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8标段桥梁工程
编号:QL-008
路基帮宽作业指导书
单 位: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2012年1月5日发布 2012年1月5日实施
中南通道18标施工作业指导书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既有线施工
路基帮宽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K588+600~K590+000段路基帮宽段的作业施工。
2 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复测,恢复线路中心桩位,放出该段桩号位置及进行闭合复核,并对现场平整碾压好的原地面进行现场测量计算填筑边线、包边土宽度,以便控制现场施工的标高及平面位置,做出标记。
3 技术要求
3.1路堤填筑前原地面经平整、夯压后,其表面应无杂草、树根、腐殖土。
3.2帮宽侧填料应按《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第5.2.1条及路基设计图纸中的要求严格选用,并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3.3增建线路与既有线衔接处应挖台阶,台阶宽度原则上不小于1m,高填方段需计算。帮宽土顶部宽度不小于0.5m,底部不小于顶部帮宽值。既有线台阶上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25kN/m。为确保新旧路基衔接处不产生滑动面,台阶处与外侧新填部分路基要同时碾压。
3.4时速120~160km/h路段,路堤工后沉降量一般地段≤20cm,路桥
-1-
中南通道18标施工作业指导书
过渡段≤10cm;时速200km/h路段,路基工后沉降量≤15cm,路桥过渡段≤8cm。
3.5既有边坡挖台阶时如遇既有线病害,编织袋需清除,木桩可直接打入路基或者将上露部分锯断后进行碾压。
3.6各类填料及压实标准应符合规定,凡检验不合格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路堤各部分及护道均分层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并碾压至规定的压实标准。
准备阶段 施工 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碾压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整 施工阶段 整修验收阶段阶段 路基填筑压实工艺流程 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 修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2-
中南通道18标施工作业指导书
5 施工要求 5.1 点前准备 5.1施工准备
施工前各架子队技术主管应组织技术人员,对实际现场地址情况和设计图纸认真核对,做好图纸会审记录,若发现与设计图纸不符,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与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在设备管理单位协助下核查地下管线、地表行车设施位置及分布,并采取防护、迁改、迁移等措施。
施工前应进行详细施工调查,并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按规定程序审批后严格执行。施工调查除与新建路基相同要求外,还应包括:列车运行情况,既有排水、加固防护设施,路基病害及病害历史资料,既有路基填料种类等。
5.2路基帮宽施工方法及工艺 5.2.1、地基处理
(1)、根据设计文件对现场进行核定,有无不良地质(如坑穴、局部松软等)。路堤在松土地段,松土厚度小于0.30m时,用16t压路机静压两遍,松土厚度大于0.3m时,将松土翻挖,晾晒后,分层回填压实。
(2)、对骨架护坡上不稳定的覆盖土层,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基底清除地表植被。
(3)、路基填筑高度小于2.5m,基床地基沉降分析不满足要求及下伏软弱地基土时,不同地基条件下基床处理措施如下:
a)仅表层有小于3.0m的软弱地层时,一般全部挖除换填。换填A、B组填料,且保证基床底层厚度不小于1.9m。挖出换填部分应分层压实,压实标准满足相应部位要求。
b)既有并行地段不适合基床开挖地段,采用水泥土挤密桩处理,桩长1.5m。
c)基床软弱土层厚度大于3.0m时,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在复合地基顶
-3-
中南通道18标施工作业指导书
