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交通量
第三章交通量
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一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方向的车辆数。
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通量都有变化。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2-1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一、交通量的表达方式
交通量时刻在变化,在表达方式上通常取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间段的代表交通量。如果以辆/d为单位,平均交通量表达式为:
1n
平均交通量=?Qini?1
式中:Qi—各规定时间段内的日交通量(辆/d);
n—各规定时间段的时间(d)。
按平均值所取的时间段的长度计,常用的平均交通量有:
1365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AADT??Qi365i?1
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MADT?一个月的日交通量总和本月的天数
17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WADT??Qi7i?1
其中年平均日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控
制性指标,用作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管理等的依据。其他平均交
通量是供交通量统计分析、求各时段交通量变化系数,以便将各时段平均
交通量进行相互换算之用。
小时交通量:一小时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PeakHour Flow,PHF):一天内的高峰期间连续60min的最大交通量。
交通量具有随时间变化和出现高峰小时的特点,在进行道路设施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个特点。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绝大多数
小时车流能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阻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适当的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根据美国的研
究认为第30位最高小时是最合适的。所谓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870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研究表明,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的K值十分稳定。据国外观测,按道路类别及所在地区不同,K值分布在12%~18%范围内。
影响交通量特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
(1)公路、城市道路的类型或等级。不同等级道路上的交通量大小、构成有很大差异。
(2)道路功能。城市间道路、乡村道路、旅游公路,城市内道路、通过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业性道路、公交或自行车专用道路等交通量特性差
异很大。
(3)地区特征。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工业区与生活区、市中心区与郊区等不同地域,交通量特性也都不同。
(4)时间特征。节日与平日、周末与周日、白天与夜晚、高峰与平峰,交通量变化也是很大的。
二、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交通量的大小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气候、物产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它除了随时间而变化外,还随空间的不同而变化。这种随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特性称为空间分布特的性,一般是指同一时间或相似条件下,随地域、城乡、路线、方向、车道等的差别而变化的情况。(一)地域分布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工农业生产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的不均衡性导致东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部经济一般发展地区和西部经济欠发展地区之间交通量有明显差别。
(二)城乡分布
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生产活动、生活水平不平衡,造成城乡间交通量的显著差别。一般说来,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大于农村公路的交通量。
我国广大农村公路上交通量很小,甚至国道某些线路上交通量也不大,而大城市出入口干道一般大于5000辆/d,城市道路交通量就更大,如武汉的航大路日最大交通量达21300辆,北京崇文门的日交通量达27871辆,自行车为108306辆/d,南京市中央路小汽车为33620辆/d。
由于路网上各路段的等级、功能、所处的区位不同,在同一时间内,
路网上各路段的交通量有很大不同。一般我们用路网交通量分布图来表示
