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语文全线突破:模拟试卷

来源:爱够旅游网



2011年高考语文全线突破:模拟试卷28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逾()矩 眩晕(yūn) 谙(ān)熟 螳臂当车(dāng)B.谶(chèn)语 碑帖(tiè) 颔(hàn)联 一绺()头发C.饮(yǐn)马 市侩(kuài) 禅(shàn)让 无稽()之谈

D.毒瘤(liú) 秸(jiē)秆 狡黠(xiá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招徕(lái)顾客

A.世上没有什么种族比中华民族更宽容,更坚忍,更具有深厚的凝聚力、悠长的生命力和自我批判的伟大胸襟。这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B.清华大学2009 年保送生与自主招生将在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和在某领域有突出特长的学生都有机会脱颖而出。

C.这副画运笔拘谨,主题比较杂乱,显得粗糙和幼稚,但它的色彩搭配很和谐,层次感强,构图别出新裁。你把它贬得一无是处,这未免也太过份了。

D.“上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孟子所说的人生这一“乐”,应该是皇天厚土对于善良的民众的垂怜与庇护。人不过是苍海一粟,但心可以崇高博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2008 年,南方雪灾﹑四川地震,灾难不断;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神七的成功发射,又是喜讯频传。这一年,对中国来说真是个多事之秋。

B.一名外地客人周先生在某市乘的士时遭抢劫,载他的“的哥”竟然坐山观虎斗。昨日,周先生非常气愤地说,他准备将这名的哥告上法庭。

C.在高考前紧张的复习阶段,他的书包竟然被偷,里面有他大部分的高考复习资料,这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他的心情和考试成绩。

D.大约是“诗穷而后工”的缘故吧,在北宋许多大诗人还没有起来以前,这两位诗人成为了当时诗坛的一对执牛耳的人物,时人号称“苏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据初步分析,已经造成254 人遇难、35 人受伤的山西省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B.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总额达7000 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但由于投资者依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国际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

C.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D.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比赛,无论成败与否,它都将对我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虽

1



然医生反复叮嘱我现在还不能走动,但我还是要去。

5.下列各句,表达连贯得体的一项是()

A.张明因为堵车而迟到,老师不相信,李莉急忙替他作证:“老师,我骑车走同一条

路,我亲眼看到堵车,张明所说,确系实情。”

B.昨天,贵校师生十分热情地请我去作报告,学生在路边列队欢迎,校长在门口恭候

光临,场面隆重,我深受感动。

C.记者转述新华书店经理介绍的情况时说:“据王经理介绍,本店除日常的零售外,

还为读者提供代购、批发等业务。”

D.《解放军总部训令》:“本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内容各地略有出入,现在统一规

定,重新颁布。望即以此为准,严格执行。”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

二、现代文(一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由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和爱因斯坦医学院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之所以有人愿

意生活在危险边缘,是因为一种叫做神经传递素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在作祟,它是让大脑感到

快感的化学物质。

多巴胺可以让我们在饱餐一顿后感到满足,在心爱的足球队获胜后感到兴奋,或者在使

用了毒品后感到极度兴奋,因为毒品会人为地让我们的神经细胞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它带

可以让我们在做极限运动时感到极度刺激,比如从白皑皑的险峻陡坡滑下或从高空有的机舱

纵身一跃。研究人员发现,在冒险者的大脑中,储藏多巴胺的“接收器”比一般人少,这意

味着冒险者的大脑更有可能在刺激来临时瞬间充满了多巴胺,这促使他们冒更多的险,更快

地开车,更疯狂地饮酒,甚至更大量地吸毒。

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戴维·萨尔德教授决定研究一下冒险者与普通人的大脑在多巴胺多

少方面有什么不同。他给34名男女研究对象发放了问卷,了解他们对新奇事物的爱好程度,

然后用一种仪器测试他们大脑中多巴胺“接收器”的多少。萨尔德教授和他的小组试图找到

一种多巴胺“调节器”,也就是当多巴胺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个“调节器”可以示意

