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8

来源:爱够旅游网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8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21分)

1、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证据。 2、生物固氮:微生物自生或与植物(或动物)共生,通过体内固氮酶的作用,将大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3、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4、抗氰呼吸:某些植物组织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部分呼吸。即在有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仍能够进行其它的呼吸途径。 5、代谢源:指制造并输送有机物质到其他器官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成熟的叶片。

6、第二信使:又称次级信使,由胞外刺激信号激活或抑制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植物中的第二信使主要是cAMP、钙离子、DAG和IP3。

7、组织培养:指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并在培养基中培养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的技术 二、填空(每题1分,20分)

1、水分沿着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下端动力是 根压 ,上端动力是 蒸腾拉力 。由于 水分子内聚力大于水柱张力 的存在,保证水柱的连续性而使水分不断上升。这一学说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 内聚力学说 。 2、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有 温度 、 氧 、 二氧化碳 和 机械损伤 等。 3、在植物体中,含量居有机化合物第二位的是__木质素___,仅次于纤维素。 4、韧皮部装载过程有2条途径: 质外体途径 和 共质体途径 。 5、植物体内的胞间信号可分为 物理信号 、 化学信号 两类。

6、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当的外界条件,即______足够的水分__、_充足的氧气__、_适当的温度_________或______光 _______。 7、对植物有毒的气体有多种,最主要的是___ SO2___、_ NO _____、__ O3 ____等。

三、是非题:(每题2分,20分)

1、植物被动吸水的动力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而与相邻细胞间的水势梯度无关。× 2、水分通过根部内皮层只有通过其质体,因而内皮层对水分运转起着调节作用。√ 3、N、P、K之所以被称为“肥料三要素”,是因为它们比其它必需矿质元素更重要。×

4、RuBP羧化酶/加氧酶,是一个双向酶,在大气氧浓度的条件下,如降低CO2浓度,则促进加氧酶的活性,增加CO2浓度时时,则促进羧化酶的活性。√

5、叶绿素分子在吸收光后能发出荧光和磷光。磷光的寿命比荧光的长。√ 6、呼吸作用中必定有氧的消耗和CO2的释放。、×

7、提高外界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抑制植物呼吸作用,因而在甘薯贮藏期间尽可能提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对贮藏是有利的。、×

8、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氧气和适当的光照是所有种子萌发时的必需条件。、× 9、在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中,一般由于白天光照充足,同化产物多,所以生长速度最快。、×

10、只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供应,植物就能在暗处生长,实际上光对植物生长不但没有促进效果,反而有抑制作用。( √ )

四、问答题 (25分)

1、简述气孔开闭的主要机理。(15分)

1、气孔开闭取决于保卫细胞及其相邻细胞的水势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内、外部因素,与昼夜交替有关。在适温、供水充足的条件下,把植物从黑暗移向光照,保卫细胞的渗透势显著下降而吸水膨胀,导致气孔开放。反之,当日间蒸腾过多,供水不足或夜幕布降临时,保卫细胞因渗透势上升,失水而缩小,导致气孔关闭。

气孔开闭的机理复杂,至少有以下三种假说:(1)淀粉——糖转化学说,光照时,保卫细胞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使细胞内PH值升高,促使淀粉在磷酸化酶催化下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高,水势下降,副卫细胞的水进入保卫细胞,气孔便张开。在黑暗中,则变化相反。(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保卫细胞的渗透系统亦可由钾离子(K+)所调节。光合磷酸化产生ATP。ATP使细胞质膜上的钾-氢离子泵作功,保卫细胞便可逆着与其周围表皮细胞之间的离子浓度差而吸收钾离子,降低保卫细胞水势,气孔张开。(3)有机酸代谢学说,淀粉与苹果酸存在着相互消长的关系。气孔开放时,葡萄糖增加,再经过糖酵解等一系列步骤,产生苹果酸,苹果酸解离的H+可与表皮细胞的K+交换,苹果酸根可平衡保卫细胞所吸入的K+。气孔关闭时,此过程可逆转。总之,苹果酸与K+在气孔开闭中起着互相配合的作用。 2、呼吸代谢的多条途径对植物生存有何适应意义?(10分)

2、植物代谢受基因的控制,而代谢(包括过程、产物等)又对基因表达具控制作用,基因在不同时空的有序即表现为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高等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条途径(不同底物、呼吸途径、呼吸链及末端氧化等)使其能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条件。如植物遭病菌浸染时,PPP增强,以形成植保素,木质素提高其抗病能力,又如水稻根在淹水缺氧条件下,乙醇酸氧化途径和与氧亲和力高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增强以保持根 的正常生理功能(任举二例说明)。 五、论述题(14分)

C3植物和C4植物有何不同之处?

C3植物和C4植物的差异 特征 叶结构 C3植物 C4植物 维管束鞘不发达,其周围叶肉细胞排列疏维管束鞘发达,其周围叶肉细排列紧密细胞有正常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有叶绿叶绿体 只有叶间细胞有正常叶绿体 基粒无或不发达 叶绿素a/b CO2补偿点 光饱和点 碳同化途径 原初CO2受体 光合最初产物 RuBp羧化酶活性 PEP羧化酶活性 净光合速率(强光下) 约3:1 30—70 低(3—5万烛光) 只有光合碳循环(C3途径) RuBp C3酸(PGA) 较高 较低 较低(15~35) 约4:1 <10 高 C4途径和C3途径 PEP C4酸(OAA) 较低 较高 较高(40—80) 光呼吸 碳酸酐酸活性 生长最适温度 蒸腾系数 高,易测出 高 较低 高(450—950)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9

低,难测出 低 较高 低(250—350) 一、名词解释 (每题4分,20分)

1、种子后熟:有些种子的胚已经发育完全,但在适宜条件也不能萌发,它们一定要经过休眠,在胚内部发生某些生理生化变化,才能萌发。这些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称种子后熟。

2、生理钟:在稳恒条件下,一些植物体发生了昼夜周期性的变化, 这个周期不是准确的24h,而是接近这个数值,故称为近似昼夜节奏,或生理钟。

3、临界暗期: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4、渗透调节:各种逆境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对植物产生水分胁迫。水分胁迫时植物体内累积脯氨酸和甜茶碱等有机物,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其渗透势,使植物适应水分胁迫环境,这种现象称渗透调节。

5、呼吸骤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然后突然增高,最后又下降,此时果实便进入完全成熟。这个呼吸高峰,便称为渗透调节。

二、填空题 (每空格1分,30分)

