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大成本会计期末考试复习题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一、单项选择题

1、“辅助生产成本”总账一般(D )设立明细账 A.按成本工程 B.只能按车间C只能按产品品种 D.按车间以及产品和劳务

2.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C )。

A.不能全面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 B.能全面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 C.能全面反映第一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 D.不能全面反映第一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

3.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计入费用的有( C )。A.几种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 B.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C. 一种产品耗用的生产工人工资 D.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机器设备折[日费 4.划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是( A )。

A.产品成本计算对象 B.成本计算日期 C.生产组织特点 D.成本管理要求

5.如果企业定额管理基础较好,能够制定比较准确、稳定的消耗定额,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应采用

( A )。 A.定额比例法 B.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C.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D.在产品技固定成本计价法

6.若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则原材料费用应按( B )比例分配。 A.数量 B.约当产量 C.定额工时 D.定额费用

7.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称为企业( A )

A.生产费用 B.生产成本 C.经营管理费用 D.生产经营管理费用 8.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分步法是( C )。

A.平行结转分步法 B.分项结转分步法 C.综合结转分步法 D.逐步结转分步法 9.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的适用条件是( C )。

A.企业未实行电算化 B.企业的计划成本不够准确 C.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不多D.辅助生产车间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顺序

10.企业成本报表的种类、工程、格式和编制方法( B )。

A.由国家统一规定 B.由企业自行确定 C.由企业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D.由企业主管部门与企业共同

制定

11.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的因素可能有( B ) A.产品产量 B.产品单位成本 C.产品价格 D.产品质量 12.分批法下往往是按照客户的定单组织生产,因而也叫( A )。 A.定单法 B.定额法 C.系数法

D.分类法

13.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结转,应按废品( C )结转。 A.标准成本 B.制造费用 C.所耗定额费用 D.计划

成本

14.采用分类法的目的,在于( B )。

A.分类计算产品成本 B.简化各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工作

C.简化各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工作 D.准确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 15.成本还原对象是( D )。

A.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B.产成品成本C.最后步骤产成品成本 D.产成品成本中所耗上步骤半成品费用 16.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适用于( D )。

A.品种、规格繁多的产品 B.可按一定标准分类的产品

C.大量大批生产的产品 D.品种、规格繁多并可按一定标准分类的产品 17.下列各项中,应计提折旧的有( D )。

A.月份内增加的固定资产 B.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C.不需用的设备 D.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

资产

18.下列各项中,必须作为待摊费用处理的是( A )。A.数额较大、受益期在1年以内 B.数额较大,受益期在1年以

上C.数额较大、受益期在6月以内 D.数额较大,受益期在3月以内 19.下列各项中,属于分类法优点的是( C )。

A.加强成本控制 B.能提高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C.能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 D.能分品种掌握产品成本水平 20.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 C )指标的影响。 A.产品成本 B.产品总成本C.产品单位成本 D.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1 / 30

21.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 D )。

A.直接材料费和直接人工费 B.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 C.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

费用

22.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生产成本工程的是( A )。 A.原材料 B.材料费用 C.折旧费 D.燃料费用

23.在企业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工程的情况下,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应借记的账户是( A )。

A.“基本生产成本” B.“原材料”C.“燃料” D.“制造费用 24.待摊费用实际发生或支付时,应计人( A )。

A.“待摊费用”的借方 B.“待摊费用”的贷方 C.“制造费用”的借方 D.“管理费用”的贷方 25.单设废品损失成本工程时,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最终应记入( A )。

A.“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借方 B.“废品损失”账户借方 C.“制造费用”账户借方 D.“管理费用”账户借方 26.结转由产品成本负担的废品净损失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是( D )。

A.借:制造费用 B.借:辅助生产成本贷:废品损失贷;废品损失 C.借:废品损失 D.借:基本生产成本贷:基本生产成本贷:废品损失

27.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的是( D)。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分类法

28.在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中,必须设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的方法是( C )。 A.分类法 B.定额法 C.简化分批法 D.平行结转分步法 29.成本还原分配率的计算公式是( B )。

A.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产品成本所耗该种半成品费用 B.本月产品成本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 C.本月产品成本合计/本月产成品所耗半成品费用 D.本月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本月产成品成本合计 30.工时定额是指( B )。 A.单位工时的产量标准 B.单位产量的工时标准 C.一定时期完成产品按定额计算所耗用的工时 D.一定时期完成产品所耗用的实际工时31.辅助生产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应再在( C )进行分配。 A.各基本生产车间 B.各受益单位之间 C.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单位之间 D.各辅助生产车间 32.下列各项中,属于简化分批法特点的是( C )。

A.分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B.分批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 C.生产费用横向分配与纵向分配合并在一起进行 D.各项生产费用均不必在各批产品间进行分配 33.制定成本会计法规制度的原则是( B )。

A.与国际惯例接轨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C.有利于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的落实 D.把成本会计工作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

34.某企业生产甲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10小时和2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率为( B )。 A.50% B.66.67% C.100% D.16.67%

35.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 A )。 A.品种法 B.分类法 C.分步法 D.分批法 36.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是( B )。

A.各生产步骤所产半成品的种类很少 B.各步骤只计算本步骤的各种费用及这些费用中应 计人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C.各步骤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种费用 D.各步骤所产半成品的种类很少,因而不需计算半成品成本

37,在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的工业企业中,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还采用着一种简便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D )。 A.品种法 B.分步法 C.分批法 D.分类法 38.企业成本报表( B )。

A.是对外报送的报表 B.是对内编报的报表 C.由有关部门规定哪些指标对外公布,哪些指标不对外公布 D.可根据债权人和投资人的要求,确定哪些指标对外公布,哪些指标不对外公布 39.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是( B )。

A.价格差异 B.数量差异 C.原材料成本差异 D.一种定额变动差异

40.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应该是(B )。 A.该车间待分配费用减去分配转出的费用 B.该车间待分配费用加上分配转入的费用 C.该车间待分配费用加上分配转出的费用减去分配转入的费用 D.该车间待分配费用加上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分配转出的费用

2 / 30

41、“生产成本”科目核算的内容是(B)。

A、销售产品发生的广告费 B、工业产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等发生的各项费用C、按规定支付的房产税、印花税等 D、企业的产品参加展销活动支付的费用 42、材料消耗量的计算方法是(C )。

A、分批实际法 B、分次摊销法 C、连续记录法 D、一次摊销法

43、采用分次摊销法时,如果所领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期限超过1年,应记入(A)。

A、“长期待摊费用”账户 B、“待摊费用”账户C、“制造费用”账户 D、“低值易耗品摊销”账户 44、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的目的,在于(D)

A、分类计算产品成本 B、分品种计算产品成本C、简化各类产品成本计算工作 D、简化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工作 45、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应该是(B)。

A、该车间待分配费用减去分配转出的费用B、该车间待分配费用加上分配转入的费用C、该车间待分配费用加上分配转出的费用减去分配转入的费用D、该车间待分配费用加上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分配转出的费用 46、采用简化分批法,产品完工以前产品成本明细账(C)。

A、只登记各种材料费用 B、登记间接计入费用,不登记直接计入费用C、登记直接计入费用,不登记间接计入费用 D、不登记任何费用

47、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第一次交互分配是在(A)之间进行的。

A、各受益的辅助生产车间 B、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C、各受益的基本生产车间 D、各受益的企业管理部门

48、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时,自制半成品入库借记的会计科目是(B)。A、“产成品” B、“自制半成品” C、“基本生产成本” D、“制造费用”

49、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实用于(A)的生产

A、单件小批类型B、生产种类繁多的企业C、大批量单一品种类型D、大量、大批的单步骤 50、产品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项(A)。

A、生产费用之和B、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总和C、经营管理费用总和 D、料、工、费及经营管理费用总和 51、成本还原的目的是按(D)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A、费用工程 B、成本工程 C、实际成本 D、原始成本工程 52、成本会计的对象是(D)。

A、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 B、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和归集C、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D、各待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

53、成本计算的分类法的特点是(D)。

A、按产品类别计算产品成本 B、按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C、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间接计入费用采用一定方法分配确定D、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费用采用一定方法分配确定