交通量在各路段上的分布。(三)方向分布
一条道路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在很长时间内,可能是平衡的,但
在某一短时间内,如一天中某几个小时,两个方向的交通量会有较大的不
同。为了表示这种方向不平衡性,常采用方向分布系数KD表示:
Kd=(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双向交通量)×100%
据国内外的数据,上下班路线KD=70%,主要干道KD=60%,市中心干道KD=50%。城市出入口道路高峰小时中进、出城的交通量有明显的不同,早高峰时出城方向交通量占60%~70%,晚高峰时则反过来。
我国公路的方向分布系数
(四)车道分布
多车道道路上,因非机动车的数量,车辆横向出入口的数量的不同,各条车道上交通量的分布也是不等的。在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一般右侧车
道的交通量比较大,随着交通量增大,左侧的比重也增大。(参见P173) 三、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一)月变化一年内各月交通量的变化称为月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统计12个月的交通量,每个月的交通量均不尽相同,以月份为横坐标,月平均日交通量相当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百分数为纵坐标,绘成曲线图,则此曲线简
称为交通量的月变图。而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称为交
通量的月变化系数(或称月不均衡系数,月换算系数),以K月表示。
1365
Qi?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365i?1??则:K月?1kMADT月平均日交通
量?Qiki?1
式中,k为当月的天数,有30d,29d,31d和28d,年则有平年(365d)和闰年(366d),为简便起见,年平均日交通量可用下式计算:
AADT=12个月的月平均日交通量的总和12
通常月交通量变化系数(K月)可用以表示交通量的月变化规律。 例:某测站测得各月的交通量及全年的累计交通量如表,试计算各月
的月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变系数(K月)。
月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变系数计算表
解:首先计算年平均日交通量:
AADT=2415(辆/d)
再计算月平均日交通量及月变系数:
1月份MADT=2122(辆/d)
K月=1.14
其余类推,结果如表第三、第四行。从表可知,二月份的月变化系数最大,为1.58,说明气候寒冷与春节对出车影响较大,故二月为一年交通量最少的一个月。
(二)周变化
交通量的周变化是指一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因此也称周日变化。
对于一定的城市或某个路段,交通量的日变化存在一定规律。我国城市道路,一般各工作日的交通量变化不大,而在节、假(或休息)日则变化显著,交通量一般都要小一些,但在公路上一周内交通量变化要较城市为小。
日交通量系数Kd定义为:年平均日交通量除以某周日的平均交通量。
某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等于全年所有该周日的交通量除以全年该周日的总天数。
例:某测站测得各周日的全年累计交通量列于表中第一行,试求各周日的年平均时交通量与日变系数。
解:先求周日交通量,以星期日为例:
星期日的WADT=2103(辆/d)(该年有53个星期日)
星期日的日变系数为Kd=1.15
日变系数,列于表第三、四行。仿此计算其他各周日的日平均交通量、
(三)一日内的时变化
一天24小时中,每个小时的交通量亦在不断变化。表示各小时交通量变化的曲线,称为交通量的日变图。亦有采用直方图表示的,以某一小时或某一时段交通量占全日交通量之比表示交通量的时变规律。常用的有 亦有用18小时(4:00~22:00)16个小时(6:00~22:00)或12个小时(6:00~18:00),
交通量占全日交通量之比及高峰小时占全日交通量之比作为特征变化系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天全天交通量之比称为高峰小时流量比(以%表示),它反映高峰小时交通量的集中程度,并可供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日交通量之间作相互换算之用。我国公路部门近年来对各交通量观测站的初步统计,高峰小时的流量约为9~10%,平均为9.6%。
(四)高峰小时内交通量的变化
高峰小时系数(PHF),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一般将高峰小时划分为5min 、6min、10min或15min的连续时段内的统计交通量,此连续5、6、10或15min所计交通量中最大的那个时段,就是高峰小时内的高峰时段,把高峰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1h的高峰小时交通量,因此,高峰小时系数是指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扩大的高峰小时交通量之比。
例如:对于t=15min
PHF15?
高峰小时交通量
4?高峰15min流量
类似地还有PHF5,PHF6,PHF10等表示的高峰小时系数。城市道路中短时间交通量往往会造成交通阻塞,如最大15min交通量可达小时交通量的40%,最大5min交通量可达小时交通量的20%。对于行人过街与车辆交叉,短时间交通量是十分重要的。
据美国2000年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介绍,15min高峰交通量是造成交通阻塞的重要因素,所以常常研究15min的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中,