1、光合作用中心至少包括一个___原初电子供体____,__作用中心色素分子_____和__原初电子受体_____,才能导致电荷分离,将光能转为电能。

2、为了解决以下各题,应选用哪些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⑴插枝生根__生长素类____,⑵促使胡萝卜在当年开花_赤霉素类_____, ⑶除去双子叶杂草(2、4—D)

3、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为N和Mg是__叶绿素____的组成成分;Cl和Mn是__光合放氧______所必需的,而电子传递体中的__细胞色素_____含有Fe,_质体蓝素___含有Cu。

4、将GA施于正在萌发的去胚大麦粒上,会诱导__x-淀粉酶____,如果此时加入环已酰亚胺,则会抑制__x-淀粉酶的形成____。

5、根据外界因素如何作用于植物,生长运动可分为__向性运动____ 和_感性运动_____,前者又可分为__向光性____,__向地性____,__向化性____和__向水性____等。

6、环境污染按污染物存在的场所可分为_大气污染_____,__土壤污染____和__水污染____,其中以__水污染____和__大气污染____危害面积较广,同时也易于转变为__土壤污染______。

7、植物激素的三个基本特征是__植物体内合成______,__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__,___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______。

8、植物在环境保护的作用有__净化环境_____和__环境监测_____。 9、对海藻来说,平衡溶液是__海水____。 三、选择题 (每题2分,10分)

1、在维管植物的较幼嫩部分,哪一种无机盐亏缺时,缺乏症首先表现出来。( B ) A、缺N B、缺Ca C、缺P D、缺K 2、在维管植物中,哪一种物质的传导限于一个方向。( B ) A、筛管里的蔗糖 B、生长组织里的IAA C、萌发幼苗中贮备的氨基酸 D、生长组织里的GA 3、根的最大吸收区域是在( C )

A、根冠 B、根尖分生组织 C、根毛区 D、伸长区 4、光合作用中淀粉形成的部位( A )

A、叶绿体中的间质 B、叶绿体中的基粒片层 C、叶绿体中的基质片层 D、细胞质 5、光呼吸被氧化的底物是( A )

A、乙醇酸 B、乙醛酸 C、丙酮酸 D、甘油酸

四、是非题 (是用“+”,非用“-”,答错倒扣1分,但不欠分,10分)。

( — )1、高温损害植物的原因主要是蛋白质变性。但高温对植物的直接伤害是由于酶的纯化,蛋白质只分解而不再合成,导致蛋白质损耗;而间接伤害是由于膜蛋白凝聚而引起膜伤害。

( + )2、光对植物形态建成的直接作用称为光范型作用,它是一种低能反应。 ( — )3、涝害,顾名思义,它是由于土壤含水量过高而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 — )4、外界施加生长素类时,矮生表现型植物对生长素有反应,而高生表现型则无反应。 ( — )5、土壤中铁不足引起幼叶叶脉之间的缺绿,而氮素不足也会引起幼叶的普遍黄化。 五、问答题:(每题10分,30分)

1、据近代研究,光敏素参与植物哪些生理过程的调控?简要说明其调控机理。

答:一些需光种子的种子萌发,黄化幼苗的光形态建成,植物生长以及开花过程皆有光敏素参与。其调控机理可用光敏素原初反应模型解释。当红光照射使膜上光敏素转为活化的Pfr形式,Pfr通过改变膜的透性使质膜外侧Ca2+进入细胞,溶质Ca2+浓度提高到与Ca,M(钙调蛋白)结合的“阈值”(>10-6M/L)时,CaM与Ca2+结合而活化,Ca2+.Ca,M复合体与靶子酶结合而被活化,从而产生光敏素控制的一系列生理生化效应,最终导致种子萌发,黄化幼苗的光形态建成(植物生长)以及开花等生理过程。

2、植物的冻害主要原因是什么?植物如何产生对低温的抗性?这种抗性增强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答:主要原因:⑴结冰伤害 细胞间结冰伤害 细胞内结冰伤害 ⑵蛋白质被损 ⑶膜伤害

对低温的抗性:⑴植株含水量下降 ⑵呼吸减弱

⑶ABA含量增多 ⑷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⑸保护物质增多

抗性增强的可能原因:⑴温度逐渐降低是植物进入休眠的主要条件之一。 ⑵光照长短 短日照促进休眠 长日照阻止休眠

⑶光照强度 秋季光照强、抗寒力强 秋季光照弱、抗寒力弱 ⑷土壤含水量 多、抗寒力差

不要过多,提高抗寒性 ⑸土壤营养元素 充足,增强抗寒性 缺乏,抗寒力降低 3、试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答:⑴光合作用所需的ADP和NADP+,与呼吸作用所需的ADP和NADP+是相同的。这两种物质在光合和呼吸中共用。

⑵光合作用的碳循环与呼吸作用的戊糖磷酸途径基本上是正反反应的关系。它们的中间产物同样是C3、C4、C5、C6、C7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有许多糖类(中间产物)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⑶光合释放的O2可供呼吸利用,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亦能为光合作用所同化。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0

一、名词解释 (每题4分,20分)

1、乙烯的三重反应:乙烯具有抑制伸长生长(矮化),促进横向生长(加粗),地上部失去向地性生长(偏上生长),这种现象即为乙烯的三重反应。

2、光周期:在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

3、细胞全能性:指植物体的每个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4、生物自由基:生物组织中通过多种途径产生O2 -· OH等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对许多生物功能分子有破坏作用。

5、光化学烟雾:废气中的NO和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升到高空后, 在阳光(紫外线)有作用下,发生各种光化学反应,形成O3、NO2、•RCHO和硝酸过氧化乙酰(PAN)等气态的有害物质,再与大气中的粒状污染物(如硫酸液滴、硝酸液滴等)混合呈浅蓝色烟雾状。由于这烟雾污染物主要是光化学作用形 成的,故称之。

二、填空题 (每空格1分,30分)

1、植物吸水有三种方式:_代谢性吸水___,_渗透吸水___和_吸胀作用___,其中_渗透吸水___是主要方式,细胞是否吸水决定于_水势差___。

2、植物发生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__茎尖__,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叶子__。 3、叶绿体色素按其功能分为__作用中心__色素和__聚光__色素。

4、光合磷酸化有两种类型:__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___和__循环式光合磷酸化____。 5、水分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两种:__自由水__和__束缚水__。

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致可分为三大过程:⑴__原初反应___,它的任务是__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 __;⑵___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_____,它的任务是____将电能转为活跃的化学能 _____;⑶___碳同化_____,它的任务是___将活跃的化学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____。

7、土壤水分稍多时,植物的根/冠比___小 ___,水分不足时根/冠比__大 ___。植物较大整枝修剪后将暂时抑制 ___地下部分___生长而促进___地上部分___生长。

