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16.2014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热,实现快速灭火.
18.蜻蜓在平静水面上空飞行,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_______(虚/实) 像.蜻蜓距水面3m,水深2m,该“倒影”距水面_______m.
24.挪威留坎镇被群山包围,难以获得阳光照射.工程师在位置A 处安装平面镜,使广场中心B 处被照亮.若太阳位于图中所在位置,请在A 处添加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太阳 A B |
29.(5 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其他小组测得水的沸点都是100℃.唯有创新组误将盐水 | |||||||||||||||||||||
倒入烧杯加热,当盐水温度升到88℃时,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数据记录如表格所示.
| ℃ 110 110 90 8090 80 100 100 | ||||||||||||||||||||
(1)本实验应使用_______ (水银/酒精)温度计.(水银沸点357℃,酒精沸点78℃). |
(2)1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应记作_______℃.
(3)创新组烧杯中的盐水沸腾时,盐水需要_______热,其沸点为______℃.
(4)老师认为创新组的实验发现很有意义,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究.请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
问题:_______ . 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
|
1
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题1图
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反射形成的是
A.日食美景 B.天空彩虹 C.耀眼幕墙 D.林间光柱
题2图
17.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薄的茶色玻璃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
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向平面镜移动,物体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将______________.
22.(5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装置图.
甲 |
|
|
乙 | 丙 | |
题22 图 |
(1)实验过程中,依据观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判定水开始沸腾.
(2)图乙是实验第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将其读数记录到表中.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7 |
| 99 | 99 | 99 | 99 |
(3)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4)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__________(选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降低”);
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水需要继续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道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B.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由光的反射产生的
C.用久了的电灯泡玻璃壁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发生了汽化和凝固现象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 | A | N | 2 | B | |
1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红将一可沿ON 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 _____ | |||||
入射光 | O | C | |||
线 | D |
平面镜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 板向后折转(如图所示),则在硬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 光路外,另一个作用是 _______ 。 |
2. 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
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5. 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第2 题图 |
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22.(4分)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
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 | A | B |
的特点. |
(1)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 的位置?②如何比较
第22题图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
(2)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 ,重复实验.
(3)实验表明:像与物相对于镜面 .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成为声源
B.隔声、吸声和消声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听声辨人主要是由于声音的响度不同
D.空气传声是空气形成的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1.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3
D.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2.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夏天打开冰柜看到白雾 B.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 C.洗过的湿衣服被晾干 D.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小
C.物体通过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D.“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下图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现象是
|
|
|
|
A.日食 | B.照镜子 | C.射击瞄准 | D.小孔成像 |
3.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D.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某同学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凝固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一瓶矿泉水,它的瓶壁“流汗”——液化C.秋天,草地上出现霜——升华
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
4
18.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选填“漫”或
“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在均 | ||
匀介质中沿 | 传播的缘故. |
|
19.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 (选填“甲”或“乙”) |
所示.若实验环境气压明显低于标准大气压,则测得的水的沸点会
100℃(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
2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声音叫超声波 C.音色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D.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1.蜜蜂采蜜归来,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原因是负重增加的情况下,蜜蜂翅膀扇动的频率
A.变高 | B.变低 | C.不变 | D.无法判断 |
2.严寒的冬季,有时会在屋檐下看到冰凌.水变成冰凌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 | B.液化 | C.熔化 | D.升华 |
3.平静的湖面映出岸边的景物.在这个现象中“平静的湖面”相当于
A.凸透镜 | B.凹透镜 | C.平面镜 | D.凹面镜 |
27.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
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_________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________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 34.按要求作图.(1)一束太阳光射到竖直的玻璃幕墙上,请作出其反射光线. |
| |
|
|
(2)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4.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此过程中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 B.熔化 C.汽化 D.凝固5.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5
A B C D6.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发生改变。
2.“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小声音的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13. 如图,修正带中涂改带长3 米,使用
时,它将错误处覆盖成白色,此处能 各种色
光(反射/吸收)。
(6 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25.
第13题图
(1)实验室提供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两只
相同的棋子,应选 | 作为平面镜,且厚度要 (厚/薄)。 | |
| | 第25 题图 |
小华选择两支蜡烛,小明选择两只棋子,请你针对其中一位同学,说 |
出他选择的理由 。
(2)如图,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
(A/B/C/D),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 (能/ 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7.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塑料外罩 凝结的水滴 污水杯 |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升华,后凝华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凝固8.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
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这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____℃;熔化 | 54 52 50 48 46 44 42 | 温度/℃ | 6 | 8 | 6 | |
过程中吸收热量,____保持不变;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min;第 | ||||||
O | 2 | 4 | 时间/min |
4min时处于________状态.
3.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20.50
(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__号。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_______(能/不能);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