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陋室铭练习题

来源:爱够旅游网
《陋室铭》练习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这劳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 。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5、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6.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7、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①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在括号内作批注。 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 8、“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10.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11、用原文填空。

(1)全文的主旨句是 。 (2)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 (3)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 (4)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 (5)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6)文中的点睛之笔是 。

(7)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12、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13、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5、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

1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7、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18、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15、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并说明理由。 (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理由: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让人赏心悦目,以明陋室不陋。“上”“入”二字传神,化静为动,既使景物人格化,也表现了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 1、(1)有名(出名、闻名)(2)大学者 (3)干扰(扰乱、使……乱) (4)形体、身体 2、(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A 5、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6、示例:(1)反问句式,突出主旨(2)引用孔子的言论,强调陋室不陋 (3)把“陋”放在“有”前,强调陋室不陋

7、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