54、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应该是(A )。

A、一年以内 B、一年 C、二年以内 D、视情况而定 55、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关系是(C)。

A、两者是一同词 B、两者毫无关系C、前者是根据现行定额计算的成本,后者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定额计算的成本D、前者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定额计算的成本,后者是根据现行定额计算的成本 56、定额法的主要缺点是(C)。

A、只适用于大批生产的机构化制造业 B、不便于成本分析C、较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核算工作量大D、不能合理解决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问题

57、分类法下,在计算同类产品内不同产品的成本时,对于类内产品发生的各项费用(C)。A、只有直接费用才需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B、只有间接计入费用才需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C、无论直接计入费用,还是间接计入费用,都需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D、直接生产费用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间接生产费用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58、分配加工费用时所采用的在产品完工率,是指产品(B)与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A、所在工序的工时定额B、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与所在工序工时定额之50%的合计数C、所在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 D、所在工序的工时定额之半 59、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C)。

3 / 30

A、必须通过“制造费用”总账账户核算 B、不必通过“制造费用”总账账户核算C、根据具体情况,可记入“制造费用”总账账户,也可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D、首先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60、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D)。

A、直接材料费和直接人工费 B、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C、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

61、计划成本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费用按照提供劳务的数量和计划单位成本(A)进行分配的方法。

A、在各受益单位之间B、先通过交互分配算出辅助生产的实际费用分配率,再按其对外部的受益单位C、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之间 D、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

62、计算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分母是可比产品按(A)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

A、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B、上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C、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D、本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 63、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B )指标的影响。 A、产品总成本 B、产品单位成本 C、产品产量 D、产品总成本和产品产量

64、假设某企业某种产品本月完工250件,月末在产品16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为40%,月初和本月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共56520元,原材料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则完工产品和月末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分别为(C)。

A、45000元和11250元 B、40000元和16250元C、45000元和11520元 D、34298元和21952元 65、简化分批法是(B)。

A、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B、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C、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D、不分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企业应根据本单位( ABDE )等具体情况与条件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A.生产规模的大小 B.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 C.成本计算方法 D.企业机构的设置 E.成本管理的要求 2、定额法的主要特点是( CDE )。 A.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B.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 C.将定额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 D.对定额和差异分别核算 E.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成本差异计算实际成本 3.在下列方法中,属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有( ABDE )。

A.交互分配法 B.代数分配法 C.定额比例法 D.直接分配法 E.计划成本分配法 4。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 CD )。

A.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 B.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 C.集中工作方式 D.分散工作方式 E.统一工作方式 5.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有 ( ABE )。

A.一次摊销法 B.分次摊销法 C.约当产量法 D.工作量法E.五五摊销法

6.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 BCD )。 A.工人工资 B.营业费用 C.财务费用 D.管理费用 E.产品用动力费用 7.“预提费用”是( AD )。

A.负债类账户 B.损益类账户 C.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D.资产类账户 E.成本费用类账户 8.下列工程中,属于制造费用所属工程的有( BCDE )。

A.税金B.实验检验费C.机物料消耗D.保险费E.低值易耗晶摊销4.生产费用在完工9、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有(ABCE )。

A.定额比例法 B.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C.约当产量比例法D.计划成本分配法 E.不计在产品成本法 10.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CE )。

A.计划成本可以是国家下达的指令性指标 B.计划成本是企业必须自行制定的指标 C.定额成本是企业自行制定的目标成本 D.定额成本可以是国家下达的指令性指标 E.企业可制定计划成本,也可不制定计划成本

11、“废品损失”账户借方应反映(BCD)工程。A、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B、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C、可修复废品的工资费用 D、可修复废品的动力费用 E、回收废料的价值 12、按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有(AC)。

A、当月分配法 B、约当产量法 C、累计分配法 D、综合分配率法 13、按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有(AC)

A、当月分配法 B、约当产量法 C、累计分配法 D、综合分配率法

4 / 30

14、按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有(CD)。

A、当月分配法 B、约当产量法 C、累计分配法 D、综合分配率法 15、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ABE)。

A、月末需要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B、月末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C、月末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D、月末不需要计算产品成本,等到全部产品完工时在计算E、可以计算先完工的产品成本

16、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不多,而且完工产品数量占全部批量的比重很小,先完工的产品成本可以(ABCE)。

A、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B、按定额单位成本计算C、按最近一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D、不再计算全批产品的实际成本E、全批产品完工时,还要计算全批产品实际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17、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适用于(ABC)。A、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 B、小批单步骤C、小批量、管理上不需要分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D、大量大批的单步骤 E、大量大批的多步骤 18、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适用于(ABD)

A、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B、小批单步骤生产C、小批量、管理上不需要分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D、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 E、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19、成本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有(ABCDE)。A、对比分析法 B、比例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 D、趋势分析法 E、差额计算分析法

20、成本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有(ABCDE)。A、对比分析法 B、比例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D、趋势分析法 E、差额计算分析法

21、成本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有(ABCDE)。A、对比分析法 B、比例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 D、趋势分析法 E、差额计算分析法

22、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ABCD)。

A、建立、建全原始记录制度 B、建立、建全计量验收制度C、建立、建全定额管理制度 D、建立、建全企业内部价格制度

23、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ABCD)。

A、建立、建全原始记录制度 B、建立、建全计量验收制度C、建立、建全定额管理制度 D、建立、建全企业内部价格制度

24、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有(AB)。A、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 B、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C、集中工作方式 D、分散工作方式 E、统一工作方式

25、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有(AB)。A、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 B、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 C、集中工作方式D、分散工作方式 E、统一工作方式

26、成本计算方法应根据(BCD)来确定。

A、产品产量 B、生产组织的特点 C、生产工艺的特点 D、成本管理要求 E、生产规模大小 27、成本计算方法应根据(BCD)来确定。

A、产品产量 B、生产组织的特点 C、生产工艺的特点 D、成本管理要求 E、生产规模大小 28、成本计算方法应根据(BCD)来确定

A、产品产量 B、生产组织的特点 C、生产工艺的特点D、成本管理要求E、生产规模大小 29、待摊费用分月摊销时,应记入(BCDE)帐户的借方

A、“待摊费用” B、“基本生产成本” C、“管理费用” D、“制造费用” E、“辅助生产成本” 30、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有(BCE)

A、直线法 B、一次摊销法 C、分次摊销法D、年数总和法 E、“五五”摊销法

31、低值易耗器的摊销方法有(BC)。A、直线法 B、一次摊销法 C、分次摊销法 D、年数总和法 32、低值易耗器的摊销方法有(BC)。A、直线法 B、一次摊销法 C、分次摊销法 D、年数总和法 33、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ADE ) A、在产品 B、原材料 C、低值易耗品 D、半成品 E、产成品 34、辅助车间发生的折旧费,可能借记的账户有(AB)

A、“制造费用” B、“辅助生产成本” C、“基本生产成本”D、“管理费用” E、“在建工程”

5 / 30

35、工业企业编报的成本报表必须做到(ABD)。

A、数字准确 B、内容完整 C、字迹清楚 D、编报及时 36、 工业企业编制的成本报表必须做到(ABD)

A、数字准确 B、内容完整 C、字迹清楚 D、编报及时 37、核算废品损失过程中,可能贷记的账户有(ABCDE)。

A、“基本生产成本” B、“废品损失” C、“应付工资” D、“制造费用” E、“原材料” 38、核算废品损失过程中,可能贷记的账户有(ABCDE)

A、基本生产成本 B、废品损失 C、应付工资D、制造费用 E、原材料

39、品种法的特点是(ABC)。A、只分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B、不分批计算产品成本C、不分类计算产品成本D、不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

40、品种法的特点是(BCD)A、不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 B、只分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C、不分类计算产品成本 D、不分批计算产品成本 41、品种法适用于(BD)。

A、大批单件单步骤生产 B、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C、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小批单件多步骤生产D、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E、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42、生产单一品种情况下,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AB)。