面设置抗拉强度不小于300kN/m的双向高强土工格栅加筋垫层。
(4)、基底处理完毕,基底满足设计承载力,及时请驻地监理人员检查,检查合格且签证后方可进行分层填筑。
5.2.2、施工方法 5.2.2.1基床以下填土
通过试验段施工借鉴指导参数: C组填料选择细粒土作为原材料,松铺系数约为1.3,最佳碾压含水量为12.8%,范围取值9.8%-14.8%时,碾压效果较好。
(1)人工清理路基杂草,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高度0.6m。若土质可以作为填料,但存在渗水或含水量稍大情况的,可采取翻挖、晾晒的措施,在含水量达到要求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若土质较差,含水量较大,或为淤泥质土,不宜作为路基填料的,采取全部挖出换填良性土的措施。
(2)按照松铺系数约为1.3虚铺一层,压实后30cm,压实合格后,连续施工两层,厚度达60cm。
(3)将既有线已成型的台阶底部土体取样,翻起,晾晒,达到最佳含水量,用震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30cm,与路基填土连接为一体,验收合格后转到下个工序。
(4)原路基台阶处与新路基填高≥5m边坡处铺设3m宽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需紧贴既有线路基平铺,以稳固台阶,并用U型卡固定。以此类推施工至基床底层。
5.2.2.2基床底层施工
施工原则:采用基床底层施工工艺,用自卸车将B组料运至施工现场,以方格网控制土层厚度,根据一车土量,确定方格尺寸。
(1)人工清理路基杂草,挖除台阶处既有路基不合格土,台阶宽度不小于1m,高度0.6m。
(2)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松铺厚度必须按试验段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且每层不大于30cm,压实合格后,连续施工两层,厚度达到60cm。
(3)原路基台阶处与新路基填高≥5m边坡处铺设3m宽土工格栅,土工
-4-
中南通道18标施工作业指导书
格栅需紧贴既有线路基平铺,以稳固台阶,并用U型卡固定。以此类推施工至基床底层。以此类推施工至基床表层。
5.2.2.3基床表层施工
设计时速120~160km/h段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填筑,时速200km/h段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并行等高段,新线路肩标高高于既有路肩标高时,当既有线基床表层为非渗水土,通过新线基床表层底面设4%排水横坡;当既有线基床表层为渗水土时,基床表层排水坡应不高于既有基床表层底面设4%排水横坡。基床表层先铺10cm厚中粗砂,再铺50cm厚级配碎石(A组填料)。
并行不等高段,新线基床表层底部低于既有线路基面,线间距不足以设置线间沟排水时,通过新线基床表层底面设4%排水横坡,基床表层先铺10cm厚中粗砂,再铺50cm厚级配碎石(A组填料);线间距满足条件时,设置线间沟,表层填筑60cm厚级配碎石(A组填料)。新线基床表层底部高于既有路基面时,通过新线基床表层底面增设渗水土,底部设4%排水横坡,表层填筑60cm厚级配碎石(A组填料)。
基床表层的填筑采用“四区段、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四区段”为验收基床底层、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六流程”为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
级配碎石采用稳定土拌和设备在拌和站集中进行拌和。在拌和设备内级配碎石时,应拌和均匀,级配碎石的含水率根据天气情况、运距调整。拌和好的级配碎石立刻运送到施工现场,级配碎石在运送过程中应用布进行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DK17+540-DK17+650试验段施工借鉴指导参数: 1)、级配碎石的松铺系数为1.17;
2)、级配碎石最佳含水率5.8%;碾压时控制其含水率在2.8%-7.8%之间实际施工,且比最佳含水率偏小时碾压效果较好;
3)、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同时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碾压机械组合为:
-5-
中南通道18标施工作业指导书
按松铺厚度为33cm的级配碎石进行机械碾压:
宝马压路机:静压1遍+强振2遍+静压1遍,共计4遍; 按松铺厚度为35cm的级配碎石进行机械碾压:
