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3期 2010焦 中学生物学 Middle School Biology V01.26 No.3 2010 文件编号:1003—7586(2010)03—0008—02 高中生物学中有关病毒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张祥 (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学 江苏镇江212211)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由于它的结构与 高等动植物及其他生物完全不同,所以生物学家在分 类时将它作为特殊的一类,单独列为病毒界。在高中 生物学以及高考中也经常涉及有关病毒的知识点及 考点。 1高中生物学涉及的有关病毒的基本知识 病毒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 察到,— 可以通过细箧 器(—般的直径为1~10 m,而 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0 am左右)。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 两种。核酸位于病毒粒子的中心,构成了它的核心或 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粒子的衣 壳。衣壳对核酸有保护作用,是病毒粒子的抗原成分。 它们共同称为核衣壳,是任何病毒(指“真病毒”)所必 需的基本结构。有些较复杂的病毒,在其核衣壳外还 有一层囊膜包被。 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 RNA,这也是病毒分类的依据之一。如DNA病毒有: 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没有效果的。 2商中生物学中有关病毒知识的应用、 ‘。 2.1部分病毒能诱发人的细胞癌变,是三大类致癌 ’ 因子之一 病毒的致癌性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 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系列。它们通过感染人体细胞 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 体的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等。据英国流行病学 家对癌症诱因的统计分析,病毒感染占10%~15%。 2.2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I’2噬菌体为实验材 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充分证明了亲代 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从而说明了 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3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 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的RNA,单链RNA结构 很不稳定,易变异。这也是艾滋病药物难以研制的原 因所在。 2.4有关病毒的免疫问题 噬菌体、疱疹病毒、各种腺病毒等。RNA病毒有:艾滋 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车前草病毒等。 病毒在宿主的活细胞内寄生生活。不同的病毒只 能寄生在特定的宿主细胞内,具有专一性,这也是病 由于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所以在病毒的感染过 程中,人体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 通过血液循环而扩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裂解 靶细胞,使病毒没有藏身之所而被抗体消灭。 2.5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病 毒的结构与功能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 DNA的体外操纵技术,把病毒改造成不同外源基因 的优良载体,通过它们,可以把任何动物、植物或微生 物的目的基因导人到合适的受体系统中,从而获得具 有新性状的“工程细胞”或“工程菌”。 毒分类的另一个重要依据。如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中 的称为动物病毒(艾滋病毒等),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 中的称为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专门寄生在细 菌细胞中的称为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在宿主细胞的协助下,以核酸的复制和核酸 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的生长和均等 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病毒的增殖必须在宿主细胞中 完成。离开宿主细胞,病毒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 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 以高中生物学中最常见的噬菌体为例:噬菌体的 繁殖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吸附 侵入一增殖(复 制与生物合成) 成熟(装配)一裂解(释放)。整个过 程必须在它的宿主活细胞中完成。 病毒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所 2.5.1 噬菌体可作为原核生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众多噬菌体中E・coli的 噬菌体是目前科学家 研究最为详尽的双链DNA噬菌体。入噬菌体作为遗 传工程载体时具有很多优点,如载有外源基因的重组 噬菌体可整合到宿主核基因组上,进而同步复制。入 以人体在平常生活如果因感染了由病毒而引起疾病, 噬菌体感染致率几乎达100%,以及宿主范围窄,使用 安全等。 (下转第46页) 化主要是平衡状态,说明了背、胸、腹鳍的作用,而鱼 在水中的前进和改变方向要依靠哪一种器官呢?这 时,学生松开捆绑的尾鳍,结果就显而易见了。学生的 这种改进方法是他们通过自身完成实验以后得出的,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他们把原来用细线 捆绑换成了用细纱布,结果发现用细纱布捆绑不易滑 脱,效果更好。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改进教学实验。传统的实 验教学并不提倡学生对实验现象质疑,也不提倡提出 与众不同的见解。教材中的实验不是每一个都能在较 短时间内顺利完成的,常常需要教师在课前作些改 进。若将这些问题交给学生,可以促使他们去思考和 发现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改进教学实验,去研究教 学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 设,制定计划,并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 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这既是新 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的方向。 2.3改“鼠妇”为“面包虫”进行光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的实验 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 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此次的课改要求应充分利用 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 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 一和假设进行实验。以上看似普通,但却是在学生对实 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 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达到了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中,鼠妇这种小动物在广州这个大城市出环境中 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交流合作的目的。 2.2改演示实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为学生实 验 实验中的花生油学生家里都有;鱼胆汁和鸡胆汁 若不容易找到,可让学生用猪胆汁代替。教师若只是 按照教材的实验操作,实验效果不明显。于是改为学 生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究,并对实验进行改进。学生在 两只试管中各加入花生油,然后向1号试管内加入1 mL猪胆汁,向2号试管中加入1 mL清水,震荡试管, 观察油在试管壁上的挂壁晴况。这时会发现加入猪胆 汁的2号试管的管壁上的油挂壁细腻而且量较少,而 1号试管的管壁上的豆油挂壁较多,并且颗粒较大。 若学生还不易理解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教师可以 提示将试管中的液体倒掉,用清水冲洗试管,震荡,就 会发现1号试管中的豆油颗粒较大,而2号试管中的 油颗粒较小。将冲洗试管倒出的废液收集起来,让学 并不好找,如果死抠书本,一味用鼠妇做这个实验,往 往面临实验用鼠妇数量无法满足实验所需的问题。为 此,经过几年摸索,发现,该实验可以改用广州地区容 易找到的一种飞蛾的幼虫——“面包虫”(广州地区居 民用面包饲养的,常用于喂食鸟类)。由于该小动物易 找,易养活,价格非常便宜,经过多次实验证明,其对 光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及实验效果,均不比鼠妇差, 因此,我校在进行该项实验时,基本都采用面包虫做 实验,都能取得满意的实验效果。 总之,新课标、新教材的目标,都是为了使学生在 探究中、在思考中、在教学互动中获得知识,尤其是学 会并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因此,就地取材,因 “材”施教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时,要尊重课本、源于 课本而又不拘泥于课本,才能实施好新课标,培养素 质型的学生。 参考文献: 生用手蘸一些会就会发现两个试管倒出来的液体都 有油腻的脂肪,这对于学生理解胆汁中不含消化酶有 很大帮助。 [1]丁远毅,张贤荣.实验必备:初中生物生物探究实验(最新 版)[M].武汉:湖北教育i¨版社.2008. [2]施忆.初中生物(新课标新实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 }lJ版社.2004. (上接第8页)2.5.2动物DNA病毒作为动物基因 工程的载体 常见的用作动物基因工程载体的动物DNA病毒 受体植物,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2.6在动物工程中的应用 有SV40、人的腺病毒等,它们与目的基因形成重组 DNA分子后,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法来处理受体细胞。 2.5.3植物病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植物基因工程相对而言,起步较晚,研究最多的 是土壤农杆菌的 质粒作载体,农杆菌中的Ti质粒 在动物细胞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是动物 细胞的融合技术,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促融的方 法很多,其中采用灭活的病毒促融是动物细胞融合区 别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之一。使用一定的物理或 化学手段杀死病毒,既不损害它们体内的有用抗原, 从而使灭活的病毒既保留了诱导细胞融合的能力,又 不会感染细胞。 参考文献: 上的T-DNA可能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 胞染色体DNA上,从而可以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 得以稳定维持和长久。迄今为止,约80%的转基因植 物都是通过这方法获得的。当然,除此之外,针对不同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66、 96—97.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