8、呼吸作用中的氧化酶____黄_____酶对温度不敏__细胞色素氧化______酶对温度却很敏感,对氧的亲和力强,而__酚氧化____酶和__黄____酶对氧的亲和力较弱。 9、作物感病后,代谢过程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概括起来

⑴__水分平衡失调 __,⑵__呼吸作用加强__ , ⑶__光合作用下降___。(4)生长改变 三、选择题 (每题2分,10分)

1、影响气孔扩散速度的内因是(B )。

A、气孔面积 B、气孔周长 C、气孔间距 D、气孔密度

2、五大类植物激素中最早发现的是( B ),促雌花是( BE ),防衰保绿的是( C ),催熟的( E ),催休眠的是( A )。

A、ABA B、IAA C、细胞分裂素 D、GA E、乙烯 3、植物筛管中运输的主要物质是( D )

A、葡萄糖 B、果糖 C、麦芽糖 D、蔗糖

4、促进需光种子萌发的光是( B ),抑制生长的光( A ),影响形态建成的光是( B )。 A、兰紫光 B、红光 C、远红光 D、绿光 5、抗寒性较强的植物,其膜组分中较多( C )。

A、蛋白质 B、ABA C、不饱和脂肪酸 D、饱和脂肪酸

四、是非题:(对用“+”,错用“-”,答错倒扣1分,但不欠分,10分)。

( - )1、乙烯利促进黄瓜多开雌花是通过IAA和ABA的协同作用实现的。

( - )2、光合作用和光呼吸需光,暗反应和暗呼吸不需光,所以光合作用白天光反应晚上暗反应,呼吸作用则白天进行光呼吸晚间进行暗呼吸的节律变化。

( - )3、种子萌发时,体积和重量都增加了,但干物质减少,因此种子萌发过程不能称为生长。 ( - )4、细胞分裂素防止衰老是在转录水平上起作用的。

( - )5、在栽培作物中,若植物矮小,叶小而黄,分枝多,这是缺氮的象征。 五、问答题 (每题10分,30分)

1、试述植物光敏素的特点及其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

答:对短日植物来说,体内在光期积累较高的Pfr。在暗诱导的前期(3~6h),体内仍持较高的Pfr水平,它具有促进开花的作用,因而在暗期的初期照射远红光,Pfr则转变为Pr•而抑制开花。在暗诱导的后期,Pfr水平下降,诱导开花。所以短日植物的开花诱导要求是暗期的前期“高Pfr反应”,后期是“低Pfr反应”。而长日植物在暗期前期是“低Pfr”水平,后期是“高Pfr” 水平。 2、水稻是短日植物,把原产在东北的水稻品种引种到福建南部可以开花结实吗?如果把原产在福建南部水稻品种引种到东北,是否有稻谷收获,为什么?

答:原产在东北的水稻引种到福建南部,可以开花结实,但生育期缩短,无法形成产量。原产在福建南部的水稻引种到东北,当东北有适宜的短日照适宜水稻开花时,温度已过低,不适宜水稻开花结实,因此没有稻谷收获。 3、植物越冬前,生理生化上作了哪些适应准备?但有的植物为什么会受冻致死? 答:⑴植株含水量下降,降低结冰的危害。 ⑵呼吸减弱,减少糖分的消耗。 ⑶ABA含量增多,抑制生长。 ⑷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⑸保护物质增多,如可溶性糖增多,脂肪、蛋白质也增多。在秋末进行灌水,施肥等生长过旺,不能进入休眠,或休眠不深等,一遇严寒即受冻害,严重时则可致死,因此要注意入秋的栽培措施。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1

一、名词解释 (每题4分,20分)

1、溶液培养法: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2、植物的生长: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的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3、种子休眠:成熟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仍不萌发的现象。 4、植物的抗性:植物对不良的特殊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5、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 二、填空题 (每空格1分,30分)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有__N、P、K、Ca、Mg、S、硅____ 微量元素的有__Fe、Mn、B、Zn、Cu、Mo、Cl、

__。此外还有一些对植物生长有利的元素如__Co Se Na V_________。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本质上是氧化还原过程,其还原剂是__H2O____,氧还剂是__CO2____;光反应是在__类囊体膜上___进行的,暗反应是在__基质____进行的。

3、对SO2敏感的植物有__苔藓等___,抗性中等的有__桃树等___,抗性强的有___夹竹桃等___。 4、当相邻两个细胞连在一起时,水分移动的方向取决于这两个细胞的___水势差_____。

5、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___避免 ___, 如___仙人掌等 ___;另一种是__忍受____如___某些苔藓 藻类等___

6、南方的长日植物引种到北方,应选择__晚熟___品种; 南方的短日植物引种到北方,应选择__早熟___品种; 北方的长日植物引种到南方,应选择__早熟___品种; 北方的短日植物引种到南方,应选择__晚熟___品种。

7、影响有机物分配规律的因素有__供应能力__,___竞争能力___和___运输能力___三种。

8、肉质果实成熟时,其生理生化变化可以归纳为___果实变甜___,___酸味减少___,___香味产生___,___由硬变软___,___色泽变艳___和___涩味减少___。

9、通过春化的主要外界条件是___低温 ___,此外还必需_____长日照________等条件。 三、选择题 (每题2分,10分)

1、下列各因素中,哪一个对根毛吸收无机离子量重要。D

A、蒸腾速度 B、土壤无机盐浓度 C、离子进入根毛的物理扩散速度 D、根可利用的氧 2、冬小麦抽穗开花必须经过 D

A、未春化、短日照 B、未春化、长日照 C、春化、短日照 D、春化、长日照 3、氨基酸作为呼吸底物时,呼吸商是 B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一定 4、保进需光种子萌发的光是 B

A、蓝紫光 B、红光 C、远红光 D、绿光 5、早春栽培蔬菜时,用地膜覆盖地表,主要是为了 A、防止杂草丛生 B、防止太阳辐射 C、提高地温 D、防止水分蒸发

四、是非题:(是用“+”表示,非用“-”表示,答错一题反扣1分,但不欠分,10分)。 1、( - )白天景天科植物叶片细胞中酸度高,而晚上酸度下降。

2、( - )在花诱导的光周期中,光期对开花起主要作用,所以短日植物又称为长夜植物,长日植物又称为短夜植物。 3、( - )秋末时,落叶树木进入休眠是对寒冷的适应,因此,休眠是由低温引起的。

4、( + )RuBPcase具有双重性,•因此大部分植物中,•它一方面表现为RuBP羧化酶作用,另一方面又起着RuBP加氧酶的作用。

5、( - )提高外界CO2浓度可抑制呼吸作用,•因而在果品贮藏期间尽可能提高空气中的CO2浓度,对贮藏是有利的。

五、问答题 (每题10分,30分)