宝马压路机:静压1遍+强振2遍+静压1遍,共计4遍; 6劳力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对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现场施工负责人一名,技术负责人一名,质检工程师一名,测量人员两名,防护员若干名,工人15人。
7 材料要求
7.1施工前对需改良的土料种类应进行核实,路堤填料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7.2土工合成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应进行现场验收,并对其技术性能进行检验。
8 设备机具配置
设备配置如下表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
机械名称 16t振动压路机 推土机 常林装载机 挖掘机 平地机 小型夯实机 洒水车 规格型号 柳工CLG616 东方红802DB-2 ZLM30 小松,神钢,现代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6-
数量 1 2 1 3 1 1 1 备注 中南通道18标施工作业指导书
9 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9.1质量控制
⑴施工中检查核对填料实际使用情况.当实际使用填料发生变化时,另取样作土工试验进行鉴定。
⑵在每层填筑工程中,确认填料质量、含水率、铺土厚度、填料表面平整度合格后,再进行碾压。
⑶掌握天气情况,选择天气较好的时间段进行填筑。路基表面每层做好4%的排水横坡,路基边坡用塑料布每隔20米做好横向流水槽,便于降雨后路基的排水。
⑷分层填筑进行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人工配合整平,厚度均匀,压实层表面应大致平整。
⑸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职工从事操作;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和记录。
⑹健全各项机械管理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⑺设立专职质检员,严格控制填料的质量,不合格填料不得运入施工现场。
⑻标高控制,摊铺厚度标高控制点固定,即自底层到结束,每层控制在一个点位上。
9.2检验 9.2.1原地面处理 (1)设计时速200km地段
a、路提高度小于2.5m的低路堤,基床范围内的地基土比贯入阻力Ps值应大于1.5MPa或允许承载力 [σ]应大于0.18 MPa。不能满足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检验方法:静力触探试验。
b、原地面符合路堤地基条件时,其处理应符合设计及表2.1.4的要求。
路堤基底处理技术要求
-7-
中南通道18标施工作业指导书
地基类型 黏性土 水位距地表 >0.5 m 水位距地表 ≤0.5m 岩石 H≤0.6m 基床表层下换填级配碎石,K30≥130Mpa/m K30≥130Mpa/m 0.6m< H≤2.5m 挖除表层0.3~0.5m,并回填整平碾压,K≥0.95,K30≥130Mpa/m 换填0.5m渗水土,K≥0.95,K30≥130Mpa/m K30≥130Mpa/m H> 2.5m 清除表土整平, K30≥85Mpa/m, K≥0.85 K30≥110Mpa/m 砂类土、砂砾土 按风化情况,比照上述要求进行处理,坚硬岩石不做处理。 c、原地面处理后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
②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 ③路拱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 (2)时速120—160km地段
设计不做特殊处理的地基,经平整、夯压后,其表面应无杂草、树根、腐殖土。虽然验标没有要求,但设计有要求,k30大于60MPa/m
9.2.2压实标准 (1) 时速120—160km
附录B 路基基床的压实标准
层位 压 实 指 标 填 料 类 别 铁 路 等 级 细粒土、粉砂、改良土 Ⅰ级 — — — — (0.93) Ⅱ级 (0.93) (100) — — 0.91 90 — — 砂类土(粉砂除外) 砾石类 碎石类 块石类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 — — — — — 0.8 — — — — 28 — — — 29 — — 31 — — 28 — — 31 — — 29 — — 31 — — — — — — — — — — — — — — 压实系数K 基床地基系数K30(MPa/m) 表层 相对密度Dr 孔隙率n(%) 压实系数K 110 150 140 150 140 基床地基系数K30(MPa/m) (100) 底层 相对密度Dr — 孔隙率n(%) — 100 100 120 120 130 130 150 150 0.75 0.75 — —
