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伤寒论》自测试题
【A型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
A.恶寒 B.头痛 C.发热 D.项强 E.脉浮 2.太阳病的病机是
A.风寒束表,卫外失职 B.风寒束表,营卫不和 C.风寒束表,肺气上逆 D.风寒束表,经脉不利 E.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3.以下何项不属于太阳中风证的兼证
A.桂枝加附子汤证 B.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C.桂枝加葛根汤证 D.桂枝新加汤证 E.桂枝加芍药汤证
4.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
A.阴虚有热,水热互结 B.饮停气阻,气不化津 C.水饮内停,阳虚不化 D.发汗太过,损伤津液 E.里热伤津,津液不足 5.治疗热扰胸膈证的主方是
A.大黄黄连泻心汤 B.小陷胸汤 C.栀子豉汤 D.黄连阿胶汤 E.麻杏石甘汤 6.清热止利,表里双解的主方是
A.葛根汤 B.葛根芩连汤 C.黄芩汤 D.白头翁汤 E.黄连汤 7.苓桂术甘汤证的证候特点是
A.微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浮 B.脐下悸、欲作奔豚 C.心下悸,口不渴,小便自利 D.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E.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8.小建中汤证的主症是
A.心下悸,欲得按 B.心中烦,不得卧 C.心中悸而烦 D.虚烦不得眠 E.心动悸,脉结代
9.以温中解表为主要功效的方剂是
A.桂枝加附子汤 B.小建中汤 C.桂枝人参汤 D.麻黄细辛附子汤 E.桂枝新加汤 10.大结胸证的病机是
A.水热互结 B.痰热互结 C.水寒互结 D.瘀热互结 E.燥热互结 l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的脉证特点是
A.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B.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 C.心下痞,按之濡,关脉浮 D.心下痞,按之濡,寸脉浮 E.心下痞,按之痛,关脉沉
12.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的不同点是
A.有桂枝无人参 B.有桂枝无干姜 c.有桂枝无半夏 D.有桂枝无黄芩 E.有桂枝无大枣
1
13.旋覆代赭汤的功效是
A.和胃化痰,降逆消痞 B.和胃补中,化痰消痞
C.益气补中,平肝降逆 D.和中化痰,平肝消痞 E.和胃化痰,镇肝降逆 14.阳明病外证不包括下列何项
A.不恶寒 B.身热 C.汗自出 D.反恶热 E.腹满 15.以下哪项不是白虎汤证的症状表现
A.腹满 B.身重,难以转侧C.面垢 D.谵语,遗尿 E.潮热 16.白虎加人参汤证与白虎汤证的鉴别要点是前者何项症状更突出 A.身热 B.汗出 C.心烦 D.口渴 E.脉洪大 17.以下哪项不是猪苓汤证的主症
A.发热 B.渴欲饮水 c.脉浮 D.小便不利 E.心下悸 18.治疗阳明实证的主要方法是
A.通便泻热 B.消滞除满 c.和胃通腑 D.急下存阴 E.攻下实热 19.以下何方无大黄与芒硝的配伍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桃核承气汤 E.大陷胸汤 20.阳明证,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色黑,适宜用 A.调胃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大承气汤 D.桃核承气汤 E.抵当汤 21.少阳病的病机是
A.邪犯少阳,胆腑不利 B.邪犯少阳,三焦壅滞 C.邪犯少阳,枢机不利 D.邪犯少阳,胆火内郁 E.邪犯少阳,胆热犯胃
22.下列哪项不属于太阴病提纲证
A.胸下结硬 B.食不下 c.时腹自痛 D.腹满而吐 E.自利益甚 23.太阴病的主要病机是
A.脾气亏虚,运化失职 B.脾阳不足,寒湿困滞 C.湿邪内盛,脾胃不和 D.脾运失职,清阳不升 E.中虚不运,饮食停滞
24.以下何证不属于少阴寒化证
A.桃花汤证 B.附子汤证 C.真武汤证 D.四逆散证 E.白通汤证 25.以下何项不属于厥阴病提纲
A.饥不欲食 B.消渴 C.下利不止 D.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E.食则吐蛔 26.蛔厥证与脏厥证的鉴别要点是
A.腹痛的轻重 B.呕吐的有无 C.下利的有无 D.厥逆的甚微 E.烦躁的阵发性与持续性 27.当归四逆汤证的脉证特点是