神经细胞停止分泌这种多巴胺。

早期的动物研究表明,在更喜欢探索和冒险的动物大脑中,储藏多巴胺的“接收器”较

少,萨尔德教授试图证明,这个理论在人类身上同样成立。

他说:“数据研究的结果几乎与我们预计的完全吻合。”也就是说,和老鼠一样,与一

般人相比,更愿意冒险的人类大脑中储藏多巴胺的接收器比较少。

这一发现支持了萨尔德的理论,也就是说,冒险爱好者每次追求新的刺激时都会品尝到

比一般人更大的快感,因为他们的大脑中没有足够的多巴胺“接收器”来储藏这些物质。这

种瞬间的强刺激促使他们不断重复同样的冒险行为或追求新的刺激,就像吸毒者寻求新的快

感一样。

哈佛大学精神病学教授布鲁斯·科恩说:“这一发现的确有趣。这让我们知道了为

什么人类喜欢追求新奇刺激,原来多巴胺是我们追求刺激的奖励。”

2



科恩说,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类追求刺激的行为,帮助研究人员找到更有效的医

治吸毒行为的途径。如果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证实萨尔德的发现,证明吸毒者是因为大脑

中的多巴胺“接收器”比正常人少,那么就可以设计出一种有多巴胺“接收器”作用的药物,

从而把这些病人的多巴胺水平降至正常范围。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萨尔德的研究结果也许可以解决专家们在分析毒瘾问题时的争论:

一引起专家认为,瘾君子因为长期缺少多巴胺,所以从毒品的刺激中寻求自我医治;其他专

家认为,瘾君子大脑中的神经传递素与正常人无异,只是他们的大脑不能正常调节多巴胺的

水平。

(英国《泰晤士报》1230日文章,《参考消息》200915日,略有删节)

6、下列有关萨德尔研究情况的叙述与本文相符的一项是:

A、萨德尔研究结果的核心内容是发现了一种叫做神经传递素多巴胺的化学物质。

B、萨德尔的研究结果是以对34名男女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仪器测试的结果

为依据的。

C、早期关于动物多巴胺和“接收器”的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萨德尔的理论。

D、哈佛大学布鲁斯·科恩教授认为萨德尔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吸毒者毒瘾的成因。

7、下列叙述与本文对“为什么有些人爱冒险”的原因解释不相符的一项是:

A、冒险者与普通人的大脑在多巴胺多少方面有些不同。

B、在冒险者的大脑中没有足够的“接收器”来储藏多巴胺。

C、因为“接收器”少,冒险者的大脑在刺激来临的瞬间充满了多巴胺。

D、冒险爱好者每次追求新的刺激时都会品尝到比一般人更大的快感。

8、下列对萨德尔研究结果意义的分析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类追求刺激的行为。

B、能帮助研究人员找到更有效的医治吸毒行为的途径。

C、为研制出一种控制多巴胺分泌的“调节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D、从理论的角度解决了专家们在分析毒瘾问题时的争论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

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

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

也。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藏腑之偏胜,

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

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

3



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一病

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

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

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

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孙武子十三篇,

治病之法尽之矣。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 必:一定

B.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 夺:改变

C.克期不愆,布阵有方 愆:延误

D.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 老:衰老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 本各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

B

沛公乃夜驰之沛公军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 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

C

D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蒙故业,因遗策

11.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篇以用药宜慎为总原则,提出了一些用药之道,论说精辟透彻,层次分明。作者

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并且在指导用药中运用灵活自如。

B.药是在人的肌体中发挥作用的,是内在的;兵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是外在的。“用

药如用兵”的说法将内在的转换成外在的,浅显易懂。

C.作者认为药可以用来治病邪,但也有毒害人体的一面,“好服食者,必有奇疾”,是“不

得已而后用”的,这体现了他对“药”的辩证认识。

D.文章多用排比句,语言整齐有力,气势充足,以用兵喻用药,突出了用药和用兵之

间的相似性,从而更形象地突出了药的作用,易于接受。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

.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3分)

译文:

.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3分)

译文:

4



.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3分)

译文:

13.阅读全文,根据作者的观点,你认为应如何慎用药?(4分)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竹枝词

·袁宏道

其四 其二

侬家生长在河干, 雪里山茶取次红,

夫婿如鱼不去滩。 白头孀妇哭春风。

冬夜趁霜春趁水, 自从貂虎横行后,

芦花被底一生寒。 十室金钱九室空。

1)请比较这两首诗思想内容的异同。(4分)

2)有人说,袁宏道的诗“俚俗浅薄”,也有人说他的诗歌“申说性灵而不失风雅”,

你同意哪种看法?并联系这两首诗简要陈述理由。(3分)