— 31 附录C 路基基床以下部位填料的压实标准
填筑部位 填 料 类 铁 别 路 压 等 实 级 指 标 细粒土、粉砂、改良土 砂类土 (粉砂除外) Ⅱ级 砾石类 Ⅰ级 Ⅱ级 碎石类 Ⅰ级 Ⅱ级 块石类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Ⅰ级 -8-
中南通道18标施工作业指导书
压实系数K 不浸水部分 地基系数K30(MPa/m) 相对密度Dr 孔隙率n(%) 压实系数K 浸水部分及桥涵两端 地基系数K30(MPa/m) 相对密度Dr 孔隙率n(%) 0.90 0.90 80 — — — — — — 80 — — — — — — — 80 0.7 — — (80) (0.7) — — 80 0.7 — — (80) (0.7) — — 110 — 32 — (110) — (32) — 110 — 32 — (110) — (32) — 120 — 32 — (120) — (32) — 120 — 32 — (120) — (32) — 130 — — — (130) — — — 130 — — — (130) — — 注:1 括号内为砂类土(粉砂除外)、砾石类、碎石类、块石类中渗水土填料的压实标准。
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涵洞、路堤与硬质岩石路堑连接处过渡段填料的压实标准应满足附录B中基床底层的规定
(2) 时速200km
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
填 料 A、B组及C组填料(不含细粒土、粉砂及软块石)或改良土 压 实 标 准 地基系数30(MPa/m) 孔隙率n(%) 压实系数K 细粒土 ≥90 — ≥0.90 粗粒土 ≥110 < 31 — 碎石类土 ≥130 < 31 — 基床底层压实标准 压 实 标 准 项 目 细粒土 地基系数K30(MPa/m) 孔隙率n(%) 压实系数K ≥110 — ≥0.95 基床表层压实标准
填 料 级配砂砾石 或级配碎石 级配砂砾石 压 实 标 准 地基系数K30(MPa/m) ≥190 ≥190 -9-
孔隙率n(%) < 18 < 18 适用范围 粗粒土 ≥130 < 28 — 碎石类土 ≥150 < 28 — 路 堤 易风化的软质岩、风化中南通道18标施工作业指导书
或级配碎石 中粗砂 ≥190 ≥130 < 18 < 18 严重的硬质岩及土质路堑 9.2.3 基床顶面中线高程、中线至路基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床底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1 2 3 4 5 6 项目 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 宽度 横坡 平整度 厚度 顶面高程 允许偏差 土50mm 不小于设计值 土0.5% 不大于15mm 土30mm +0,-20mm 检验数量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点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点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2个断面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10点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点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点 检验方法 尺量 尺量 坡度尺量 2.5m长直尺量 水准仪测量 水准仪测量 基床表层顶面中线高程、中线至路基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序号 1 2 3 4 项 目 中线高程 中线至路基 边缘距离 宽 度 横 坡 允 许 偏 差 ±20 mm 路堑:+100,0 mm 路堤:不小于设计值 不小于设计值 ±0.5% 路堤和土质路堑基床:15 mm 石质路堑基床:50 mm, 且50~100 mm的测点不应超过20%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每100 m等间距检查3点 每100 m等间距检查3个断面 每100 m等间距检查3个断面 每100 m等间距检查5个断面 检 验 方 法 水准仪测量 尺 量 尺 量 坡度尺量、水准测量 5 平整度 每100 m检查5 点 用2.5 m长直尺量测 -10-
中南通道18标施工作业指导书
9.2.4路基帮宽填筑测量技术要求
路基帮宽填筑测量技术要求