A、产品产量 B、产品单位成本 C、产品价格D、产品品种结构 E、产品质量 43、生产单一品种情况下,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DE)

A、产品价格 B、产品品种结构 C、产品质量D、产品产量 E、产品单位成本 44、为了进行生产经营短期的预测和决策,需要计算的专项成本包括(BC)。

A、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B、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C、机会成本和差别成本 D、作业成本E、产品制造成本 45、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有(DE)。

A、品种法 B、分步法 C、分批法D、定额法 E、分类法 46、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有(DE)。

A、品种法 B、分步法 C、分批法 D、定额法 E、分类法

47、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有(DE)。A、品种法 B、分步法 C、分批法 D、定额法 E、分类法

48、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ABC)。 A、品种法 B、分步法 C、分批法 D、定额法 E、分类法 49、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ABC)

A、品种法 B、分步法 C、分批法 D、定额法 E、分类法 50、下列各项中,可用以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有(AB)。

A、按所耗实际费用计算 B、按所耗定额费用计算C、按所耗实际费用扣除残值计算 D、按所耗定额费用扣除残值计算

51、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有(CD)。

A、营业收入的实现 B、盈余公积的提取 C、各项生产费用的支出和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D、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和归集过程 E、企业利润的实现及分配 52、下列指标中属相关比率的有(ACDE)。

A、产值成本率 B、成本降低率 C、成本利润率 D、销售收入成本率 E、直接人工费用率

53、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关比率的有(ACD)。A、产值成本率 B、成本降低率 C、成本利润率 D、销售收入成本率 E、直接人工费用率

54、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的因素可能有(BD)。

A、产品产量 B、产品单位成本 C、产品价格 D、产品品种结构 E、产品质量 55、在按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各批生产成本明细账上(CDE)。

A、只反映报告月份以前累计发生的费用 B、进登记报告月份发生的费用C、包括报告月份发生的费用 D、包括报告月份以前累计发生的费用E、既反映完工产品成本,又反映在产品成本 56、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反映的单位成本包括(ABCDE )

6 / 30

A、本月实际 B、历史先进水平 C、本年计划D、同行业同类产品实际 E、上年实际平均 三、判断题

1.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 X ) 2.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

3.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工程。(X)

4.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 5.“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6.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

7.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错 ) 8.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错)。

9.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错) 10. 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

11、“生产成本”科目可以分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 对 ) 12、“制造费用”账户期末都没有余额。( 错)

13、材料费用不同分配方法计算的结果,并不影响管理者的决策。( )错

14、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时,分配原材料费用的完工率与分配加工费用的完工率是通用的()。错 15、成本费用利润率中的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 )错 16、成本还原的计算结果是相当准确的。()错

17、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支付额,都是“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对 18、废品损失的发生只是降低了合格品的单位成本。( )错 19、分批法的产品成本计算期一般是一个月。()错

20、分散工作方式和集中工作方式一般适用于所有企业。( )错

2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只包括“算为管用,算管结合”。( )错 22、工资总额包括企业发放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 )错

23、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中,产品产量变化只影响降低额,不影响降低率。( )对 24、品种法的适用范围用以核算多种产品成本。( )错

25、企业外购动力费用一般是在月末支付,应贷记“银行存款”账户。()错 26、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是最基本的费用分类。( )对

27、生产工人的工资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其他人员的工资应分别计入“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对

28、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是根据成本计算对象的特点而命名的。()对 29、土地属于固定资产,但不应计提折旧。( )对

30、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因素分析时,各因素的先后顺序可以颠倒。( )错

31、预提费用中的预提数与到期实付数之间的差额应计入“管理费用”帐户。( )对

32、约当产量法主要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成本中原材料费用所占的比重不多的产品。( )错

3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应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对 34、直接材料属于要素费用。( )错

35、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一般分为产量和单位成本两个部分。( )错

四、简答题

1、成本会计的对象?工业企业及各行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是什么?

答: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是工业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产品成本(或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商品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施工企业、农业企业、旅游饮食服务企业等其它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部分的形成各该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部分的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期间损益。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期间费用,简称成本、费用。2、简述成本会计的职能及包括的具体内容。

7 / 30

答: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成本会计的职能既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也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和专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在成本会计的诸多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础的职能,如果没有成本核算,成本会计的其他各项职能都无法进行。,休闲3、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清哪些方面的费用界限?

答: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清的费用界限:1。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是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 4、简述成本会计任务包括的内容。

答: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决定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同时还受制于成本会计的对象和职能。成本会计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审核、控制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防止和制止各种浪费和损失,以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核算各种生产费用、期间费用和产品成本,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成本、费用数据;分析各项支出的发生情况、消耗定额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一步挖掘节约费用、降低成本的潜力,从而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5、什么是产品生产成本表?其结构怎样?

答: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和各种主要产品的单位成本的报表。该表分为基本报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基本报表部分,可反映可比产品、不可比产品和全部产品的本月总成本和本年累计总成本。对于其中各种主要产品,还分别反映其实际产量、单位成本、本月总成本和本年累计总成本。表中补充资料部分,主要反映可比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等资料 6、为什么要按固定的系数进行分配?系数是怎样确定的?

答:为了简化分配工作,也可以将分配标准拍片成相对固定系数,按照固定的系数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成本。确定系数时,一般是在同类产品中选择一种产量较大,生产比较稳定或规格折中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把这种产品的系数定为“1”;用其他各种产品的分配标准额与标准产品的分配标准额相比,求出其他产品的分配标准额与标准产品的分配标准额的比率,即系数。系数一经确定,应相对稳定,不应任意变更。在分类法中,按照系数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也叫系数法。因此,系数法是分类法的一种,也可称为简化的分类法。7、什么是分类法?分类法下,在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有哪些?

答:在一些工业企业中,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产品进行分类,然后按照类别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这种方法就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有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售价,以及产品的体积、长度和重量等。.{([ xeF 8、简化分批法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在小批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同一月份内投产的产品批数往往很多,有的多至几十批,甚至几百批。在这种情况下,各种间接费用在各批产品之间按月进行分配的工作就极为繁重。因此,在投产批数繁多而且月末未完工批数较多的企业(例如属于这种情况的机械制造厂或修配厂)中,还采用着一种简化分批法,也就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9、综合逐步结转有何特点?有何优缺点?

答:综合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以“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工程,综合计入各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综合结转,可以按照半成品的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照半成品的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结转。综合结转法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生产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反映各该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的水平和本步骤加工费用的水平,有利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缺点是:进行成本还原,从而增加核算工作量。因此,这种结转方法只适宜在半成品具有独立的国民经济意义,管理上要求计算各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但不要求进行成本还原的情况下采用。

10、简述产品的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

答:从理论上说,产品的成本是工业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业已耗费的、以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之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促使工业企业加强经济核算,节约耗费、减少生产损失,某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例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已作为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因此,实际工作中的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也称制造成本,并非制造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成本。 11、什么是品种法?它有哪些特点

答: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特点:(1)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或成本计算单,归集生产费用;(2)成本计算定期按月进行;(3)月末在产品费用的处理

8 / 30

12、简要回答定额法的优缺点。

答:定额法的优点:(1)通过对生产耗费(生产费用)脱离定额(计划)差异的日常核算,能够在生产耗费(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反映和监督其脱离定额(计划)的差异,从而加强成本控制,及时、有效地促进节约生产耗费,降低生产成本。(2)由于产品实际成本是按照定额成本和各种成本差异分别反映的,因而便于进行产品成本的定期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3)通过脱离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有利于提高成本管理和计划管理的工作水平。(4)由于有着现成的定额成本资料,因而能够比较合理和简便地解决各种差异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问题。定额法的缺点:由于要制定定额成本,单独计算脱离定额的差异,在定额变动时还要修订定额成本和计算变动差异,因而计算工作量较大

5w13、什么是分步法?它有哪些特点?

