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

来源:爱够旅游网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最紧密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改革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证。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在借鉴国内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以及本院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等国家示范专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构建“工学交融、能力递增”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正确认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人的方式、方法与形式。教育部1998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提到,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特殊的类型,其办学目标是市场需求,办学导向是社会就业,办学途径是产学合作。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直接满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一体化的操作体系,研究其模式,必然要从其构成要素人手,即研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内容。

2 “工学交融、能力递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学交融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互融合,使学生通过理实一体项目课程学习,掌握知识、锻炼技能。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核心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文素质培养为基础,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两条主线相融合;坚持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

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实现从基本素养一基本技能一专项技能一综合技能的四级递进,从而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发展潜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结合专业教学与机械制造行业工作岗位的特点,组织教师积极开展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企业生产现状以及相关岗位技能要求,进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规律及职业发展导向,构建“工学交融、能力递增”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工学交融、能力递增”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在“工学交融、能力递增”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全过程划分为三个学习阶段。第一个学习阶段,以培养文化素质为主,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见习与认知教育,并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和国防教育等相关训练;第二个学习阶段,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包括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相关专项实训课程的学习,按“基于工作过程”所建立的工学结合课程实施教学,并完成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取证;第三个学习阶段,以培养职业综合技能为主,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4 “工学交融、能力递增”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条件

(1)贯彻工学结合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要制定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坚持素质教育,切实落实“工学交融、能力递增”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为主线,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努力培养服务于新疆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服务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专业教师除能讲好理论知识外,还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动手能力。教师具备“双师”资格,是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师的一项特殊要求。在改革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

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与培训,以增强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在教师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的养成。

(3)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实验、实训条件一直是制约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走校企合作、校内校外结合的双轨建设之路。一方面要积极争取资金投入,着力建好校内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要大力建设满足专业顶岗实习需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广泛联系、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单位,将教学实习基地与学生就业基地相互结合,同步建设,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三位一体的实施运作机制。目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已拥有克拉玛依机械制造总公司、独山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新疆华易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多个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