1、号称“世界爷”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巨杉,高达142mm,•它如何将水分从地下部运送到顶端。

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依据水势差。土壤水分势高,而大气中的水势低。水势的分布规律是土壤体水势>大气的水势,因此土壤中的水就不可避免的土壤进入植物体中,然后经由植物体的表面以汽到低水势的大气中。所以尽管巨杉高达142m,•也可以将地下的水分运输至顶端。

2、解释一种一年生被子植物的整个生活史激素的作用,包括每一阶段上激素执行的功能,在你的回答中要包括种子萌发,营养生长,果实成熟,叶片脱落及休眠等生理过程。

答:种子萌发时,原来一些束缚型的激素迅速转变如生长素类,同时胚细胞也会产生新的激素,如G素的共同作用(即通过酶的合成等),促使种子有运输,提供新器官形成时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营养生长:这个阶段主要是IAA、GA、CTK,它们促进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延缓植物的衰老,保证各种代谢的顺利进行。

果实成熟:未成熟的果实能合成乙烯,并导致呼吸上升,产生呼吸峰,使果实达到可食程度。 叶片脱落:日照变短诱导ABA的合成,它与乙烯一起使叶柄产生离层区,导致叶柄脱落。

休眠:由于ABA含量增多,导致光合呼吸下降,叶绿素分解,叶片脱落等生理过程。一年生的植物体逐步进入衰亡,代之越 冬的是果实或种子。由于果实中含有生长抑制物质如ABA,则种子休眠过冬。到了来年,种子中的ABA逐步分解,取而代之的是促进生长的激素物质的活化或合成,故种子萌发 3、新鲜茶叶为什么既可以制成红茶,又可以制成绿茶?

答:茶叶的多酚氧化酶活力很高,制茶时根据它的特性加以利用。在制红茶时,需要使叶先凋萎脱去20─30%水分,然后揉捻,将细胞揉破,通过多酚氧化酶的作用,将茶叶的儿茶酚(即邻苯二酚)和单宁氧化并聚合成红褐色的色素,从而制得红茶。而在制绿茶时,则把采下的茶叶立即焙火杀青,破坏多酚氧化酶,即能保持茶叶的绿色。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2

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18分)

1.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

2. 诱导酶:亦称适应酶,是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如水稻幼苗本来无硝酸还原酶,如果将其培养在硝酸盐溶液中,体内即可生成此酶。

3. 作用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4. 巴斯德效应:指氧对发酵作用的抑制现象。

5. 代谢源:指制造并输送有机物质到其他器官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成熟的叶片。 6. 单性结实:不经受精作用而形成不含种子的果实。 二、填空(每空0.5分,10分)

1. 某种植物每制造 10 g干物质需消耗水分 5000 g,其蒸腾系数为 500 g ,蒸腾效率为 2 g 。 2. 在植物生理研究中常用的完整植物培养方法有 土培法 、 水培法 和 砂培法 。 3. 光合作用CO2同化过程包括 羧化阶段 、 还原阶段 、更新阶段 三个大的步骤。

4. 糖酵解是在细胞 细胞基质 中进行的,它是 有氧呼吸 和 无氧呼吸 的共同途径。 5. 1955年,F、skoog等人首次从高压灭菌的鲱鱼精子DNA中分离出 激动素 。

6. 种子的吸水分为三个阶段,即 急剧吸水 、 吸水停止 和 胚根长出后重新迅速吸水 。 7. 农作物中C4植物有 甘蔗 、 玉米 、 高粱 等。

8. 若细胞内的腺苷酸全部以ATP形式存在时,能荷为 1 。若细胞内的腺苷酸全部以ADP形式存在,能荷为 0.5 。 三、选择题(每题1分,10分)

1. 将一个生活细胞放入与其渗透势相等的糖溶液中,则会发生 D A.细胞吸水 B.细胞失水 C.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 D.既可能失水也可能保持动态平衡 2. 植物吸收矿质量与吸水量之间的关系是 A

A.既有关,又不完全一样 B.直线正相关关系 C.两者完全无关 D.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3. 在提取叶绿素时,研磨叶片时加入少许CaCO3,其目的是 D A.使研磨更充分 B.加速叶绿素溶解 C.使叶绿素a、b分离 D.保护叶绿素 4. 氨基酸作为呼吸底物时呼吸商为 B

A.大于1 B. 不一定 C. 小于1 D.等于1 5. 在温带地区,秋季能开花的植物一般是( C )植物。 A.中日 B.长日 C.短日 D.绝对长日 6. 植物信号转导中胞间化学信号有:C

A.水杨酸 B.乙烯 C.脱落酸 D.丙酮酸 7. 被广泛应用于啤酒生产中的植物激素是:B

A. IAA B. GA C. SA D. JA

8. 植物表现出多种因素周期活动,其叶片“睡眠”运动的周期近似为 A A.24h B.12h C.6 h D.48h

9. .叶片的脱落和生长素有关,把生长素施于离区的近基一侧,则会 A A.加速脱落 B.抑制脱落 C.无影响 D.因物种而异 10. 在逆境的条件下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会(B )。 A、减少 B、增多 C、变化不大 D、不确定 四、判断题(每题1分,10分)

1、等渗溶液就是摩尔浓度相同的溶液。×

2、把固氮菌(Azoto bacter)培养在含有15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刻停止。√

3、光呼吸和暗呼吸是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的两个过程。光呼吸的底物是由光合碳循环转化而来的。光呼吸的主要过程就是乙醇酸的生物合成及其氧化的反应。√

4、提高外界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抑制植物呼吸作用,因而在甘薯贮藏期间尽可能提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对贮藏是有利的。×

5、有机物运输是指可溶性有机物从植物体的一部分向另一部分的传导。√ 6、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因此高浓度生长素比低浓度生长素效应大。×

7、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氧气和适当的光照是所有种子萌发时的必需条件。× 8、极性不只是表现在整体植株上,一个单细胞照样有极性的存在。√

9、只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供应,植物就能在暗处生长,实际上光对植物生长不但没有促进效果,反而有抑制作用。√ 10、营养器官生长越旺盛,生殖器官发育也越好。× 五、问答题;(每题10分,40分)

1. 确定元素是否是植物必需元素的标准是什么? 答:可根据以下三条标准来判断:

第一 如无该元素,则植物生长发育不正常,不能完成生活史;

第二 植物缺少该元素时,呈现出特有的病症,只有加入该元素后才能逐渐转向正常;

第三 该元素对植物的营养功能是直接的,绝对不是由于改善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应。 2. 根据光合作用碳素同化途径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植物分为哪三个类群?