A.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B.手足厥寒,脉微欲绝 C.手足厥寒,脉沉而紧 D.手足厥寒,脉微而细 E.手足厥寒,脉沉而细 【B型题】
2
A.麻黄汤 B.桂枝汤 C.葛根汤 D.桂枝加葛根汤 E.大青龙汤 1.太阳伤寒证宜用 2.太阳中风证宜用
A.葛根芩连汤 B.葛根汤 C.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D.麻杏石甘汤 E.小青龙汤 3.喘而汗出伴利遂不止,脉促者宜用 4.喘而汗出伴咳痰黄稠者宜用
5.咳而微喘,干呕,发热不渴者宜用
A.心阳虚心悸证 B.心阳虚烦躁证 C.心阳虚惊狂证 D.心阳虚奔豚证 E.心阳虚欲作奔豚证 6.桂枝甘草汤主治 7.桂枝加桂汤主治 8.苓桂甘枣汤主治
A.寒实结胸,无热证 B.心下痛,按之石硬
C.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 D.正在心下,按之则痛 E.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 9.大陷胸汤证的主症是 10.小陷胸汤证的主症是
A.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B.心下痞,呕而肠鸣,下利 C.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 D.心下痞,恶寒汗出 E.心下痞硬,干呕心烦,下利谷不化,腹中雷鸣 11.生姜泻心汤主治 12.旋覆代赭汤主治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白虎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3.蒸蒸发热,心烦,腹胀满者宜用
14.潮热、谵语、腹胀满痛、大便闭结者宜用 15.潮热、微烦、大便硬,脉滑而疾者宜用
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C.猪苓汤 D.茵陈蒿汤 E.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6.小便不利、腹微满,口渴、发黄者宜用 17.小便不利,胸满烦惊,身重,谵语者宜用 A.理中汤 B.桂枝人参汤 C.四逆汤 D.干姜芩连人参汤 E.白头翁汤
18.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甚者宜用 19.少阴病,恶寒蜷卧,下利清谷,四肢逆冷者宜用 20.厥阴病,腹痛,热利下重,口渴者宜用
A.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B.阴寒内盛,戴阳于上 C.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D.肾阳虚衰,寒湿内盛 E.肾阳虚衰,水泛周身 21.白通汤证的病机是 22.通脉四逆汤证的病机是
A.蛔厥证 B.血虚寒凝厥证 C.水厥证
3
D.气郁厥证 E.寒厥证 23.茯苓甘草汤主治 24.乌梅丸主治 【X型题】
1.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鉴别要点是
A.恶风与恶寒 B.发热高与低 C.汗出有无
D.身痛有无 E.脉浮缓与浮紧 2.太阳蓄血证包括
A.五苓散证 B.抵当汤证 C.猪苓汤证 D.抵当丸证 E.桃核承气汤证 3.以下属于结胸证的方证是
A.三物白散证 B.大柴胡汤证 C.大陷胸汤证 D.大陷胸丸证 E.小陷胸汤证
4.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证的共见症状是
A.心下痞 B.恶心呕吐 C.干噫食臭 D.肠鸣下利 E.谷不化 5.以下哪些方证可以出现喘
A.小青龙汤证 B.麻黄汤证 C.麻杏石甘汤证 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E.葛根芩连汤证 6.以下哪些方证可以出现烦躁
A.茯苓四逆汤证 B.大青龙汤证 C.栀子豉汤证 D.干姜附子汤 E.桂甘龙牡汤证 7.猪苓汤与五苓散共有的药物是
A.桂枝 B.茯苓 C.猪苓 D.泽泻 E.滑石 8.以下哪些方证可见下利的表现
A.大柴胡汤证 B.黄芩汤证 C.四逆汤证 D.大承气汤证 E.桂枝人参汤证 9.太阴病兼表证的治疗用方有
A.麻黄汤 B.桂枝汤 C.桂枝加附子汤 D.小建中汤 E.桂枝人参汤 10.以下哪些方证可见身痛的表现
A.桂枝加附子汤证 B.附子汤证 C.麻黄汤证 D.桂枝新加汤证 E.大青龙汤证 11.以下哪些方证可见小便不利
A.真武汤证 B.猪苓汤证 c.五苓散证 D.茵陈蒿汤 E.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2.以下哪些方证属于寒热错杂证
A.半夏泻心汤证 B.乌梅丸证 C.大青龙汤证 D.黄连汤证 E.附子泻心汤证 13.猪苓汤证与真武汤证的共有症状是
A.咳、喘 B.渴欲饮水 C.下利 D.小便不利 E.心烦不得眠 14.以下哪些方剂可以主治呕吐
A.干姜芩连人参汤 B.吴茱萸汤 C.小柴胡汤
4