15.(1[答案提要]同:这两首诗都揭示了劳苦人民的悲惨命运。(1分)其四,主要

写“丈夫”象鱼一样不离河滩,终日劳作,冬夜冒着严霜,春夜趁着寒水奔波干活,但家里

用的却是芦花铺底的薄被。如此艰辛地劳作,生活却依然是如此的贫困,不着一字,却揭示

了劳苦人民的悲惨命运。(1分)其二,前两句以山茶一株株一朵朵竟相开放的妩媚、艳丽,

反衬白发孀妇在春风中哭泣的辛酸与苦难,末句则直接描写了一幅民不聊生的画面。(1分)

异:其四只揭示了人民生活的悲惨,而其二不仅这样,还点明了原因——是“貂虎横行”

才造成百姓的“十室九空”,反映了官府的苛税对百姓的压榨。(1分)

(此题只要求学生能答出要点即可,不一定分析这么详细)

2[答案提要]同意后一种看法。这两诗歌的语言确实是俚俗,用了不少俚语俗词,“侬

家”“河干”“夫婿”“被底”“雪里”“白头”“貂虎”等,都来自民间的口语。(2分)但是

这两词并不浅薄,因为它内容充实健康,情感质朴真切,选词也精当形象,艺术感染力强。(1

分)

17.请在前三段文字中找出描写欧阳修心情的三个词语,并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文章

开头描写欧阳修的心情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8.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5



答:
19.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4分)
答:
20.文题是“醉意的境界”,综合文中信息,概括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5分)
答: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

行》)

答案: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如是而已。(《师说》)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谁得而族



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
醉意的境界
单士兵
他又被贬了。临近不惑之年,命途却还如此多舛,这让他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忧伤。在汴京的大殿前,他兀立良久,对着周遭静默的雕梁玉砌,喃喃悲叹:欧阳修呀,欧阳修,你还能回得来吗?

滁州在哪里?离汴京有多远?欧阳修不知道。此刻,他内心溢满落魄失意,正如水一样, 四岁时父亲就病死了,一次一次漫过。透过岁月依稀斑驳的影子,他看到了自己的身世浮沉。

是母亲用荻草秆儿在泥地上教他认字,才有了袍笏加身的荣耀,才有了“文章名冠天下”的美誉。然而,现在却又以言获罪了,不是快不惑了吗?难道是自己越活越糊涂了?

心里感觉还是很委屈。委屈到想大醉一场,不再醒来。人有时很奇怪,瘦削的肩头能扛起盛名与地位,却撑不起污名与委屈。忘记委屈,也许不难。不就有许多隐逸之士,或是亲近自然,或是沽酒买醉,忘却烦忧吗?就像陶潜,悠然饮于南山,还有阮籍、刘伶,常于竹

6



林下,酣歌纵洒,忘怀避世。特别是那个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后,游山玩水,饮酒作诗,

不亦乐哉?

天更显阴沉了,大风乍起,皇家的亭台楼阁,在北宋的风沙中若隐似无。终于,欧阳修

还是抬起了头,是该走了。这时,他反倒有了些坚定,略带解嘲意味地自语道,范仲淹不是

早已走了吗?他决定不再去想什么寒窗十年、悬梁刺股了。反正,学成文武艺,是要售与帝

王家的。这普天之下,哪里又不是皇土呢?

耳畔,传来了一声雁唳。振振长衫,撩抚一下长须,欧阳修骑上了那匹瘦马。东京渐远,

滁州在望,一片青山绿水,比东京要美多了。在溪边喝一口泉水,水很清洌,山很秀丽。这

让他更清醒了,处江湖之远,摆脱宦海纠葛,在这里,更要经邦济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

青山见我应如是。做不好这地方父母官,岂不枉负了这一方山青水绿?

处理政务之余,欧阳太守常与官员们去看婀娜多姿的山水。歇脚时,会在亭中品茶。有

一次,当他看到老百姓喝不起热茶,只能喝溪涧泉水,便将品香茶改为饮泉水,召集幕僚们

议事,也用泉水招待。与民同乐方为乐。能做到这样,这太守让“滁人爱公若父母”,也就

不足为奇了。最后连出家人智仙也被感动了,专门修建个亭子,作为太守闲看山水之所。这

亭子,太守谓之醉翁亭。

历史漫漫风尘湮灭了太多陈年遗踪。当初,又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一方亭台,竟然会成

为后人公认的“天下第一亭”呢。的确,太守文章写得好,使“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