根据光合作用碳同化途径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植物区分为三个类群,即C3途径(卡尔文循环或光合碳循环)、C4—二羧酸途径及景天酸代谢途径。

C3途径是光合碳循环的基本途径,CO2的接受体为RuBp,在RuBp羧化酶催化下,形成两分子三碳化合物3-PGA。

C4途径是六十年代中期在玉米、甘蔗、高梁等作物上发现的另一代谢途径。CO2与PEP在PEP羧化酶作用下,形成草酰乙酸,进而形成苹果酸或天冬氨酸等四碳化合物。

景天酸代谢途径又称CAM途径。光合器官为肉质或多浆的叶片,有的退化为茎或叶柄。其特点是气孔昼闭夜开。夜晚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在PEP羧化酶作用下,将CO2与PEP羧化为草酰乙酸,还原成苹果酸,贮藏在液泡中。白天光照下再脱羧参与卡尔文循环。

3. 种子萌发过程中有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1) 种子的吸水:

三个阶段:急剧吸水、吸水停止、重新迅速吸水,表现出快、慢、快的特点。 (2)呼吸作用的变化和酶的形成 1)呼吸的变化

在胚根突出种皮之前,种子的呼吸主要是无氧呼吸,在胚根长出之后,便以有氧呼吸为主了。 2)酶的形成:

萌发种子中酶的来源有两种:

A. 从已经存在的束缚态的酶释放或活化而来;支链淀粉葡萄糖苷酶。 B. 通过蛋白质合成而形成的新酶。a-淀粉酶。 (3) 有机物的转变

种子中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主要有淀粉、脂肪和蛋白质,萌发时,他们被分解,分解产物参与种子的代谢活动。 4. .试述花发育时决定花器官特征的ABC模型的主要要点?

ABC模型理论的主要要点是:正常花的四轮结构(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形

成是由A、B、C三类基因所控制的。A、AB、B、C这三类基因的4种组合分别控制4轮花器官的发生,如果其中1个基因失活则形成突变体。人们把控制花结构的基因按功能划分为A、B,C3类,即为ABA模型 六、论述题:12分 简述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答:呼吸作用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除绿色细胞可直接从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外,其它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依赖于呼吸作用。呼吸过程中有机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ATP形式暂贮存起来,以随时满足各种生理活动对能量的需要;另一部分能量则转变为热能散失,以维持植物体温,促进代谢,保证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传粉、受精等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

(2)中间产物为合成作用提供原料:呼吸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形成许多中间产物,其中的一部分用作合成多种重要有机物质的原料。呼吸作用在植物体内的碳、氮和脂肪等物质代谢活动中起着枢纽作用。

(3)在植物抗病免疫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植物受伤或受到病菌侵染时,呼吸作用的一些中间产物可转化为能杀菌的植保素,以消除入侵病菌分泌物中的毒性。旺盛的呼吸还可加速细胞木质化或栓质化,促进伤口愈合。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3

一1.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2. 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g·kg-l表示。

3. 质外体:植物体内原生质以外的部分,是离子可自由扩散的区域,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部分,因此又叫外部空间或自由空间。

4.植物激素: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1μmol/L)有机物。 5.光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就称为光形态建成。 6. 逆境: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逆境的种类可分为生物逆境、理化逆境等类型。 二、填空(每空0.5分,10分)

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 植物、特别是高等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机理 的科学,属于 实验生物学 范畴,因此,其主要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

2.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三种方式为 主动吸收 、 被动吸收 和 胞饮作用 。 3. 光呼吸中底物的形成和氧化分别在 叶绿体 、 线粒体 和 过氧化物体 等三种细胞器中进行的。 4. 植物呼吸过程中,EMP的酶系位于细胞的 细胞基质 部分,TCA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 线粒体基质 部位,呼吸链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 嵴 部位。

5. 到现在为止,能解释筛管运输机理的学说有三种: 压力流动学说 、 胞质泵动学说 和 收缩蛋白学说 。

6. 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 红光吸收型(Pr) 和 远红光吸收型(Pfr) , Pfr 是生理激活型,其中__ Pr ____吸收红光后转变为__ Pfr ____。

三、选择题(每题1分,10分)

1. 影响气孔蒸腾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 。 A、气孔周长 B、气孔面积 C、气孔密度 D、叶片形状 2. 影响根毛区主动吸收无机离子最重要的原因是 B

A.土壤中无机离子的浓度 B.根可利用的氧 C.离子进入根毛区的扩散速度 D.土壤水分含量 3. 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后产生荧光的能量来自叶绿素分子的 B A.基态 B.第一单线态 C.第二单线态 D.三线态

4. 当植物从有氧条件下转入无氧条件下,糖酵解速度加快的原因在于 A A.柠檬酸和ATP合成减少 B.ADP和Pi合成减少 C.NADH合成减少 D.FADH2合成减少 5.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根本的区别是:C

A.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B.二者的生物活性不同 C.二者合成的方式不同 D.二者在体内的运输方式不同 6. 下列不是植物胞间信号的物质是:D

A.植物激素 B.电波 C.水压 D.淀粉

7. 花生、大豆等植物的小叶片夜间闭合、白天张开,含羞草叶片受到机械刺激时成对合拢,这种外部的无定向刺激引起的植物运动称为A

A.感性运动 B.向性运动 C.趋性运动 D.生物钟运动 8. 长日植物南种北移时,其生育期D

A.延长 B. 不变 C.既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 D.缩短 9. 在淀粉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是A A.逐渐降低 B.逐渐增高 C.变化不大 D.不确定 10. 叶片衰老时,植物体内的RNA含量C

A. 变化不大 B.显著上升 C.显著下降 D.不确定 四、判断题(每题1分,10分)

1、植物的水势低于空气的水势,所以水分才能蒸发到空气中。× 2、合理施用无机肥料增产的原因是间接的。√

3、根部吸收各离子的数量不与溶液中的离子成比例。√ 4、植物呈现绿色是因为其叶绿素能够最有效地吸收绿光。×

5、在非循环电子传递中,来自O2的电子最终被用来还原NADP+为NADPH。×

6、植物组织在35—400C以上条件下,温度愈高,其呼吸强度随时间的延续而下降也愈快。√ 7、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热能以供应植物生活的各种需要。× 8、植物次生物质就是指植物体内存在的次生的不重要的代谢的终产物。× 9、脱落酸和赤霉素生物合成的前体都是甲瓦龙酸。√

10、生物钟是植物体内节节奏调拉的近似24h周期性反应的计时器。√ 五、问答题;(每题10分,40分) 1. 简述植物叶片水势的日变化

答:(1)叶片水势随一天中的光照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从黎明到中午,在光强及温度逐渐增加的同时,叶片失水量逐渐增多,水势亦相应降低;(3)从下午至傍晚,随光照减弱和温度逐渐降低,叶片的失水量减少,叶水势逐渐增高;(4)夜间黑暗条件下,温度较低,叶片水势保持较高水平。 2. 为什么说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会使陆生植物受伤,甚至死亡?