答: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特点:(1)成本计算对象为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2)产品成本计算期同会计报告期相一致;(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4)各步骤之间结转成本。

14、什么是制造费用。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工程的各项生产费用。分为三类:(1)间接材料费用。指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耗用的一般性消耗材料。(2)间接人工费用,指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除生产工人之外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车间辅助人员、清洁工、维修工、搬运工等的工资及按上述人员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3)其他制造费用,指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发生的不属于材料和人工的各种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费用C9R,ob15、在平行结转分步法各步骤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进行分配时,其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各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采用平等结转分步法,每一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也要在其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但在这里的完工产品,是指企业最后完工的产品;某步骤完工产品费用,是该步骤生产费用中用于产成品成本的份额。与此相联系,这里的在产品是指尚未产成的全部在产品和半成品,包括(1)尚在本步骤加工中的在产品,即狭义在产品;(2)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3)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各步骤进一步加工、尚未最后产成的产品。这是就整个企业而言的广义在产品。因此,这里的产品费用,是指这三个部分广义在产品的费用。其中后两部分的实物已经从本步骤转出,但其费用仍留在本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尚未转出。这就是说,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的生产费用(不包括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费用)要在产成品与广义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这些费用在产成品成本中所占的份额和广义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份额。

16、什么是成本报表?成本报表的作用有哪些?

答:成本报表是根据产品(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用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产品(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水平及其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成本报表的作用:(1)综合反映企业成本费用计划完成情况。(2)通过成本报表分析,可以揭示影响产品成本指标和费用工程变动的因素,从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挖掘节约费用和降低产品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成本报表提供的实际产品(或经营业务)成本和费用资料,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车间和部门加强日常成本、费用管理的需用,而且是企业进行成本、利润的预测、决策,编制产品成本和各项费用计划,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17.工业企业的材料,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工业生产用的材料,按其在生产中的不同用途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

①原料及主要材料。②辅助材料。③外购半成品。④燃料。⑤修理用备件。⑥包装物。⑦低值易耗晶。如果企业所需用的修理用备件或包装物的数量不大,资金占用不多,也可以将其并入辅助材料一类。 18.逐步结转分步法为什么又分为分项结转和综合结转?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 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结转的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中的反映方法,分为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

综合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以“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工程,综合记人各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

分项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工程分项转入各

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各个成本工程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在自制半成品明细帐中登记半成品成本时,也要按照成本工程分别登记。

19.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清哪些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

9 / 30

各个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是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 20.什么是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它有哪些作用?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一般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构成 情况的报表。该表应按主要产品分别编制,它是对产品生产成本表的补充说明。利用此表,可以按照成本工程分析和考核主要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可以按照成本工程将本月实际和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与上年实际平均和历史先进水平进行对比,了解单位成本的变动情况;可以分析和考核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而查明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升降的具体原因

五、计算题

1.某企业月末由仓库转来发料凭证汇总表,表中登记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总计42000元,其中:甲产品领用22000元,乙产品领用15000元,生产车间一般耗用4000元,企业管理部门领用1000元。该企业“原材料”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和本期发生额合计数(计划成本) 67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和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670元‘ 要求:

(1)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

(2)编制发出材料和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的会计分录。 答案:

1、成本差异率= -670/67000=-1%

发出材料应结转的差异额=42000*(-1%)=-420(元) 2、会计分录: 发出材料: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2000

----乙产品 15000

制造费用 4000 管理费用 1000 贷:原材料 42000

结转差异:

借: 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20

------乙产品 -150

制造费用 -40 管理费用 -10

贷:原材料 -420

2.假设某工业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前者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后者提供一种劳务。某月份发生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生产耗用原材料13590元,其中直接用于甲产品生产4500元,用于乙产品生产3200

元,用作基本生产车间机物料1210元;直接用于辅助生产2700元,用作辅助生产车间机物料930元;用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1050元。

(2)发生工资费用78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3400元,管理人员工资

1300元;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1DO元,管理人员工资5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 (3)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4)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643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2740元。辅助生产车间1530元, 行政管理部门2160元。

(5)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59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2600元,辅助生产车间1400 元,行政管理部门1900元。

该企业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产品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其机器工时为:甲产品1670小时,乙产品1685小时,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其中应由行政管理部门负担3140元。

10 / 30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和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会计分录:

(1)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40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1300 辅助生产成本 1600 管理费用 1500 贷:应付工资 7800 (2)借:基本生产成本 一甲产品4500 一乙产品 3200

制造费用一基本车间1210 辅助生产成本3630 管理费用 1050 贷,原材料13590

(3)借;基本生产成本 2740 辅助生产成本 1530 管理费用 2160

贷:累计折lB 6430

(4)借:制造费用一基本车间 476 制造费用一基本车间 182 辅助生产成本 224 管理费用 210

贷:应付福利费1092

(5)借: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2600 辅助生产成本 1400 管理费用1900 贷:银行存款 5900

(6)分配结转辅助生产费用;

3630+1600+224+1530+1400=8384 借: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5280 管理费用 3104

贷:辅助生产成本 8384

(7)分配结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1210+1300+182+2740+2600+5280=13312

分配率:13312/(1670+1658)=4 甲产品负担制造费用=1670X4=6680 乙产品负担制造费用=1658X4=6632 借:基本生产成本一甲产品 6680 一乙产品 6632

贷:制造费用一基本车间 13313

3.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产量分别为100件、50件,单位工时定额为:甲产品50小时,乙产品20小时。该企业实行计时工资,本月应发工资总额28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的工人工资为18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l000元;辅助生产车间参加生产的工人工资6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1500元,生产福利部门人员工资500元。

要求:(1)以定额工时为标准,将基本车间工人工资在甲、乙产品间进行分配; (2)编制提取现金、发放工资以及分配工资费用和计提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分录。 (1)工资费用分配率=18000/(100×50+50×20)=3

甲产品负担=100×50×3=15000(元)乙产品负担=50×20×3=3000(元)

11 / 30

(2)会计分录;

①借:现金: 28000 贷:银行存款28000

②借:应付工资 28000 贷:现金 28000

③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5000 —乙产品 3000 辅助生产成本 6000

制造费用一基本车间 1000 —辅助车间 1000 管理费用 1500 应付福利费 500 贷:应付工资 28000

④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100 —乙产品 420

辅助生产成本 84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140 —辅助车间 140 管理费用280

贷:应付福利费3820

4.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全年计划制造费用163200元;全年各产品的计划产量:甲产品24000件,乙产品18000件。单位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4小时,乙产品6小时。1月份实际产量:甲1800件,乙产品1500件;1月份实际发生制造费用13000元。11月份,月初“制造费用”科目贷方余额150元;该月实际产量为:甲1200件,乙.1000件;该月实际制造费用为9100元。12月份实际产量:甲900件,乙800件,该月实际制造费用为6200元。 要求:(1)计算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

(2)计算并结转1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 (3)计算并结转11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

(4)计算并结转12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对计划制造费用与实际制造费用差额进行调整。 (1)年度计划分配率:

甲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2400×4=9600(小时) 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18000×6=108000(小时) 年度计划分配率163200/(9600+108000)=0.8 (2)1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

该月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1800×4=5760(元) 该月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1500×6=7200(元) 该月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5760+7200=12960(元) 结转1月份制造费用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5760 —乙产品 7200

贷: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12960

(3)11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

该月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1200×4=3840(元) 该月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1000×6=4800(元) 该月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3840+4800=8640(元)

“制造费用”科目11月末余额=—150+9100—8640=310(元)(借方余额) 结转11月份制造费用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840

12 / 30

—乙产品 4800

贷: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8640

(4)12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

该月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900×4=2880(元) 该月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800×4=3840(元) 该月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2880+3840=6720(元) 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880 —乙产品 3840

贷: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6720

调整差额:差额=310+6200—6720=—210(元)(贷方差额) 分配率=210/(900×4+800×6)=0.025 甲产品调减制造费用=3600×0.025=90(元) 乙产品调减制造费用=4800×0.025=120(元) 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90 —乙产品 120 贷:制造费用210 或:

12月份分配的制造费用=310+6200=6510(元)

分配率=6510/900×4+800×6=6510/(3600+4800)=0.775 甲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3600×0.775=2790(元) 乙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4800×0.775=3720(元) 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790 —乙产品 3720 贷:制造费用 6510