不过,千古醉翁亭,恐怕还在于其笼罩着一种不朽的醉意,千年来,从未飘散,历久弥浓。

这醉意,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这醉意,让人明白,这世间真正值得沉醉

的,不是美酒,不是仕途,而是山水,而是民众。带着这份独特的“醉意”,此后,他在扬

州,施行“宽简之政”,那“文章太守”做得更是没话说。

一个人,有再多的委屈,历史是不会陪你哭泣的,它只会记得你的贡献。往事越千年,

如今欧阳修从历史幽暗的一隅走出来,闪光的,不只是锦绣诗文,还有为官善治。著文倡道,

见心明志,说到底,不是在纸上,还是用于现实。就像欧阳太守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

以文。”这里的“文”,说的可不只是诗酒文章,更大的指归是:以生命入世,肩动历史的车

轮。

现在,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要不然,庆历六年,中国文坛上又怎

么可能同时诞生《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雄文呢?这边厢,欧阳太守醉于山

水,与民同乐;那边厢,范仲淹吁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可谓,生死

一知己。欧阳太守在人生的起伏颠折中,自责自求,亲历亲为,其实不就是将范氏“忧乐”

蕴含的至高境界,收归于“醉意”二字之上吗?这样充溢着入世精神的醉意,不就是世间最

高境界的醉意吗?

16.请在前三段文字中找出描写欧阳修心情的三个词语,并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文章

开头描写欧阳修的心情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答:

18.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4分)

7



答:
19.文题是“醉意的境界”,综合文中信息,概括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5分)
答:
六、文章赏析(14分)
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简析《醉意的境界》的构思特点
2)谈谈《醉意的境界》的景物描写
3)试析《醉意的境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七、写作(60)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位地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表遗失,因遍寻不获,便定下赏金,要农场上的小孩帮忙寻找,谁能找到手表,奖金500美元。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搜寻,奈何 大家忙到太阳下山仍无所获,结果一个接着一个都放弃谷仓内到处都是成堆的谷粒和稻草,
了。只有一个贫穷小孩,为了那笔巨额奖金,仍不死心地寻找。当天色渐黑,众人离去,杂沓人声静下来之后,他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立刻停下所有的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响得更为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诺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手表。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语文试卷答案
1.DA.晕yùn B.一绺liǔ C.饮yìn
2.答案DA.无错别字 B.做出—作出 C.副一幅,别出心裁——别出心裁 过份一过分 D.厚一后 苍—沧)
3.答案D“执牛耳”是指居于领导地位的人物,符合句意。(A.多事之秋”多指不好到事频频发生;B.“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态度等到两败俱伤时,再从中取利。C.“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答案BA、句式杂糅,改为“原因是……”或“由……引起的”;C、语序不当,改为“不仅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而且让世界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D、“成败与否”不合逻辑,应是成功与否。

5.答案DA.“确系实情”语体色彩不协调 B.“恭候光临”用于欢迎别人C.“本店”

8



改为“该店”“本店”是指自己的店,转述不当)

6.答案:B

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可推知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早已被发现,但此前人们没有认识到

多巴胺是影响快感的因素,萨德尔发现了这一现象,据此可断定A项错误。支持萨德尔理论

的是萨德尔的实验数据和早期动物研究研究结果的对比,即喜欢冒险探索的动物和喜欢冒险

探索的人类之间存在相同的特点,即大脑内的多巴胺“接收器”都较少。据此,可断定C

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根据原文“如果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证实萨尔德的发现,证明吸毒

者是因为大脑中的多巴胺‘接收器‘比正常人少”可知D项是将可能说成了已然。

7.答案:C

解析:原文为“这意味着冒险者的大脑更有可能在刺激来临的瞬间充满了多巴胺”,变

可能为必然。

8.答案:D

解析:原文为“萨德尔的研究结果也许可以解决专家们在分析毒瘾问题时的争论”,将

可能变为了必然。

9.答案CA.如果 B.占据 D.使……疲惫)

10.答案A.(C分别是代词那,副词一定 D.分别是介词依靠,动词沿袭

11.答案D(“突出了药的作用”错)

12.答案:因此设置军队用来除害,不得已然后才动用;准备药物用来治病,也是不得

已后才使用。

答案:对并合旧疾而发作的病,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就好比敌方的内应已经断绝。

答案:《孙子兵法》十三篇,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里面了。

13.答案:一要“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病用不同的

方法,二要根据身体的状况用不同性质的药。三要注意药材,器具、时间。

15.答案:一要“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病用不同的

方法,二要根据身体的状况用不同性质的药。三要注意药材,器具、时间。

答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

后人也。

16.(1)忧伤 落魄失意 委屈(答对1个得1分,共3分)