答: (1) 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要依靠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就要消耗大量的有机物,以至呼吸基质很快耗尽。

(2) 无氧呼吸生成氧化不彻底的产物,如酒精、乳酸等。这些物质的积累,对植物会产生毒害作用; (3) 无氧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少,不能为合成多种细胞组成成分提供足够的原料。 3. 如何证明高等植物的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通道是韧皮部?

答:(1)环割试验 剥去树干(枝)上的一圈树皮(内有韧皮部),这样阻断了叶片形成的光合同化物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而导致环割上端韧皮部组织因光合同化物积累而膨大,环割下端的韧皮部组织因得不到光合同化物而死亡。(2)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让叶片同化14CO2,数分钟后将叶柄切下并固定,对叶柄横切面进行放射性自显影,可看出14CO2标记的光合同化物位于韧皮部。

4. 干旱时,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大量增加的原因及生理意义是什么?

答:在干旱条件下,Pro含量增加的原因有:(1)蛋白质分解的产物;(2)Pro合成活性受激;(3)Pro氧化作用减弱。Pro含量增加的生理意义如下:(1)防止游离NH3的积累;以Pro作为贮NH3的-种形式,以免造成植物氨中毒;(2)Pro具有较大的吸湿性,在干旱时可增加细胞的束缚水(B.W.)含量,有利于抗旱。 六、论述题:12分

农谚讲“旱长根,水长苗”是什么意思?道理何在?

答:这是指水分供应状况对植物根冠比调节的一个形象比喻。植物地上部生长和消耗的大量水分,完全依靠根系供应,土壤有效水的供应量直接影响枝叶的生长,因此凡是能增加土壤有效水的措施,必然有利地上部生长;而地上部生长旺盛,消耗耗大量光合产物,使输送到根系扔机物减少,又会削弱根系的生长,加之如果水分过多,通气不良,也会限制根系活动,这些都将使根冠比减少。干旱时,由于根系的水分环境比地上部好,根系仍能较好地生长;而地上部则由于抽水,枝叶生长明显受阻,光合产物就可输入根系,有利根系生长,使根冠比增大。所以水稻栽培中,适当落干晒田,可对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4

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18分)

1. 渗透作用 2. 生物固氮 3. 叶面积指数 4. 抗氰呼吸 5. 源与库 6. 钙调素(CaM)

1. .渗透作用 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水势高的区域向水势低的区域运转的作用。

2. 生物固氮:微生物自生或与植物(或动物)共生,通过体内固氮酶的作用,将大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3. 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是衡量光合面积大小的指标,作物高产与否,在一定范围内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但超过一定范围就会走向反面,这个合理的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而异。

4. 指不受氰化物抑制的呼吸作用,简称CRR其电子传递途径不是细胞色素系统,而是由泛醌通过某种途径传递到氧,末端氧化酶为抗氰(或称交替)氧化酶,其P/o比为1。

5. 源指植物制造和输出同化产物的部位或器官,主要指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萌发种子的 乳等。

库指植物吸收和消耗同化产物的部位或器官,这些部位或器官生长旺盛,代谢活动非常活跃,如生长点,正在发育的幼叶、花、果实等。

6. 存在于细胞溶质中的一类小分子的水溶性蛋白,能可递的与ca2+结合。当与Ca2+结合后可活化一些关键性的酶从而对许多代谢活动具凋节作用,是影响细胞活动的第二信使。 二、填空(每空0.5分,10分)

1. 蒸腾作用的途径有 气孔蒸腾 、 角质层蒸腾 和 皮孔蒸腾 。

2. 亚硝酸还原成氨是在细胞的 质体 中进行的。对于非光合细胞,是在 前质体 中进行的;而对于光合细胞,则是在 叶绿体 中进行的。

3.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一般是 3:1 ,叶绿素a/b比值是:c3植物为 3:1 ,c4植物为 4:1 ,而叶黄素/胡萝卜素为 2:1 。

4. 无氧呼吸的特征是 不利用O2 ,底物氧化降解 不彻底 ,大部分底物仍是 有机物的形式 ,因释放 能量少 。

5. 类萜是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 次生植物物质 ,类萜是由 异戌二烯 组成的,它是由 乙酰COA 经甲羟戌酸等中间化合物而合成的。

6. 引起种子重量休眠的原因有 种皮限制 、 种胚育不完善 和 萌发抑制物质的存在 。 三、选择题(每题1分,10分)

1. 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时,观察到小液滴下降观象,这说明C

A.植物组织水势等于外界溶液水势 B.植物组织水势高于外界溶液水势 C.植物组织水势低于外界溶液水势 D.无法判断

2. 植物吸收矿质量与吸水量之间的关系是A

A.既有关,又不完全一样 B.直线正相关关系 C.两者完全无关 D.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3. C4植物CO2固定的最初产物是 A 。

A.草酰乙酸 B.磷酸甘油酸 C.果糖—6—磷酸 D.核酮糖二磷酸

4. 在线粒体中,对于传递电子给黄素蛋白的那些底物,其P/O比都是 D 。

A. 6 B.3 C.4 D.2

5. B 实验表明,韧皮部内部具有正压力,这压力流动学说提供发证据。 A.环割 B.蚜虫吻针 C.伤流 D.蒸腾 6. 植物细胞分化的第一步是 D 。

A、细胞分裂 B、合成DNA C、合成细胞分裂素 D、产生极性 7. 曼陀罗的花夜开昼闭,南瓜的花昼开夜闭,这种现象属于 B 。 A、光周期现象 B、感光运动 C、睡眠运动 D、向性运动

8. 在影响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分化的多种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D 。 A. 生长素的含量 B.“高能物质”ATP C.水分和光照条件 D.遗传物质DNA 9. 在植物的光周期反应中,光的感受器官是C A. 根 B.茎 C.叶 D.根、茎、叶

10. 除了光周期、温度和营养3个因素外,控制植物开花反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C A.光合磷酸化的反应速率 B.有机物有体内运输速度 C.植物的年龄 D.土壤溶液的酸碱度 四、判断题(每题1分,10分)

1、在一个含有水分的体系中,水参与化学反应的本领或者转移的方向和限度也可以用系统中水的化学势来反映。√ 2、植物吸收矿质元素最活跃的区域是根尖的分生区。×

3、N、P、K之所以被称为“肥料三要素”,是因为它们比其它必需矿质元素更重要。× 4、绿色植物的气孔都是白天开放,夜间闭合。×

5、叶绿素分子在吸收光后能发出荧光和磷光。磷光的寿命比荧光的长。√ 6、蓝光的能量比黄光的多(以光量子计算)。√ 7、活细胞内线粒体的大小和形状不断地发生变化。√

8、有氧呼吸又称为线粒体呼吸,这是因为有氧呼吸的全过程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9、植物体内有机物长距离运输时,一般是有机物质从高浓度区域转移到低浓度区域。√

10、在进行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时,当培养基中含有较高的CTK/GA时,可诱导芽的分化。× 五、问答题;(每题10分,40分)

1. .植物受涝害后,叶片萎蔫或变黄的原因是什么?

