕。在同学们“生日快乐”的歌声中,他愉快地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蛋糕。同学们边吃蛋糕边猜测这位送礼物的“天使是谁?望着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王老师说道:“天使代表着圣洁、善良,专门为人们传播真、善、美。她是不愿意披露自己姓名的,但她确实生活在我们中间。小辉是咱班第一个收到天使礼物的人,我相信天使不但会把爱带给

小辉,也会带给别的同学。而我们每一个同学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天使,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需要温暖的人。从那以后,班里“天使的礼物” 经常出现,同学间都能够互相关心、平等相处。 问题:

(1 )请对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进行评析

(2 )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2、四(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

班主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小明的父亲听后很不高兴地说:“顾老师,您这话欠妥,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

第 3 页 共 6 页

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小明 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 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回答问题:

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

(2)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

第 4 页 共 6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D 3、A

4、【答案】B。 5、C 6、D 7、D 8、B 9、C 10、A 11、D 12、C 13、C 14、D 15、C 16、A 17、D 18、D 19、D

20、[答案]A

[解析]题干中老师引导学生做出选择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

(1)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 (2)访谈法

访谈法就是研究性的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 (3)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法适用于评价那些在教学中不易被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等)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作等)。 (4)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传统的评定教学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量表等对被评价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以获得评价的资料,并做出判断。 (5)测验法

测验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测验法最常用于评价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标程度,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评价收集间接资料。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材料中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值得肯定,很好的践行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将班主任的力量履行到了实处。 ①王老师的这一活动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中的教师观。新课改的教师观表明教师要做学生的促进者。材料中,王老师面对班级同学之间对于小辉的歧视,采用“另辟蹊径”的活动,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互相关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实现了品德成长。

②王老师的活动设计符合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的角色。材料中,王老师发现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和谐,于是积极采取措施,利用这一活动,很好的协调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③王老师的这一活动符合德育过程基本规律中利用多种开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规律。材料中,王老师针对有同学歧视小辉的现象,并没有一味的进行说教,而是利用道德情感这一切入口,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从而实现了学生品德的提升和班级良好氛围的建设。

④王老师的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材料中,面对同学之间关系的不和谐这一复杂情境,王老师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创造性的利用“天使的礼物”这一活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⑤上述四点皆说明了王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不仅维护了小辉的尊严,也让全班学生受到了教育。总之,王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学习。

(2)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是班主任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班主任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1)复杂性和创造性 (2)主体性和示范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4)长期性和间接性

(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2、答案如下:

涵义:课程计划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内容: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他对学生的教学、生产活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该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以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3、答案如下:

第 5 页 共 6 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热爱学生。只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情况,才能使班主任很好的把握学生,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②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并践行活动民主的原则。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感染学生;

③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利用班级舆论,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班风; ④利用主题班会。通过相关的主题班会,使学生们认识到班级氛围的重要性;

⑤通过班级活动,营造和谐班级。班主任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切身感受班集体的魅力。

⑥培养学生自信心,利用“期望效应”激励学生进步;艺术批评,在进行必要批评时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 2、答案如下:

(1)材料中发生家校冲突的原因主要是未达成教育的合力。

首先,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只知找家长告状,把责任往家长身上推,做法欠妥,让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很多家长片面的认为,家庭只需要把孩子照顾好就可以了,教育问题应该由学校全权负责,缺少与学校的配合观念。造成了家校之间的冲突。

所以在家校相处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应承担相应的职责,秉承家校共育的理念,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家访注意事项:

1)提前与家长沟通做好相关准备, 2)明确家访的目的性。

3)在家访过程中注重实效性,与家长沟通中做到尊重、平等。 4)最终形成教育的合力。

体型窄,左边站,横向短,捺笔收,右边宽,要舒展 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

4.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边板书田字格,边讲解,学生跟随在田字格中练习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运用投影仪进行评议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本诗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读时琅琅上口,诗句真切而清晰的再现了一年中野草的繁茂与枯败,一枯一荣、一青一黄之间,看似柔弱的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已然彰显,而熊熊大火之后的顽强再生更体现作者对待生命自强不息的态度。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离、岁、枯”等6个生字,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集体讨论的方式中感受小草生长的过程,体会诗人观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顽强向上的意志。

3.1.看图片,对比茂盛与枯萎,感受“枯”

2.以学生为主,通过观察田字格的“枯”字,分析“枯”的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呈现“枯”字诀: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