D.大柴胡汤 E.栀子豉汤 15.以下哪些方证属于表里同病
A.柴胡桂枝汤证 B.桂枝人参汤证 C.五苓散证 D.葛根芩连汤证 E.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填空题】
1.太阳中风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伤寒证的病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中风兼项背强几几,治以________方;太阳中风兼阳虚漏汗,治以_______方。 4.解表升阳止利的主方是________:清热止利兼以解表的主方是________。 5.治疗太阳蓄水证的主方是_________,治疗胃虚水停证的主方是________。 6.发汗以平喘的主方是_______;清热以平喘的主方是________。 7.桃核承气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 8.苓桂术甘汤主治________;真武汤主治_______。
9.结胸证的主要病机是_______,其治法当以_______为主。
10.泻热逐水破结的主方是_______;清热涤痰开结的主方是________。 11.痞证的证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12.黄连汤证的主症是_________,________。
13.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_________证;半夏泻心汤主治_______证。 14.阳明病的提纲是_________,其性质为_______证。 15.阳明病主要可分为________证和_______证两大类型。
16.阳明病的治则总以________为要,其主要治法以_______为主。 17.白虎汤证的病机是________,________。
18.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_。
19.猪苓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五苓散证的治法是_______。 20.调胃承气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 21.小承气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 22.大承气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
23.泻热利湿退黄的主方是________;清热利湿退黄的主方是_______。 24.阳明蓄血证的主症是_______;太阳蓄血证的主症是_______。 25.少阳病的主要治法是________;主治方剂是________。 26.柴胡桂枝汤证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 27.太阴病腹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8.少阴寒化证的主要病机是________,________。 29.少阴热化证的主要病机是________,________。
30.少阴寒化证的主治方剂是________;少阴热化证的主治方剂是________。 31.厥阴病的特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32.厥热胜复的表现特点是_________与_________交替出现。
33.治疗厥阴热利的主方是_________;治疗厥阴寒呕的主方是_________。 34.厥证的特征是________;其共同病机是_________。 【是非判断题】
1.五苓散证与茯苓甘草汤证的鉴别要点在于口渴与否。 ( ) 2.太阳蓄血证当见小便不利之症。 ( ) 3.桂枝甘草汤证、小建中汤证、苓桂甘枣汤证均有心悸的表现。 ( ) 4.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皆有头眩的表现。 ( )
5
5.猪苓汤证与五苓散证均有小便不利,口渴饮水的表现。 ( ) 6.大柴胡汤即小柴胡汤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 ( ) 7.根据太阴病的病机,其对证之方应该是理中汤。 ( ) 8.温经解表的代表方剂是麻黄细辛附子汤。 ( ) 9.寒热往来是厥阴病的主要证候特点。 ( ) 10.寒、热、痰、水、蛔、瘀都能导致厥证的发生。 ( ) 【名词解释题】
1.六经 2.奔豚 3.协热而利 4.结胸 5.痞证 6.胃家实 7.但欲寐 8.蛔厥 【病案分析题】(要求回答:中医诊断、证型、治法、主方、用药)
1.何某,女,36岁。头晕目眩5天。5天前突发头晕眼花,视物旋转,睁眼及起坐则加重,站立时眩晕欲倒,自觉有气上冲心胸,发作时有心悸,纳呆。诊见面色苍暗无华,舌淡红,苔薄白润,脉沉紧。
