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阳区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初三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 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C.蜡烛熔化,黄酒变酸 D.冰雪融化,试管破裂 2.为创建“国家卫生文明城市”,今年武汉市将原来的垃圾桶撤换成分类型垃圾收集箱。下图是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废旧电池投入的垃圾收集箱上应贴有的标志是 B
3.观察右图中的有关操作和现象,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空气
B. 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CO2 C. 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不是O2 D. 集气瓶中的气体不一定是N2
4.有关O2、H2O2、CO2 3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属于化合物 D.都属于氧化物
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化合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空气 加碘食盐 B.水银 生理盐水 C.气态水 碘酒 D.金刚石 啤酒
6.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B.能否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种类的变化 C.能否构成单质 D.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7.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碘受热变成碘蒸气是碘分子发生了变化
B.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物体受热膨胀,是由于分子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
D.坐在教室里闻到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气,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8. 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以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A.酒精灯 B.托盘天平 C.蒸发皿 D.漏斗 9. 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的是
A. +8 2 8 B.+12 . 2 8 2 C. +2 2 D. +20 2 8 8
1
10.对下列化学用语中“3”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3H表示3个氢原子 B、SO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C、3O2 表示3个氧气分子 D、O3表示3个氧原子
11.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15 B、49 C、66 D、164 12.手机中使用的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Li+MnO2==LiMnO2,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下列对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4 → +3 B.+2 → +3 C.0→ +2 D.-4 → -2 13.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14.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气、氧气、水都是化合物
15.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甲表示A原子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2
?乙+丙
表示B原子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乙物质属于单质
D.一个乙分子中含有二个A原子,一个B原子
16.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表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3H6O3 +3O2═3CO2+3H2O B.C3H6O3+O2═CO2+H2O
C.C3H6O3 +3O2═3CO2↑+3H2O D.2C3H6O3+6O2
6CO2↑+6H2O
1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十Y2===2Z”的叙述错误的是
A.Z的化学式为XY3
B.若mg XY2和ngY2充分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不一定为 (m+n)g
C.若XY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 XY2完全反应生成bg Z,则同时消耗(b一a)g Y2 18. 去年11月初冷暖气流交汇,气温频繁变化,感冒患者悄然增多,为有效防治流感,许多学校紧急购买84消毒液、过氧乙酸消毒液(含35%过氧乙酸)进行环境消毒,其中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2H4O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过氧乙酸消毒液是化合物 B.过氧乙酸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C.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 D.过氧乙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二、填空题
19.(5分)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式或化学符号
(1)氦气 (2)3个二氧化硫分子 (3)+3的铁元素 (4)氯离子
(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2H2O,试推出X的化学式 。
+3
19、(1)He (2)3SO2 (3)Fe (4) Cl (5) C2H4 20.(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有关反应的基本类型。 ....
(1)铁在氧气中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将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后加热_______________ ( )
MnO2 点燃 20.(1)3Fe + 2O2 ===Fe3O4 化合反应 (2)2KClO3===2KCl + 3O2↑ 分解反应
-
21.(5分)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其中水的供给在世博会期间成为巨大的考验。
(1)世博园直饮水采用超滤膜技术,该技术材料由“活性炭+超滤膜”组成。活性炭在水处理过程起到的作用是 ,用此方法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
3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世博中心将雨水及污水处理回收,利用到景观和绿化使用。在净水过程中,要除去其中的固态杂质,常采用的方法是 。
(3)自然界中的水中常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的化合物,硬度较大,为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4)自来水厂常用一种净水剂铁酸钠(Na2FeO4)进行消毒杀菌,它的产物又是一种絮凝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其中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21.(1)吸附(或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混合物 (2)过滤(静置) (3)煮沸 (蒸馏)(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4)+4
22.(5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表1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你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 H +1 3 Li +1 4 Be +2 5 B +3 13 Al +3 6 C +4 -4 14 Si +4 -4 7 N +5 -3 15 P 8 O -2 16 S +6 -2 9 F -1 17 Cl +7 -1 2 He 0 10 Ne 0 18 Ar 0 11 Na 12 Mg +1 +2 (1) 15号元素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推测该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为_________,最高正化合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 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 表中第三横行开头元素和靠近尾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和
它们的单质易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4) 根据以上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⑴非金属 -3 P2O5 ⑵核电荷数(质子数) (4)金属元素的原子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失去电子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得到电子等 23.(5分)某校兴趣小组进行“氧气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请根据以下实验事实答题。
⑴甲同学分别在右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内,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然后注入5%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4
A B C
①三个装置内都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并有白雾出现。 ②C试管中反应最早停止。
③B装置可通过长颈漏斗添加双氧水,使反应继续。 ④A装置可通过调节活塞,保持反应平稳持续进行。 ⑤用手握住三个容器的底部,感觉微热。
⑥A装置能持续、稳定地产生O2,便于控制。
⑦C装置一次产生O2量有限,不便于添加双氧水。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实验结论的是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乙同学称取等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分别进行加热制取O2(在氯酸钾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结果发现当操作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氯酸钾分解产生O2体积,远远多于高锰酸钾分解产生O2的体积。乙同学猜想:氯酸钾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大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质
量分数。你认为乙同学的假设是(填:对或否) ;其原因是
。
⑶丙同学用制取的两瓶氧气,分别进行木炭、蜡烛燃烧的实验,发现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发光发热的现象有明显的不同。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3、(每空1分,共5分)
⑴ ①②③④⑤(此空写出三个以上不扣分);⑥⑦;(两空少答且对给0.5分)
MnO2 2H2O2===2H2O + O2↑
⑵ 否; 虽然高锰酸钾含氧量略大,但分解时氧元素没有全部组成氧气,生成物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都含氧(此空答出要点即给分)。
⑶ 反应的剧烈程度(或: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24.(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一)首先,他们分组进行讨论:
⑴第1组认为,药品的选择对实验的成败是一个关键。就铁丝、木炭、红磷这三种药品中,最理想应选择 ,不选择另外两种的原因是:
。 ⑵第4组认为,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他们设计了实验。 (三)实验结束后,大家整理的实验数据如下: 组 集气瓶容积 进入水的体积 1 20 4 2 20 3.5 3 20 4 4 20 4 5 20 4 6 20 4.5 7 20 4 8 20 - (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组的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5
只有第8组同学没能得到数据。原因是 。 (2)其中第三组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第六组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一)⑴红磷(1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木炭燃烧后产物是气态(2分);⑵足量或过量(1分);⑶A(1分);气密(1分); (三)(1)1/5(1分);氢氧化钠溶液(1分);二氧化碳(1分) (2)D 三、计算题 25.(6分)⑴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最新研究表明,其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有强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国家正在严查添加有苏丹红的食品。已知最常见的一种苏丹红的化学式为C16H12NO,试计算苏丹红的:
①相对分子质量: ; ②各元素的质量比: ;
③苏丹红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25、(每空2分)⑴ ① 234;② C∶H∶N∶O = 192∶12∶14∶16(或:96∶6∶7∶8);
③ 14/ 234 ×100%≈5.98%(或为6.0%)
26.(4分) 在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来吸收官兵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产生氧气,供给人的呼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CO2 == 2Na2CO3+O2↑。现有质量分数为80%的过氧化钠样品975g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氧气?
32.解:设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过氧化钠的质量=975g×80%=780g-----------------(1分) 2Na2O2+2CO2==2Na2CO3+O2↑--------------------------------------(1分) 156 32 780g x
-------------------------------------------------------(1分)
x=160g--------------------------------------------------------------(1分) 答:可生成氧气160g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