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一般为0.8~0.98,较低值表示在高峰小时中流量较大的可变性,较高值表示流量变化不大,超过0.95时通常表示在高峰小时内流量受到通行能力的制约。
例:某测站测得的连续各5min时段的交通量统计数如下表,高峰小时交通量为l346辆/h,求5min和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
某路段高峰小时以5min为时段交通量统计表
PHF5=1346/(120×12)=0.93
最高15min交通量为8:20~8:35,故PHF15=1346/(346×4)=0.97四、交通量的构成特性
交通量的构成指交通量中各种交通工具(机动车、非机动车、客车、货车;大、中、小客货车、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等等)所占数量和比重。分析交通量构成特性是确定道路功能、性质和制定交通管制策略措施的重
要依据。
(一)公路交通量构成的基本特性
在公路交通量分析和公路规划设计中,一般将车辆按车型大小分为小客车、大客车、绞接车、小货车、大型挂车、小型拖拉机、大型拖拉机等。
公路交通量中不同车种的比例与不同的地域、不同道路等级、不同经济发
展水平和地区特征有密切关系。
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不允许拖拉机、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以及低性能汽车等车辆上路,行驶的车辆主要有小汽车、长途汽车、大中小货车、集装箱车等。在接近旅游区、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和机场高速公路上,客车的比例明显高于货车,而通往矿区、制造和加工工业区、农作物区、林区的高速公路上货车的比例一般要高一些。
我国普通公路的交通是一种典型的混合交通,交通量构成十分复杂,除了各种各样品牌、大小、性能不同的汽车之外,还有大小拖拉机、机动或非机动三轮车、摩托车、轻骑、助力车、自行车、板车、畜力车等等,在进行公路交通量构成分析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归并。
公路交通量中客车、公交车、自行车的数量和比例一般要比城市道路
上要小,而货车和拖拉机交通量的比重要大于城市道路交通量中的比重。
(二)城市出人口道路交通量构成基本特性
城市出人口道路处于城郊结合部,是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过渡的路段,其交通量构成特性兼有城市道路和公路的特性,但又与两者都不相同,公交车、小客车、自行车比例一般低于城市道路,高于公路。在上班早高峰时段,客流以进城为多,出城为少,在下班晚高峰则正好相反。
出人口道路越接近城市,其交通量的构成特性越近似于城市道路交通量特性;越接近于乡村,其交通量构成特性则越近似于公路。t
(三)城市道路交通量构成基本特性
城市道路交通量的构成特性也是比较复杂的。交通流中通常包括大中
小客车、大中小货车、摩托车、轻骑、助力车、自行车、马自达、正三轮、
残疾人专用车、人力三轮车、板车、拖拉机等等。在交通管理相对正规严
格的大城市,道路交通量的构成相对要简单些,主要有公交车、大客车、小客车、出租车、自行车等,其他车辆相对较少或者被禁止进入。在不同等级和功能的道路上,交通量的构成差别是比较大的。例如,城市快速路和交通性主干道上交通量中主要是小客车和出租车,在生活性的干道上,公交车的比例相对要高得多,而在支路上自行车和行人交通量可能占主导地位。在
城市中心区,特别是商业中心区的道路中,出租车交通量占有比较大的比例,例如南京新街口中心区道路交通量中出租车交通量平均占40%以上,最高的路段达到88%。
§3-2统计交通量的方法
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
的数据(片断),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目的是: |
向交通、城市建设规划与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管理等部门提供改善、优化道路交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调查对象:交通流现象以及与交通流有关的一切。
美:1921年开始,
英:1922年开始,33年后每隔3年一次,平均每7km1个观测点; 意:1927年开始,每年进行一定天数的连续观测;
日:1928年开始,1962年起每3年一次,每次春、秋非节假日各调查2d,平均不到6km一个观测站,上午7点到下午19点;
我国:1955、1958年,1979年10月起国道、干线调查。
参考资料:《交通调查与分析》严宝杰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通常有两种统计交通量的方法,即手工计数和自动计数。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所能获得的设备、经费和技术条件、调查目的要求以及要求提供的资料情况等。
一、手工计数法
1、人工纸上计数法
优点:方便、简单、灵活,可完成分车种、分流向调查,无需大型设备,精度高;
缺点:所需人力多,劳动强度大,人员需培训、纪律教育,需预演;内容:
①分类车交通量,空载与满载、轴数、客车载客情况等②某方向、某车道上的交通量,
③各出入口、各流向交通量,环形交叉口交织段④非机动车、行人交通量
⑤排队长度,及车辆空间、时间占有率⑥车主、车所属地区、部门、系统⑦司机、骑车人对交通规则的遵守情况
交通量调查记录表
调查地点________(路、街)方向___________调查日期
__________ 车道数__________调查员姓名_____ 天气___________ 2、流动车法(FloatingCar Method )
又称浮动车观测法,英国运输与道路研究室Wardrop、
Chalesworth,1954年。测试车:不引人注意,工作方便,能容纳调查人员。
第1 人数对向来车数XE、XW; | 第2 人数超车数YE 被超车数ZE; | 第3 人 |
计时间tE、tW;开六个以上的来回
qE?