作者在文章开头这样写,意在欲扬先抑(或形成强烈反差),更能充分展现欧阳修在被

贬中的心态和成就。(1分)

17.这句话巧妙地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结合起来,(2分)既为欧阳修的离

京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氛围,(1分)又含蓄点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现实。(1分)

9



18.因为这一年,中国文坛同时诞生了《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两篇千古雄文,(2

分)让我们看到了同时发出心系人民的时代强音的欧阳修与范仲淹的伟大襟怀。(3 分)

19.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2分)醉于山

水却能与民同苦、与民同乐的境界。(2分)

20.(1[答题要点]被贬时的落魄失意与后来的宽厚达观及贬中成就形成对比,文章前

半部分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的情景交融,文章前部分的记叙描写与后三段议论部分的相辅相成,最后一段欧阳修与范仲淹的相互映衬。

2[答题要点]文章的景物描写集中在前半部分,虽着笔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对静默的雕梁玉砌、皇家的亭台楼阁、阴沉天气的描写,对雁唳、瘦马的描写,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忧伤的感情,而对滁州清冽泉水及秀丽青山的描写则给人物的心情带来亮色。景物描写使文章所表之情、所达之意更具艺术美,更耐人寻味。

3[答题要点]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有人物心情之前的落魄失意与之后的乐观豁达的对比,有欧阳修少时的贫寒家境与后来的袍笏加身、名冠天下的对比,有东京的压抑沉闷与滁州的明媚自然的对比,有欧阳修不朽的醉意与陶潜的悠然,阮籍、刘伶忘怀避世,李白游山玩水的对比,这些对比,展示了欧阳修的积极人生态度,凸现了欧阳修催人勃发、与民同苦乐的伟大襟怀。

21.

[写作提示]

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 当人沉静下来,才能看出所有干扰清

晰思考,蒙蔽真实感情,影响智慧判断,以及阻碍自己找到答案的问题所在。在自己的内心保留一处梦想可以停驻的宁静地方。作文立意扣住“静心”或“坚持”。

译文:

圣人保全人民生计的方法,是把谷物作为主食,果品作为副食,牲畜作为滋补品,菜蔬作为供养物,药物就用它攻治病邪,所以即使甘草、人参这一些平和的药物,错误地使用也会造成危害,都是毒药这一类啊。喜爱服食丹药的古人,必然产生重病,好象贪求作战逞胜的人,一定招致大祸一样。因此设置军队用来除害,不得已然后才动用;准备药物用来治病,也是不得已后才使用。它们的道理是相同的。

疾病造成祸患,小患就耗散正气,大祸便伤害性命,严重得好比一个敌对的国家。用药物的特性,攻治脏腑的疾病,如果能既了解疾病,又掌握药性,用多种方法制服病邪,然后才没有丧失性命的忧虑。因此对循着六经传变的病邪,便预先占据它尚未侵袭的部位,就好比切断敌军必经之道的方法;对来势迅猛的病邪,便赶快守护那尚未致病的部位,就好比守卫我方险要疆土的方法。对挟带积食而造成的病,首先消除那积食,就好比敌方的财物粮食已经烧毁;对并合旧疾而发作的病,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就好比敌方的内应已经断绝。

辨明经络便没有泛泛而用的药物,这好比先头侦察的部队;依据寒热便有反治的方法,这好比分化离间的策略。一种病如果分割治疗它们,那么用少量药物就可以战胜众多的病证,使它们前后不能互相救援,那么病势自然衰退;几种病如果同时治疗它们,那么集中药力摧毁它们的主要病邪,
使它们分散没有统领的力量,那么众多的病邪完全溃退。病势正在进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这好比使敌军疲怠的方法;病势正在衰退,就必定穷追到病邪退去之处,再增加精练勇锐的药物,这好比摧毁敌人巢穴的方法。

至于对邪气伤身而正气已衰的人,攻治不可迅猛,应主要运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而用性味猛烈的药物辅助它;好比衰弱困败的时候,不可竭尽人民的力量啊。对邪气伤身而正气尚

10



实的人,攻治不可轻缓,应主要运用性味猛烈的药物,而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调和它;好比富

有强盛的国家,可以振兴军威武力啊。

虽然这样,但是选材一定要恰当,器具必须要精良,限定日期,不得延误,排列阵势,

要有规律,这些又是数不胜数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里面了。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