(一) 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

5、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燃料费用,其实际成本为29000元。两种产品的燃料费用定额为:A产品20元,B产品15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500件,B产品300件。 要求:⑴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燃料费用。

⑵编制耗用燃料的会计分录(分录中列示到明细科目及成本工程;该企业成本明细账不设“燃料及动力”成本工程;不专设“燃料”总账)

答:⑴A产品定额费用=500×20=10000 B产品定额费用=300×15=4500

燃料费用分配率=29000÷(10000+4500)=2 A产品分配燃料费用=10000×2=20000(元) B产品分配燃料费用=4500×2=9000(元) ⑵编制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0000

——B产品 9000 贷:原材料—燃料 29000

6、某企业8月份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用原材料8000千克,每千克5.4元,本月产量为:甲产品500件,乙产品400件。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甲产品6千克,乙产品5千克。

要求: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甲、乙产品实际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答:⑴甲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500×6=3000(千克) 乙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400×5=2000(千克)

13 / 30

⑵材料消耗量分配率=8000÷(3000+2000)=1.6 ⑶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3000×1.6=4800(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2000×1.6=3200(千克) ⑷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4800×5.4=25920(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3200×5.4=17280(元)

7、某企业本月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甲材料2000千克。本月实际产量为:A产品200件,B产品100件。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A产品5千克,B产品8千克。本月耗用甲材料资料如下表: 日期 工程 数量(千克) 单价(元) 1日 期初余额 200 30 3日 购入材料 500 32 5日 领用材料 300 —— 10日 购入材料 600 35 11日 领用材料 600 —— 12日 领用材料 100 —— 18日 购入材料 900 30 20日 领用材料 1000 —— 30日 期末余额 200 —— 要求:⑴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月生产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⑵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甲材料费用(分配率保留两位小数);⑶根据分配结果编制领用材料的会计分录。 答:⑴加权平均单价

=[6000+(16000+21000+27000)]÷[200+(500+600+900)]=31.82(元/千克) 本月生产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 31.82×2000=63640(元)

⑵分配率=63640÷(5×200+8×100)=35.36(元/千克) A产品分配材料费用:35.36×1000=35360(元) B产品分配材料费用:63640-35360=28280(元) ⑶领用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A产品 35360

——B产品 28280

贷:原材料—甲材料 63640

(二) 计算产品新旧定额之间的折算系数,月初在产品修订后的定额成本和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

8、某企业生产A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产品成本。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已知:月初在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为1100元;上月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成本55元;本月新修订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成本49.5元。 要求:计算定额变动系数、月初在产品修订后的材料定额成本和定额变动差异。 答:定额变动系数=49.5÷55=0.9

月初在产品修订后的材料定额成本=1100×0.9=990(元) 定额变动差异=1100-990=110(元) (三)主、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9、某厂在生产甲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产乙产品,20××年9月为生产该类产品所发生的费用资料如下:

项 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 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800 240 360 1400 本月生产费用 1200 1560 1340 4100 本月甲产品产量1000千克,乙产品产量400千克,乙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为2.5元,本月无月末在产品。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副产品按一定比例从各成本工程中扣除的方法,计算主、副产品的成本 项 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 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14 / 30

合 计 成本工程比重 乙产品成本 甲产品成本 答: 项 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生产1200 1560 1340 4100 费用 合 计 2000 1800 1700 5500 成本工程36.36% 32.73% 30.91% 100% 比重 乙产品成363.6 327.3 309.1 1000 本 甲产品成1636.2 1472.85 1390.95 4500 本 ⑴表中,横行标题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生产费用”均为已知,照抄下来。 合计栏,将相应成本工程中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生产费用两项加总起来。即, 直接材料合计数为:2000=800+1200 直接人工合计数为:1800=240+1560 制造费用合计数为:1700=360+1340 合计中数字为: 5500=1400+4100 ⑵“成本工程比重”一行计算方法如下:

直接材料:2000÷5500×100%=36.36% 直接人工:1800÷5500×100%=32.73% 制造费用:100%―36.36%―32.73%=30.91% ⑶乙产品总成本:2.5×400=1000(元) 甲产品总成本:5500-1000=4500(元)

⑷乙产品成本中各工程的具体数据计算如下:

直接材料:1000×36.36%=363.6(元) 直接人工:1000×32.73%=327.3(元) 制造费用:1000×30.91%=309.1(元) ⑸甲产品成本中各工程的具体数据计算如下:

直接材料:4500×36.36%=1636.2(元) 直接人工:4500×32.73%=1472.85(元) 制造费用:4500×30.91%=1390.95(元)

10、某厂在生产甲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产乙产品,20××年9月为生产该类产品所发生的费用资料如下:

项 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800 240 360 1400 本月生产费用 1200 1560 1340 4100 本月甲产品产量1000千克,乙产品产量400千克,乙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为2.5元,本月无月末在产品成本。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副产品成本从材料成本工程中扣除的方法,计算主、副产品的成本。 主、副产品成本计算表 项 直接 合 材料 直接 制 目 人工 造费 直接材直接人制造费合 计 料 工 用 800 240 360 1400 15 / 30

月初在产品成 本 本月生产费用 合 计 结转副产品成 本 主产品成本 答:副产品成本从材料成本工程中扣除400×2.5=1000 主、副产品计算表 项 目 直接直接人制造费合计 材料 工 用 月初在产品成本 800 240 360 1400 本月生产费用 1200 1560 1340 4100 合 计 2000 1800 1700 5500 结转副产品成本 1000 — — 1000 主产品成本 1000 1800 1700 4500 (四) 计算可比产品全年累计总成本的计划完成率、实际降低额和实际降低率以及降低计划的执行结果。 11、某企业某年产品生产成本表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 实际产单位成本 总成本 单位 量 上年实际平本年 本期 安上年实际平均按本年计划单位本期 均 计划 实际 单位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 实际 可比产品合计 甲 件 30 700 690 680 乙 件 35 900 850 830 不可比产品 丙 件 20 — 400 460 全部产品 — — — — 产值成本计划数为60元/百元,商品产值实际数(按现行价格计算)为102000元。

要求:(1)计算和填列产品生产成本表中总成本各栏数字;(2)分析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3)计算和分析产值成本率计划的完成情况。 答:(1)产品生产表编制 产品名称 计 实 单位成本 总成本 量 际 上年 本年 本期 安上年实际 按本年计划 本期 单 产 实际 计划 实际 平均单位 单位成本 实际 位 量 平均 成本计算 计算 可比产品合计 52500 50450 49450 甲 件 30 700 690 680 21000 20700 20400 乙 件 35 900 850 830 31500 29750 29050 不可比产品 丙 件 20 — 400 460 — 8000 9200 全部产品 — — — — 58450 58650 (2)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情况58650-58450=+200(超支) (200/58450)×100%=+0.34%(超支) (3)产值成本率计划数为60元/百元

实际数为58650/102000×100%=57.5元/百元

以上计算表明本月全部产品实际总成本虽然比计划超支,但本月产值也大,从产值成本率分析来看,企业本月生产耗费的经济效益较好,总成本超支主要是由于丙产品(不可比产品)成本超支,而可比产品甲、乙产品成本却比计划和上年度实际降低了。须进一步费查明丙产品成本超支和甲、乙产品成本下降的原因。

12、已知某企业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1800元,计划降低率3.75%。其他有关资料见下表:

用 计 16 / 30

产品计实 单 位 名称 量际 成 本 总 单产 成 本 位量 上年 本年 本安上年实按本年计本年 实际 计划 年 际 划 实际 平均 实平均单位 单位成本 际 成本计算 计算 可比 产品合计 甲 件3 700 690 680 0 乙 件3 900 850 830 5 要求:(1)计算和填列生产成本表中可比产品成本各栏各种可比产品及其合计;(2)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情况,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百分比保留4位小数) 答: (1)填表: 产品名称 计 实 单位成本 总成本 量 际 上年 本年 本年 按上年实际按本年计划 本年 单 产 实际 计划 实际 平均单位成单位成本 实际 位 量 平均 本计算 计算 可比产品合计 52500 50450 49450 甲 件 30 700 690 680 21000 20700 20400 乙 件 35 900 850 830 31500 29750 29050 (2)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情况: 指 标 降低额(元) ①按计划产量、计划品种比重 1800 、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数 ②按实际产量、计划品种比重、计划 52500×3.75%=1968.75 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数 ③按实际产量、实际品种比重、计划 52500-50450=2050 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数 ④按实际产量、实际品种比重实际单 52500-49450=3050 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数 (3)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降低额 降低率 ②—①产量变动影响 168.75 0 ③—②品种结构变动 81.25 0.1547% ④—③单位成本变动 1000 1.9048% 合 计 1250 2.0595% 13、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成本工程 上年实际平均 本年计划 本期实际 原材料 1862 1890 2047 工资及福利费 150 168 164 制造费用 248 212 209 合计 2260 2270 2420 17 / 30

单位甲产品耗用原材料的资料如下: 成本工程 上年实际平均 本年计划 本期实际 原材料消耗(千克) 950 900 890 原材料单价(元) 1.96 2.10 2.30 要求:

(1)分析甲产品单位成本变动情况(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分析); (2)分析影响原材料费用变动的因素和各因素对变动的影响程度.

答:(1)甲产品单位成本变动情况分析:本期实际单位成本比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升高2420- 2260=160元,或7.08%比本年计划单位成本升高150元,或6.61%。 (2)原材料费用变动情况分析;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950×1.96=1862元

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900×3.1=1890元 本期实际单位成本890×2.3=2047元 原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升高157 分析:1)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890-900)×2.1=-21元

2)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2.3-2.1) ×890=178元

合计 198-21=157元(等于总差异) (五) 简化分批法的应用

14、某企业采用简化分批法计算甲产品各批产品成本。3月份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中有关资料如下: 1023批号:1月份投产22件。本月全部完工,累计原材料费用79750元,累计耗用工时8750小时。

2018批号:2月份投产30件.本月完工20件,累计原材料费用108750元,累计耗用工时12152小时;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为80%,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所耗工时。

3015批号:本月投产5件,全部未完工,累计原材料费用18125元,累计耗用工时2028

小时。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归集的累计间接计入费用为:工资及福利费36688元,制造费用55032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和甲产品各批完工产品成本(列出计算过程) 答:(1)计算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全部产品累计工时=8750十12152十2028=22930(小时)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36688/22930=1.6 制造费用分配率=55032/22930=2.4 (2)甲产品各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批原材料 工时 工资及制造费用 成本别 福利费 合计 10279750 8750 8750×8750×2.4= 11473 1.6 21000 50 =14000 201108750121528680×8680×2.4=20832 10728 ÷(20+÷(20+1.6=1320 10)×10×888 20=72580%)×00 20=8680 (六) 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核算

15、假设某工业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前者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后者提供一种劳务。某月份发生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⑴生产耗用原材料13590元,其中直接用于甲产品生产4500元,用于乙产品生产3200元,用作基本生产车间机物料1210元;直接用于辅助生产2700元,用作辅助生产车间机物料930元;用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1050元。

18 / 30

⑵发生工资费用78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3400元,管理人员工资1300元;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1100元,管理人员工资5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 ⑶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⑷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643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2740元,辅助生产车间1530元,行政管理部门2160元。 ⑸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59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2600元,辅助生产车间1400元,行政管理部门1900元。

该企业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产品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其机器工时为:甲产品1670小时,乙产品1685小时。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其中应由行政管理部门负担3140元。 要求: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和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列示明细科目) 答:㈠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⑴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500

——乙产品 3200

制造费用 1210 辅助生产成本 2700 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930

管理费用 1050 贷:原材料 13590 ⑵借:基本生产成本 3400

制造费用 1300 辅助生产成本 1100 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500

管理费用 1500

贷:应付工资 7800 ⑶借:基本生产成本 476

制造费用 182 辅助生产成本 154 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70

管理费用 210 贷:应付福利费 1092 ⑷借:制造费用 2740 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1530

管理费用 2160 贷:累计折旧 6430 ⑸借:制造费用 2600 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1400

管理费用 1900 贷:银行存款 5900 ㈡计算分配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3630+1600+224+1530+1400=8384(元) 结转辅助生产成本 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5244

管理费用 3140 贷:辅助生产成本 8384 分配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1210+1300+182+2740+2600+5244=13276(元)

19 / 30

分配率:13276÷(1670+1685)=13276÷3355=3.96(元/小时) 计入甲产品成本:3.96×1670=6613.2(元) 计入乙产品成本:3.96×1685=6662.8(元) 结转制造费用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6613.2

—乙产品 6662.8

贷:制造费用 13276

16、假设某工业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前者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后者提供一种劳务。某月份发生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生产耗用原材料13590元,其中直接用于甲产品生产4500元,用于乙产品生产3200元,用作基本生产车间机物料1210元;直接用于辅助生产2700元,用作辅助生产车间机物料930元;用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1050元。

(2)发生工资费用78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34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300元;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1100元,辅助车间管理人员工资5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 (3)按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

(4)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643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2740元。辅助生产车间1530元,行政管理部门2160元。 (5)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59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2600元,辅助生产车间1400元,行政管理部门1900元。 该企业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产品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其机器工时为:甲产品1670小时,乙产品1685小时,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其中应由行政管理部门负担3140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和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答:㈠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⑴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500

—乙产品 3200

制造费用 1210 辅助生产成本 3630 管理费用 1050

贷:原材料 13590 ⑵借:基本生产成本 3400

制造费用 1300 辅助生产成本 1600 管理费用 1500 贷:应付工资 7800 ⑶借:基本生产成本 476

制造费用 182 辅助生产成本 224 管理费用 210 贷:应付福利费 1092 ⑷借:制造费用 2740 辅助生产成本 1530 管理费用 2160

贷:累计折旧 6430 ⑸借:制造费用 2600 辅助生产成本 1400 管理费用 1900

贷:银行存款 5900 ㈡计算分配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3630+1600+224+1530+1400=8384(元)

20 / 30

结转辅助生产成本 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5244

管理费用 3140 贷:辅助生产成本 8384 分配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1210+1300+182+2740+2600+5244=13276(元) 分配率:13276÷(1670+1685)=13276÷3355=3.96(元/小时) 计入甲产品成本:3.96×1670=6613.2(元) 计入乙产品成本:3.96×1685=6662.8(元) 结转制造费用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6613.2

—乙产品 6662.8 贷:制造费用 13276

17、某企业辅助生产车间生产低值易耗品一批,为简化核算,不单独核算辅助生产制造费用。本月生产费用如下: ⑴生产工人工资7200元,其他人员工资1500元; ⑵按工资总额14%计提应付福利费;

⑶生产专用工具领用原材料6800元,车间一般性耗料700元; ⑷发生燃料和动力费用3000元; ⑸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2700元;

⑹以银行存款支付修理费、水电费、办公费、劳动保护费等,共计2400元; ⑺专用工具完工,结转实际成本。 要求:编制会计分录。

答:⑴借:辅助生产成本 8700

贷:应付工资 8700

⑵借:辅助生产成本 1218

贷:应付福利费 1218 ⑶借:辅助生产成本 7500

贷:原材料 7500 ⑷借:辅助生产成本 3000

贷:应付账款 3000 ⑸借:辅助生产成本 2700

贷:累计折旧 2700 ⑹借:辅助生产成本 2400

贷:银行存款 2400

⑺借:低值易耗品 25518

贷:辅助生产成本 25518 (七)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和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18、某企业生产A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是属一次大量投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特点。本月完工产品2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其完工程度约50%。假设产品成本计算单列示期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费用总额是50000元,其中:直接材料24000元;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合计26000元。

要求: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答: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100×50%=50(件)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4000÷(200+100)=80(元) 完工产品材料费用=200×80=16000(元) 月末在产品材料费用=100×80=8000(元)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配率=26000÷(200+50)=104(元)

21 / 30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200×104=20800(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50×104=5200(元) 产成品成本=16000+20800=36800(元) 月末在产成品成本=8000+5200=13200(元)

