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语言文学探讨 谈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丁文波赵翠英 (寿光市田马中学,山东 寿光 262727) [摘要】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增进理解,丰富和提高语言表现力,还可以培 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在教学中,以诵读为线,以理解为纲,以欣赏为结,指导学生读准古诗丈的读音,读出古诗丈的味道,读出 古诗文的故事味和情味,把诵读作为文言文(诗词)课堂教学设计的主线,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 段,诵读出经典文章的意韵和精华,使学生在诵读中尝到语文学习的无限情趣。 【关键词]诵读语感情趣理解欣赏古诗文教学 自古以来,语文教学就重视诵读。“风声,雨声,读书 的味道就卅来了。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指导学生读好 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名联 表达着f■人志士报国的宏愿,同时也提醒着我们每一・位语文教 师在教学中不应摒弃诵读教学。可以说,没有读书声的语义课 堂不是完整的课堂。 朗读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帮助领会课文的思想 内容和深刻含义,感受义章的气势和韵味,培养语感;可以促 进记忆,通过熟读成诵启发顿悟,增进理解;可以锻炼学生口 才,通过朗读,丰富和提高语言表现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 象思维,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等。尤其是古典诗词中 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体现着我们民族的道德情感、思维方 式和审美价值。 然而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原本充满琅琅书声的课堂被 教师烦琐的理性分析所取代,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成了令人厌 烦、枯燥乏味的纯技术训练课,结果是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 生对语丈学习全无兴趣。存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总结 了古诗义“ 步诵读”教学法,即以诵读为线,以理解为纲, 以欣赏为结。 古诗词的诵读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诵读,这是因为古诗词的 语言更具空灵感和意境美。如果在诵读中不把诵读与联想、情 感体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是无法渎 古典诗词的诗味,无 法把握诗歌的内涵。凶此,要读好一首诗,要借助诗歌通过意 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将诵读与联想、想象结合起来,关注诗中 的意象,领略每首诗歌的美感。 诵读,按其熟练程度和教学进程,可分为 个层次。一 是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二是流畅,即正 确把握语调,语气连贯; 是传神,即能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 情,表达 文章的风格和神采。按这个过程,在文言诗词的教 学中,我以诵渎为主线,安排了i大教学版块。 一是读准文章(诗词)的读音。在这个教学版块中, 安排以下两个环节。首先是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手中的安词 典,自由通读;再是小组内一人朗读,其他人评议读音与句 读的正误,并相互讨论,如有疑问町向老师求助。这个版 块,培养学生使用字典和借注注释读古文的惯以及合作学习 的意识。 二是渎m文言文(诗词)的味道。存这个教学版块中, 主要训练学生流畅朗读,能读出停顿,读 拖音,读 文言文 (诗词)的节奏感。如《 峡》一文,让学生读准散句的停顿 和拖音,读m骈句的节奏, “白//■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II”为拖音, “/”为停顿),这样读来,文言文 ・ 】94 ・ 词中“望”和“惜”两个字的领起意味,渎 “须//晴日”和 “俱,/往矣”两个句子中的停顿与拖音,也就读 了这首词的节 奏感。 =_是读 文言文(诗词)的故事味和情味。这一版块是和 理解与赏析紧密结合的。理解赏析是手段,诵读是表现手法。 在这个版块中一般会提 “怎么渎好这篇文章(这首诗)”这 样的话题,让学生同绕“读”来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特点、情境气氛和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等问题。例如:《口技》 这篇小短文,重点让学生读m口技表演者表现 来的缓急以及 在场宾客的心情;《岳阳楼记》这篇经典抒情文章,重点让 学生理解两段景物描写中画面与人物心情的关系以及最后一 段议论中表现 来的宽阔心胸,从而读 从沉抑到欢快,再 到豪迈这样的情感变化;《石壕吏》这首叙事诗,让学生用自 己的话摹仿“吏”的蛮横和“老妪”的哀苦,然后结合停顿和 节奏,凄 不同人物语言的语气;《木兰诗》则教学运用语 调、语气、语速的变化读 木兰的心情起伏变化;冉如《醉翁 亭记》,指导学生读好二十一个“也”字的语气, “环滁皆山 也”的陶醉, “太守自渭也”的得意, “在乎山水之间也”的 感叹……学生读来,意韵全 。 由此可以看 ,把诵读作为占诗文教学设计的主线,并非 只是让学生死读,而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会学生使用不 同的方法和手段,诵读m经典文章的意韵和精华。古典诗文i 步诵读教学法,把读书的权力还给学生,使课堂书声琅琅,更 使学生在诵读中尝到语文学习的无限情趣。 当然,这一教学法的实施,还需要教师掌握诵读的技 巧,能根据不同诗文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不同形式的训 练方法。一般说来,教师的范读要穿插及时,而不是都要放 在学生诵读之前示范,在训练诵读时,形式多样,主要有以 下几种: 一是仿读,即重点段落南教师先读,学生摹仿教师的读 法,师生同读;二是演读,即表演出表情、动作等,这种方法 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诗文,如《观刈麦》、《两小儿辩日》、 《陈涉世家》等; 是集成归类式诵读,如《醉翁亭记》中 “也”字句的诵读……当然,评渎,轮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可 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实践证明,以诵读作为古诗文教学的设计核心,考虑了 古诗文教学的目的,以诵读为主线安排课堂教学,能引导学 生读m古诗文的味道,读 古诗文的内涵,更让学生读 语 文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