答:植物受涝反而表现出缺水现象,如萎蔫或变黄,是由于土壤中充满水,缺少氧气,短时间内可使细胞呼吸减弱,主动吸水受到影响。长时间受涝,会导致根部无氧呼吸,产生和积累较多的酒精,使根系中毒受伤吸水因难,致使叶片萎蔫变黄,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2. 为什么说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会使陆生植物受伤,甚至死亡?

答: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会使植物受伤死亡的原因:第一,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使细胞质的蛋白质变性;第二,因为无氧呼吸利用每摩尔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很少,相当于有氧呼吸的百分之几(约8%),植物要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就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这样,植物体内养料耗损过多;第三,没有丙酮酸氧化过程,许多由这个过程的中间产物形成的物质就无法继续合成。作物受涝死亡,主要原因就在于无氧呼吸时间过久。 3. 光呼吸有何生理意义?

答:① 回收碳素。通过C2碳氧化环可回收乙醇酸中3/4的碳(2个乙醇酸转化1个PGA,释放1个CO2)。② 维持C3光合碳还原循环的运转。在叶片气孔关闭或外界CO2浓度低时,光呼吸释放的CO2能被C3途径再利用,以维持光合碳还原环的运转。③ 防止强光对光合机构的破坏作用。在强光下,光反应中形成的同化力会超过CO2同化的需要,从而使叶绿体中NADPH/NADP、ATP/ADP的比值增高。同时由光激发的高能电子会传递给O2,形成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会对光合膜、光合器有伤害作用,而光呼吸可消耗同化力与高能电子,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形成,从而保护叶绿体,免除或减少强光对光合机构的破坏。 4. 什么叫次生植物物质?它们在植物生命活动和人类经济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由植物初级代谢产物如糖脂肪和氨基酸等衍生的物质如藻类、酸类、生物碱等称为次生物质;它们贮藏于液泡和细胞壁中,一般为代谢的终产物,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无直接关系;但某些次生物是植物必需的如植物激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木质素等,使植物具一定的色香味,以吸引昆虫或动物来帮助传粉,利于种的繁衍,有些有御防天敌的作用,某些次生物质是重要的药物和工业原料如 酸等。 六、论述题:12分

NO3-进入植物之后是怎样运输的?在细胞的哪些部分、在什么酶催化下还原成氨? 答:

植物吸收NO3-后,可以在根部或枝叶内还原,在根内及枝叶内还原所占的比值因不同植物及环境条件

而异,苍耳根内无硝酸盐还原,根吸收的NO3-就可通过共质体中径向运输。即根的表皮 皮层 内皮层 中柱薄壁细胞 导管,然后再通过根流或蒸腾流从根转运到枝叶内被还原为氨,再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形成氨基酸、蛋白质,在光合细胞内,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是在硝酸还原酶催化下,在细胞质内进行的,亚硝酸还原为氨则在亚硝酸还原酶催化下在叶绿体内进行。在农作物中,硝酸盐在根内还原的量依下列顺序递减;大麦>向日葵>玉米>燕麦。同一植物,在硝酸盐的供应量的不同时,其还原部位不同。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5

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18分

1. 水分临界期. 2. 诱导酶 3. 红降 4. 巴斯德效应 5. 三重反应 6. 避逆性 1. 植物对水分不是特别敏感的时期。作物的水分临界期都是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

2. 又叫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如水稻幼苗本来无硝酸还原酶,但如将其在硝酸盐溶液中培养,体内即可生成此酶。

3. 在四十年代,以绿藻和红藻为材料,研究其不同光波的光合效率,发现当光波大于680纳米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产额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红降。

4. 分子氧对发酵作用抑制的现象,或分子氧抑制乙醇发酵的现象。该现象是巴斯德首先在酵母中所发现的。

5. 乙稀可抑制黄化豌豆幼苗上胚轴的伸长生长;促进其加粗生长;上胚轴失去负向地性生长特性,而横向生长。这三种反应称为“三重反应”,是植物对乙烯的一种特殊反应。

6. 避逆性:植物通过各种方式,设置某种屏障,从而避开或减小逆境对植物组织施加的影响,植物无需在能量或代谢上对逆境产生相应的反应,叫做避逆性 二、填空(每空0.5分,10分)

1. 设有甲、乙二相邻的植物活细胞,甲细胞的4s =-10巴,4p=+6巴;乙细胞的4s=-9巴,4p=+6巴,水分应从 乙 细胞流向 甲 细胞,因为甲细胞的水势是 -4巴 ,乙细胞的水势是 -3巴 。 2. 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需要三种元素参与,它们是 Fe 、 Mo 和 Co 。

3. 叶绿素a吸收的红光比叶绿素b偏向 长光波 方面,而在兰紫光区域偏向 短光波 方面。

4. 光呼吸的底物是 乙醇酸 ,光呼吸中底物的形成和氧化分别在 叶绿体 、 过氧化体 和 线粒体 这三个细胞器中进行的。

5.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电子由NADH+H+脱氢传递到UQ的反应为 鱼藤酮 所抑制,由Cyt.b传递到Cyt.c的反应为 抗霉素A 所抑制;由Cyt.a.a3传递到O2的反应为 氰化物CO等 所抑制。

6. 种子萌发时必需的外界条件是 适当的水分 、 适宜的温度 和 充足的氧气 。此外,还有一些种子的萌发综上述条件外,还需要 光照或黑暗 的刺激。 三、选择题(每题1分,10分)