分类 项目 设点要求 软土路基每200m一断面(断面中心预埋1个沉降板) 埋设元件 沉降板(底座30cm×30cm×0.8cm钢板、测杆Φ20mm钢管与底板双面弧焊接、保护套管Φ49m的pvc管) 沉降板(底座30cm×30cm×0.8cm钢板、测杆Φ20mm钢管与底板双面弧焊接、保护套管Φ49m的pvc管) C15混凝土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0.1m,其中埋设Φ16mm钢筋,桩长0.6m,埋入基床表层下0.55m) C15混凝土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0.1m,其中埋设Φ16mm钢筋,桩长0.6m,埋入基床表层下0.55m) 木桩(1m长其中20cm锥形,顶面钉一小铁钉) 路堤填筑施工过程 混凝土钢筋桩 何时 埋设 测量频度 测量精度 软土路基 基底沉降 路堤填筑前 水准测量 桥(涵)路过渡段 必须设置(两侧均要预埋1个沉降板) 填土高度小于2m每两天观测一次, 超过2m每天观测一次 水准测量精度土1mm, 读数取位至0.01mm 路堤 基底沉降 每50~100m设一断面(每断面3个点,左中右,左右设在路肩内1m) 每50~100m设一断面(每断面3个点,左中右,左右设在路肩内1m) 帮宽侧坡脚外2m、10m处(沿线路走向间距25m) 路基成形后 桥(涵)路过渡段 施工完毕前1个月1次/1周,1个月以后1次/2周,轨道铺设后第一月1次/2周 第2~3个月1次/月,3个月后1次/3月 坡脚水平位移监测 位移观测 既有线路肩位移观测 既有线两侧路肩内设观测桩(间距30~50m) 路堤填筑期间每天一次,各种原因停工前2天每天一次,以后每3天一次,施工位移观测 完后,前15天内测距误差土每3天一次,每3mm 15~30天每星期一次,第30~90每15天一次,以后每月一次
10 安全环保措施
-11-
中南通道18标施工作业指导书
10.1施工前,各分部必须组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向配合施工单位、架子队、有关人员交待清楚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的有关事项。同时,针对施工中可能现场的问题,所有参建人员做好各自的应急准备工作,准备好必备的机具、材料。
10.2每日上班前,施工负责人召集技术、安全等相关人员,进行施工前安全交底,开展安全预想,落实施工安全责任。
10.3驻站联络员和工地防护员必须经过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持证上岗。施工期间,驻站联络员和工地防护员要通过电话和对讲机进行联系,掌握既有线列车运行和现场施工状况,保证通讯畅通。
10.4挖掘机、推土机等自行式施工机械在距既有线30米范围内的地段必须执行“一机一人”防护制度。施工机械所在工地设置应急处理明示牌,清晰注明机械类别、危险源、安全责任人、应急处理措施、简明应急程序和应急电话等信息。
10.5对于填筑高度接近等高与既有路基的处所,要使用钢管设置硬隔离,防止机械施工时侵限。
10.6 在挖掘机旋转半径加铁路限界范围内施工时严禁在线路侧转头,如果必须调头时,挖机应在外侧转头。
10.7工地防护员除按规定配备相关安全防护备品外,现场配备对讲机、信号旗,工地防护员必须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措施,出现险情时要严格按照“先防护、后处理,宁停勿撞”的原则进行处理。当发现影响营业线行车情况时,要按以下要求处理,确保行车安全:
10.7.1电话通知两端车站行车室扣车;
10.7.2设置响墩等移动停车信号,保证能够及时拦停列车。 ①临近既有线施工,虽不需慢行,按规定距离在施工地点两端线路外侧的路肓各设置施工作业标,如下图所示,提醒列车接近时,司机注意暸望,长声鸣笛,确保列车和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期间必须在距施工点两端各20m处设一名防护员,并带齐相关防护用具,在每趟列车经过施
-12-
中南通道18标施工作业指导书
工地点前800m鸣笛,列车通过时禁止作业,所有人员、机械设备停止作业,待列车通过后继续作业。
②线路发生故障时的防护办法:
③当发现线路故障、路基塌方时,应立即通知临近车站,并在故障地点设置移动停车信号,若暸望条件不好(遇降雾、暴风雨雪或夜间),还应点燃火炬进行防护。
④当确知一端先来车时,先在该端然后在另一端放置响墩,最后返回故障地点显示停车手信号旗(灯)防护。
⑤若不知来车方向,应在故障地点暸望和倾听,发现来车应急速奔向列车,用手信号旗(灯)显示停车信号,将响墩放置在能赶到的地眯,确保列车能够在故障地点前停车。
⑥挖掘机、推土机等危险性较大的自行式施工机械在既有线列车到达前10分钟做好停止施工准备,列车到达5分钟前所有机械设备停止施工,列车通过后方可继续施工。
⑦工地防护员要密切掌握既有线行车状态,暸望距离不足时要增设远端防护员,并明确相邻工点之间来车通知方式。
⑧在施分部域既有线路肩处设警戒绳,严禁施工人员进入路肩停、站、走、动。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