2.黄某,男,20岁。发热2天,患者2天前感冒发热持续不退,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伴头痛,眩晕,口苦,咽干而微渴,呕恶不饮食,胸胁满闷,舌质红苔淡黄、脉弦略数。 3.李某,男,60岁。小便不利伴周身浮肿1月余。自述有慢性肾炎,现周身浮肿,腰酸体疲,四肢沉重疼痛,便不利,大便稀溏,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弱。
4.张某,女,52岁。两手厥冷,发绀2个月。2月前两手指尖发冷、继而青紫麻木,常有头晕,心悸,诊见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
6
三、《伤寒论》自测试题答案
【A型题】
l.C 2.B 3.E 4.B 5.C 6.B 7.E 8.C 9.C 10.A 11.C 2.D 13.E 14.E 15.E 16.D 17.E 18.E 19.B 20.E 21.C 22.A 23.B 24.D 25.C 26.E 27.A 【B型题】
1.A 2.B 3.A 4.D 5.E 6.A 7.D 8.E 9.B 10.D 11.C 12.A 13.C 14.A 15.B 16.D 17.E 18.A 19.C 20.E 21.B 22.A 23.C 24.A 【X型题】 1.CE 2.BDE 3.ACDE 4.ABD 5.ABCDE 6.ABCDE 7.BCD 8.ABCDE 9.BE 10.BCDE 11.ABCDE 12.ABCDE 13.ABCD 14.ABCD 15.ABCDE 【填空题】
1.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2.风寒束表;卫闭营郁 3.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 4.葛根汤;葛根芩连汤 5.五苓散;茯苓甘草汤 6.麻黄汤;麻杏石甘汤 7.活血化瘀;通下里热 8.脾虚水停证;阳虚水泛证 9.有形痰水结于胸膈;攻逐破结 10.大陷胸汤;小陷胸汤 11.心下痞;按之濡 12.腹中痛;欲呕吐 13.热痞;寒热错杂痞 14.胃家实;里热实 15.热;实 16.祛邪:清下实热 17.胃热弥漫;充斥内外 18.辛寒清热;益气生津 19.育阴清热利水;温阳化气利水 20.泻热和胃;润燥软坚 21.泻热通便;消滞除满 22.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23.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 24.喜忘:如狂发狂 25.和解;小柴胡汤 26.和解少阳;兼以表散 27.腹满时减;复如故 28.少阴阳衰;阴寒内盛 29.肾水不足:心火偏亢 30.四逆汤;黄连阿胶汤 31.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32.厥逆;发热
33.白头翁汤;吴茱萸汤 34.手足逆冷;阴阳气不相顺接 【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名词解释】
1.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 2.证候名。豚即猪,以气上冲犹如豚之奔而得名。
3.协有“挟”意。热指表证发热。即挟有表证发热之下利。
4.证候名。指痰水结于胸膈脘腹,以胸膈脘腹硬满疼痛为主症的证候。 5.证候名。指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症的病证。 6.“胃家”统括胃肠,“实”指邪气亢盛。即胃肠燥热亢盛之意。 7.指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 8.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逆冷。 【病案分析题】
1.①中医诊断:眩晕。
7
②证型:苓桂术甘汤证。
③治法: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④主方:苓桂术甘汤。
⑤用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2.①中医诊断:少阳病。 ②证型:小柴胡汤证。
③治法:和解少阳,调达枢机。 ④主方.小柴胡汤。
⑤用药:柴胡、黄芩、法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3.①中医诊断:少阴病。 ②证型:真武汤证。
③治法:温肾扶阳,化气行水。 ④主方:真武汤。
⑤用药:熟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 4.①中医诊断:厥阴病。 ②证型:当归四逆汤证。
③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④主方:当归四逆汤。
⑤用药:当归、白芍、细辛、通草、桂枝、大枣、炙甘草。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