1. 吐水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下 B 。

A、蒸腾拉力引起的 B、根系生理活动的结果 C、土壤水分太多的缘故 D、空气中水分太多的缘故

2. 植物根部吸收的无机离子主要通过 C 向植物地上部运输。 A、韧皮部 B、质外体 C、木质部 D、共质体 3. C4植物CO2固定的最初产物是 A 。

A.草酰乙酸 B.磷酸甘油酸 C.果糖—6—磷酸 D.核酮糖二磷酸 4. 甘薯块根、果实、蔬菜在冬天变甜是由 D 酶催化淀粉降解为糖的结果。 A.α-淀粉酶 B.β-淀粉酶 C.α和β淀粉酶 D.淀粉磷酸化酶 5. 脱落酸、赤霉素和类胡萝卜的素都是由 A 单位构成的。 A、异戊二烯 B、氨基酸 C、不饱和脂肪酸 D、甲瓦龙酸 6. 向日葵的向性运动属于 B 运动。

A、向日性 B、向光性 C、趋光性 D、感光性 7. 在温带地区,秋季能开花的植物一般是 C 植物。 A.中日 B.长日 C.短日 D.绝对长日 8. 小麦分蘖期的生长中心是 A 。 A.腋芽 B.叶片 C.根系 D.叶鞘 9. 植物细胞分化的第一步是 D 。

A、细胞分裂 B、合成DNA C、合成细胞分裂素 D、产生极性

10. 甘薯块根、果实、蔬菜在冬天变甜是由 A 酶催化淀粉降解为糖的结果。 A.α-淀粉酶 B.β-淀粉酶 C.α和β淀粉酶 D.淀粉磷酸化酶 四、判断题:(每题1分,10分)

1、有一充分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此细胞液浓度低50倍的溶液中,则体积不变。× 2、把固氮菌(Azoto bacter)培养在含有15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刻停止。√

3、RuBP羧化酶/加氧酶,是一个双向酶,在大气氧浓度的条件下,如降低CO2浓度,则促进加氧酶的活性,增加CO2浓度时时,则促进羧化酶的活性。√

4、CAM途径的植物气孔在白天开放时,由PEP羧化酶羧化CO2,并形成苹果酸贮藏在液泡中。× 5、细胞质中的NADH+H+本身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内膜,而NADH上的电子可通过穿梭进入电子传递链。√ 6、β-淀粉酶 可作用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切断α—1,4—苷键该酶又称为内淀粉酶×

7、任何一种除草剂对于杂草的的毒性都是相对的。没有任何一种除草剂是绝对有毒或绝对无毒的。√

8、植物生长温度的最高点最低点与植物生命能忍受温度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不同步,后者对温度高、低变化的承受力更强。√ 9、植物生长具有协调性,营养器官长得越旺盛,生殖器官就发育得越好。× 10、光敏色素是通过酶的活动,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化的。× 五、问答题;(40分)

1. 简述植物叶片水势的日变化(8分)

答:(1)叶片水势随一天中的光照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从黎明到中午,在光强及温度逐渐增加的同时,叶片失水量逐渐增多,水势亦相应降低;(3)从下午至傍晚,随光照减弱和温度逐渐降低,叶片的失水量减少,叶水势逐渐增高;(4)夜间黑暗条件下,温度较低,叶片水势保持较高水平。 2. 固氮酶有哪些特性?简述生物固氮的机理。(12分)

答:固氮酶的特性:(1)由Fe-蛋白和Mo-Fe-蛋白组成,两部分同时存在才有活性。(2)对氧很敏感,氧分压稍高就会抑制固氮酶的固氮作用,只有在很低的氧化还原电位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固氮过程。(3)具有对多种底物起作用的能力。(4)是固氮菌的固氮作用的直接产物。NH3的积累会抑制固氮酶的活性。

生物固氮的机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固氮是一个还原过程,要有还原剂提供电子,还原一分子N2为两分子NH3,需要6个电子和6个H+。在各种固氮微生物中,主要电子供体有丙酮酸、NADH、NADPH、H2,电子载体有铁氧还蛋白(Fd)、黄素氧还蛋白(Fld)等。(2)固氮过程需要能量。由于N2具有键能很高的三价键(N≡N),要打开它需要很大的能量。大约每传递两个电子需4—5个ATP,整个过程至少要12—15个ATP。(3)在固氮酶作用下,把氮素还原成氨。 3. 根据光合作用碳素同化途径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植物分为哪三个类群?(13分)

答:根据光合作用碳同化途径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植物区分为三个类群,即C3途径(卡尔文循环或光合碳循环)、C4—二羧酸途径及景天酸代谢途径。

C3途径是光合碳循环的基本途径,CO2的接受体为RuBp,在RuBp羧化酶催化下,形成两分子三碳化合物3-PGA。

C4途径是六十年代中期在玉米、甘蔗、高梁等作物上发现的另一代谢途径。CO2与PEP在PEP羧化酶作用下,形成草酰乙酸,进而形成苹果酸或天冬氨酸等四碳化合物。

景天酸代谢途径又称CAM途径。光合器官为肉质或多浆的叶片,有的退化为茎或叶柄。其特点是气孔昼闭夜开。夜晚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在PEP羧化酶作用下,将CO2与PEP羧化为草酰乙酸,还原成苹果酸,贮藏在液泡中。白天光照下再脱羧参与卡尔文循环。

4. 啤酒生产中可用什么方法使不发芽的大麦种子完成糖厂化过程?为什么?(7分)

答:可用GA处理大麦种子使其不发芽即可完成糖化过程,由于大麦种子萌发时由胚中形成GA运至糊粉层α-淀粉酶,蛋白酶等水解酶形成,分必至胚乳使淀粉糖厂化等,因此外加GA即可诱导未萌发大麦种子形成α-淀粉酶,完成淀粉的糖化。 六、论述题:12分

简述大气污染对植物造成的伤害症状如何?大气污染对植物生理生化过程中有哪些影响?提高植物对大气污染抗性的途径是什么?

答:大气污染对植物的伤害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伤害是在较高浓度有害气体短时间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组织坏死,最初呈现灰绿色,然后质膜与细胞壁解体,细胞内含物外渗,转为暗绿色的油渍或水渍斑,叶片变软,坏死组织最终脱水而变干,呈现白或红暗棕色,叶片变小,畸形或者加速衰老。各种大气污染物的伤害症状不同:SO2---叶脉间缺绿;NO---叶脉间或边缘出现规律的褐斑或黑斑;O3---叶上表面出现白色、黄色、褐色斑点;HF一叶尖干枯或边缘坏死。

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生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光合降低,干物质积累减少,器官早衰,产量下降,其次是提高呼吸强度。在大气污染情况下植物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增加而且同工酶活性增加,还有新的酶带产生,同时大气污染下植物体内出现ETH增加的现象。

提高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首先是在不同污染地区选择对某种污染不敏感的植物(或品种),这是一条提高抗性的根本途径。此外,也可用化学物质调节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如用吲哚乙酸、抗坏血酸等处理黄瓜苗可减轻O3对植物的伤害,用石灰溶液喷洒植株,有减轻氟害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