19、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工序70%,第二道工序30%。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工序300件。该月完工产品140件。月初和本月发生的费用为:原材料费用3500元,加工费用2000元。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答:(1)该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第一工序:70%×50%=35% 第二工序:70%+30%×50%=85% (2)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第一工序:300×35%=105(件) 第二工序:300×85%=255(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合计=105+255=360(件)

(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3500/(140+360)=7(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140×7=98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360×7=2520(元) 加工费用分配率=2000/(140+360)=4(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加工费用=140×4=56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加工费用=360×4=1440(元) (4)完工产品成本=980+560=1540(元) 在产品成本=2520+1440=3960(元)

(八)可修复、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计算、结转,不可修复废品生产成本及会计分录的编制

20、某生产车间本月在乙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10件,按所耗定额费用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为68元;已完成的定额工时共计12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燃料和动力1.5元,工资和福利费1.9元,制造费用1.10元。不可修复废品的残料作价120元以辅助材料入库;应由过失人赔款8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产品成本负担。 要求:

⑴计算不可修复废品定额成本; ⑵计算不可修复废品净损失;

⑶编制结转不可修复废品的定额成本、残料入库、过失人赔款和结转废品净损失的会计分录。 答: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

(按定额成本计算)

车间:×车间 产品:乙 废品数量:10件 ×年×月

项 目 原材料 定额工时 燃料及动力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 每小时费用定额 68 1.5 1.9 1.1 废品定额成本 680 120 180 228 132 1220 减:残料价值 120 120 减:过失人赔款 80 80 废品损失 480 180 228 132 1020 ⑴不可修复废品定额成本:1220元 (1220=680+180+228+132) ⑵不可修复废品净损失:1020元 (1020=1220―120―80) ⑶会计分录

22 / 30

结转不可修复废品的定额成本:

借:废品损失—乙产品 1220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原材料 680

——燃料及动力 180 ——工资及福利费 228 ——制造费用 132 残料入库:

借:原材料 120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 120 过失人赔款:

借:其他应收款 80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 80 结转废品净损失:

借: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废品损失 1020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 1020

21、某工业企业生产A产品,本月发生可修复废品损失为:原材料1500元,工资费用350元,制造费用450元。

本月A产品投产500件,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实际费用为:直接材料62500元;直接人工13888元,制造费用15376元。A产品合格品为490件,不可修复废品10件,其加工程度为60%,废品残料作价300元入库。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结转可修复与不可修复废品损失,作相应会计分录。 答:⑴结转可修复废品损失:

借:废品损失—A产品 2300

贷:原材料世界 1500

应付工资 350 制造费用 450 ⑵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损失:

约当量=490+10×60%=496(件) 分配率:直接材料=62500÷500=125 直接人工=13888÷496=28 制造费用=15376÷496=31

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直接材料=125×10=1250(元) 直接人工=28×6=168(元) 制造费用=31×6=186(元)

借:废品损失—A产品 1604

贷: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1604 ⑶残料入库:

借:原材料 300

贷:废品损失—A产品 300 结转废品净损失:2300+1604-300=3604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3604

贷:废品损失—A产品 3604

22、某工业企业各种费用分配表中列示甲种产品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为:原材料2130元,应付生产工人工资850元,提取的生产工人福利费119元,制造费用1360元。不可修复废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不可修复产品的定额成本为:不可修复废品5件,每件原材料费用定额100元;每件定额工时为30小时。每小时工资及福利费3元,制造费用4元。

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的残料价值按计划成本计价,共160元,作为辅助材料入库;应由过失人赔款12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产品成本负担。

要求:(1)计算甲产品不可修复废品的定额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2)计算甲产品不可修复户口的净损失。

23 / 30

(3)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答:1)结转不可修复废品的定额成本:

不可修复废品的定额成本=100 x 5+30 x 5 x 3+30 x 5 x 4=1550 结转可修复废品损失:

可修复废品修复费用=2130+850+119+1360=4459 2)结转不可修复废品净损失:

不可修复废品净损失=1550-160-120=1270 3)会计分录

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1550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原材料 500

——工资及福利费 450 ——制造费用 600 残料入库:

借:原材料 16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160 过失人赔款:

借:其他应收款 12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120 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4459

贷:原材料 2130

应付工资 850 应付福利费 119 制造费用 1360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废品损失 127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1270

(九)计算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变动的总差异,并采用差额计算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总差异的影响程度。 23、某企业生产乙种产品,每件所耗工时数和每小时制造费用的计划数和实际数如下表:

单位产品 每小时 单位产品 项 目 所耗工时 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 (元) 本年计划 10小时 3 30 本月实际 11小时 2.5 27.50 要求:计算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变动的总差异,并采用差额计算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总差异的影响程度。 答: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变动的总差异=27.50—30= —2.5(元)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影响=(11—10)×3=3(元) 每小时工资费用变动影响=11×(2.50—3)= —5.5(元)

24、某企业实行计时工资制度。乙种产品每件所耗工时数和每小时工资费用的计划数和实际数如下表: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每小时工资费用 直接人工费用 项 目 (小时) (元) (元) 本年计划 15 2 30 本月计划 11.84 2.5 29.60 要求:计算直接人工费用变动的总差异,并采用差额计算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总差异的影响程度。 答:单位产品直接人工费用变动总差异=29.60-30=-0.40(元)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费用本年计划=15×2=30(元)……① 第一次替代:11.84×2=23.68(元)…………② 第二次替代:11.84×2.5=29.60(元)………③

②-①得,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使单位产品直接人工费用降低:23.68-30=-6.32(元)

24 / 30

③-②得,每小时工资费用变动使单位产品直接人工费用增加:29.60-23.68=5.92(元)

所以,因单位产品所耗工时、每小时工资费用两个因素变化对单位产品直接人工费用总的影响程度为: (-6.32)+5.92=-0.40(元)

此结果正好与单位产品直接人工费用变动总差异相等。

(十)制造费用的分配(按生产工人工资、按生产工时比例、按年度计划分配率)

25、某企业在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时,发生制造费用56000元。根据资料统计提供的生产工时:甲产品生产工时20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14000小时;丙产品生产工时30000小时。 要求:(1)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2)编制结转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列示明细科目)

答:(1)制造费用分配率=56000/(20000+14000+30000)=0.875元/小时 甲产品分配制造费用=0.875*20000=17500 乙产品分配制造费用=0.875*14000=12250 丙产品分配制造费用=0.875*30000=26250

(2)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7500

—乙产品 12250 —丙产品 26250 贷:制造费用 56000

26、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全年计划制造费用为163200元;全年各产品的计划产量:甲产品24000件,乙产品18000件。单位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4小时,乙产品6小时。1月份实际产量:甲产品1800件,乙产品1500件;1月份实际发生制造费用13000元。

要求:⑴计算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 ⑵计算并结转1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 ⑶计算1月末“制造费用”账户余额。 答:⑴年度计划分配率:

甲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24000×4=96000(小时) 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18000×6=108000(小时) 年度计划分配率=163200÷(96000+108000)=0.8(元/小时) ⑵1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

该月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1800×4=5760(元) 该月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1500×6=7200(元) 该月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5760+7200=12960(元) 结转1月份制造费用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5760

—乙产品 7200 贷: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12960

⑶1月末“制造费用”账户余额(借方):13000-12960=40

(十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

27、某企业设有修理和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修理车间本月发生费用5000元,提供修理工时2500小时,其中:为运输部门修理500小时,为基本生产车间修理1500小时,为行政管理部门修理500小时,修理费用按修理工时比例分配。运输部门本月发生的费用为10500元,运输材料物资等7400吨公里,其中:为修理车间提供运输劳务400吨公里,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运输劳务5400吨公里,为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运输劳务1600吨公里。

要求:采用直接分配法计算分配修复、运输费用,编制对外分配的会计分录(写出计算过程)

答:由于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所以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而是将辅助生产费用全部直接对外分配。

⑴对外分配修理费用:

分配率:5000÷(1500+500)=2.5(元/小时) 基本生产车间:2.5×1500=3750(元)

25 / 30

行政管理部门:2.5×500=1250(元) ⑵对外分配运输费用:

分配率:10500÷(5400+1600)=1.5(元/吨公里) 基本生产车间:1.5×5400=8100(元) 行政管理部门:1.5×1600=2400(元)

⑶借:基本生产成本 11850(3750+8100)

管理费用 3650(1250+24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5000 —运输车间 10500

28、某企业设有供电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在交互分配前,供电车间本月生产费用为36400元,机修车间为33600元。本月供电车间供电110000度,其中机修车间耗用10000度,产品生产耗用80000度,基本生产车间照明耗用8000度,厂部管理部门耗用12000度。本月机修车间修理工时为10600小时,其中供电车间600小时,基本生产车间7000小时,厂部管理部门3000小时。

要求:根据资料分别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假定每度电计划成本为0.345元,每修理工时计划成本为3.46元,成本差异记入管理费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据以编制会计分录。 答:直接分配法

36400 电单位成本(分配率)=————————=0.364(元/度) 110000-10000

33600 修理劳务单位成本(分配率)=———=3.36(元/工时) 10600-600 借:基本生产成本 29120

制造费用 2912 管理费用 4368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6400 借:制造费用 23520

管理费用 10080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33600 交互分配法

(1)交互分配的单位成本

36400

电单位成本=————————=0.331(元/度) 110000

33600 修理劳务单位成本=——————=3.17(元/工时) 10600 交互分配:机修车间分来电费=10000×0.331=3310(元) 供电车间分来修理费=600×3.17=1902(元) 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机修车间=33600+3310-1902=35008(元) 供电车间=36400+1902-3310=34992(元) (2)对外分配的单位成本

34992 电单位成本=——————=0.34992(元/度) 110000-10000

35008

26 / 30

修理劳务单位成本=———————=3.5008(元/工时) 10600-600 交互分配的会计分录: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331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310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902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902 对外分配的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 27994

制造费用 2799 管理费用 4199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4992 借:制造费用 24506 管理费用 10502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35008 计划成本分配法

(1)按计划成本分配

借:基本生产成本 27600 制造费用 2760

管理费用 414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345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7950

借:制造费用 24220 管理费用 10380 辅助生产成本 供电车间 2076 贷:生产成本—机修车 36676 (2)差异计算和分配

电:36400+2076-37950=526(元) 机修:33600+3450-36676=374(元)

借:管理费用 9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526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374

(十二)根据资料,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计算产成品成本。 29、某工业企业甲产品每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其8月份生产费用为:原材料5000元,工资及福利费3000元,制造费用1000元,该月完工产品共300件,月末在产品4件。 要求:(1)计算该月完工甲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登记甲产品成本明细账(8月份)。

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月 日 摘要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合计 8 31 本月生产费用 8 31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答:(1)甲产品的总成本=5000+3000+1000=9000 单位产品成本=9000/300=30 (2) 月 日 摘要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合计 8 31 本月生产费用 9000 3000 1000 9000 8 31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9000 3000 1000 9000 27 / 30

30、某企业的甲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已知: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550件,其单位成本207.10元。其他资料见下表: 车间:第二车间 产品成本明细账 摘要 半成品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定额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累计 产成品成本 95000 4950 7850 24750 38450 12000 124700 809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66500 2400 (定额成本) 要求:填表计算产成品成本。 答:车间:第二车间 产品成本明细账 摘 要 半成品 直接人工 月初在产品成本 (定额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累计 产成品成本 95000 113905 208905 142405 4950 7850 12800 10400 制造费用 24750 38450 63200 51200 成本合计 124700 160205 284905 204005 月末在产品成本 66500 2400 12000 80900 (定额成本) 31、某企业本月生产产品的成本资料如下。该企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中的综合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 工程 还原前半成品成本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半成品 15200 — 原材料 — 18240 工资及福利费 6420 6980 制造费用 5880 5180 合计 27500 30400 要求:将本月所产产品成本进行成本还原(填表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工程 还原前产品成本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产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还原 还原后产品总成本 答: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工程 还原前产品成本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还原分配率 0.5 半成品 15200 原材料 — 18240 9120 9120 工资及福利费 6420 6980 3490 9910 制造费用 5880 5180 2590 8470 合计 27500 30400 15200 27500 还原分配率 半成品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合计 产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还原 还原后产品总成本 计算过程如下:

其中还原前产品成本和本月所产半成本成本两行按照已知条件照抄过来;

28 / 30

还原分配率=15200/30400=0.5 产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还原:

原材料:18240 x 0.5 = 9120

工资及福利费:6420 x 0.5 = 3490 制造费用:5880 x 0.5 = 2590 合计 = 9120+3490+2590=15200 还原后产品总成本: 原材料:9120

工资及福利费:6420 + 3490 = 9910 制造费用:5880 + 2590 = 8470

合计 = 9120+9910+8470 =27500 (十三)定额法的应用计算

32、甲产品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成本,本月份有关甲产品原材料费用的资料如下:

⑴月初在产品定额费用为5000元,月初在产品脱离定额的差异为节约145元,月初在产品定额费用调整为降低100元,定额变动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⑵本月定额费用为100000元,脱离定额差异为节约5100元,本月脱离定额差异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分配。 ⑶本月原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超支1%,材料成本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⑷本月完工产品的产量500件。甲产品单位产品旧材料费用定额为220元,定额变动系数为0.9。 要求:

⑴计算本月完工产品的原材料定额费用; ⑵计算本月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定额费用;

⑶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实际费用(脱离定额差异,按定额费用比例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答:甲产品的新的材料定额费用:220×0.9=198(元)

直接材料 摘 要 定额成本 定额差异 月初在产品成本 5000 -145 定额成本调整 -100 ———— 本月生产费用 100000 -5100 累计生产费用 104900 -5245 产成品成本 99000 -4950 在产品成本 5900 -295 其中:完工产品的原材料定额费用为99000元 (99000=500×198)

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定额费用为5900元 (5900=104900-99000) ①材料定额差异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分配率:(-5245)÷104900=-0.05世纪末 分配给产成品的定额差异:99000×(-0.05)=-4950(元)

分配给在产品的定额差异:5900×(-0.05)=-295(元) ②材料成本差异计算:(100000-5100)×1%=949.00(元) ③月初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100元 ④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成本计算表 根据原材料成本计算表得:

完工产品的原材料实际费用95499元 [95099=99000+(-4950)+949+100]

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实际费用5605元 [5605=5900+(-295)]

原材料成本计算表 成本工程 直接材料 产成品 定额成本 99000 29 / 30

脱离定额差异 -4950 材料成本差异 949 定额变动差异 +100 实际成本 95099 定额成本 5900 月末在产品成 本 脱离定额差异 -295 实际成本 5605 33、某企业月初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18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贷方余额2000元,本月购入原材料计划成本为582000元,实际成本为576000元,本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0000元,其中:产品生产用380000元,车间一般耗用90000元,厂部耗用30000元。要求:计算该企业材料成本差异率并编制有关的会计分录。

答:材料成本差异率=[(-2000)+(576000-582000)]÷(218000+582000)×100%=-1% 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500000×(-1%)=-5000(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380000

制造费用 90000 管理费用 30000 贷:原材料 500000 同时,用红字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 3800 或 -3800

制造费用 900 或 -900 管理费用 300 或 -3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5000 或-5000

34、某企业月末由仓库转来发料凭证汇总表,表中登记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总计42000元,其中:甲产品领用22000元,乙产品领用15000元,生产车间一般耗用4000元,企业管理部门领用1000元。该企业“原材料”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和本期发生额合计数(计划成本)67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670元。要求:⑴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

⑵编制发出材料和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的会计分录。 答:⑴材料成本差异率=(-670)÷67000×100%=1%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42000×(-1%)=-420(元) ⑵ 发出材料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22000

—乙产品 15000

制造费用 4000 管理费用 1000

贷:原材料 42000

结转发出材料差异额会计分录:

借:材料成本差异 420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220

—乙产品 150

制造费用 40 管理费用 10

成 本

30 /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