XW?YE?ZE
tE?tW
(3-1)
待测方向E
式中:XW:逆待测方向行驶时测得的待测方向来车数;YE:待测方向行驶时,超越测试车的车辆数;ZE:待测方向行驶时,被测试车超越的车辆数;tW:逆待测方向行驶时行程时间;tE:待测方向行驶时行程时间。取各个量的算术平均值计算。
行程时间,在记录时以分、秒计,但计算时应化成分的百分数;测
试延续时间较长,应注意路段和行驶时间不要太长;得到的交通量是平均值。(整个观测时段内)
浮动车法记录表
路线名称及编号_____________观测日期年_____月_____日时 调查区间编号_______________观测路段起讫点桩号
_________________ 测定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观测人员_
__________气候情况________
3、摄像法
可以通过一定时间间隔的连续图像给出连续的交通流详细资料。要求将摄像机升高到工作位置(或合适的建筑物),以便能观察到所需的范围。
优点是现场人员较少,资料可以长期反复应用,也比较直观。缺点是费用比较高,内业整理工作量大。二、自动计数法
目前世界上已经广泛采用自动装置进行交通量调查。
优点:可连续观测;可得各时段的交通量增减变化规律;目前已经可以分车道、车种、流向;
缺点:一次投资大;对某些车种、或车流大时不够精确可靠;装置:车辆检测器(传感器)、计数器(一)车辆检测器类型12.7mm
1、气压式车辆检测器1/2英寸传感器:单层橡胶软管,测得车轴数。(每两次脉冲记一辆车?)
多轴车、多车同时通过、停车、斜角、
英寸
刹车、易滑溜路段会出现误差;
履带车、铁轮车不宜;易磨损、老化。
2、电接触式
——车辆经过时,电极接触连通。需要挖开路面,易损坏;
3、光电式
——以光是否被遮断感知车辆。结构简单,不能区分各车道交通量,大交通量是精度较低。
4、雷达式
——多普勒效应,精度高,性能可靠,不受来往车辆碾压和气候的影响,也不存在老化的问题,常与车速调查一起使用,通常安装在拟调查的车道中心上方。但贵、维修费用高。
雷达交通流量计数器
5、磁场式
——车辆通过引起磁场的变化。
感应线圈——大量应用,需要挖开路面。
6、超声波
——利用发射的超声波的回波来感知车辆。特点同雷达式。
7、红外线
——红外线式检测器有主动与被动两种。主动式检测器发出红外线经车体反射而传感信号,被动式则由检测器接收车体因热辐射而产生的红外线而传感信号。其结构亦不复杂,但路面条件要求较高,外界对所发射的红
外线有干扰时,则数据可能失真。
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
8、视频检测
——一种是摄像后进行事后处理;另一种是传输至专门的视频处理设备,进行实时处理。
9、其他:
电容式,压电式,摩擦电式,地震式等。
(二)计数器类型
1、数字式计数器
只记录累计车辆数。
2、录带式计数器
装有纸带,定时自动打印,自动归零。
3、环形图表式计数器
装有绘图笔和环形坐标纸,可以自动画出车流量曲线。自动归零。
4、计算机式计数器
微机或单片机,能连接各种检测器,利用各种软件根据客户需求自动处理资料,并自动输出用户定制的交通信息,能存储大量的资料,且可以长期保存,精度高。可靠,价钱便宜。
JJ-2D型交通量记录仪
§3-3交通量调查
调查汽车交通量的目的是:
1、在某一地点作周期调查,了解交通的组成、分布,掌握交通量随时间
推移的变化规律,据此可预测交通量及其发展趋势。
2、为道路规划、建设及交通营运管理与控制,提供交通流量流向、车速、延误、停车等数据。
3、为道路几何设计及交通控制设计提供依据交通量。通过事前、事后的交通量调查,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与交通管理措施的效果。
4、在交通研究中通过交通量调查掌握交通实态与变化的规律。 5、用于推算道路通行能力、预测与计算事故率及道路运输成本和效益等为制定交通政策法规与科学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一、交通量调查的方法
(一)调查时间
1、24h交通量:周一~周五中一个连续24h2、16h交通量:
3、12h交通量:
4、高峰小时交通量:
AADT=观测日交通量*K月*K周日
客观条件所限时可能只作时段的调查;
调查目的不同,选择不同时段。
(二)调查过程
5、明确调查目的、内容和方法;
6、实地考察道路的交通状况(在内业基础上);
7、调查资料准备,人员培训、试调查;8、调查实施;随时排除不可预见因素干扰。
9、核验;三级核验:
①调查员自验;
②小组核查;
③总核验。
(三)交通量调查方案设计
选点:路段选点:无干扰,离路口20~50m以外;交叉口选点:方案设计:
1、调查目的与用途;
2、拟调查地区或路线的情况;
3、测点位置、选点说明;
4、观测车种与分类;
5、拟定调查时间和周期及其说明;6、观测仪器;
7、人员配备及分工;
8、其它调查用具:照明、联络、交通、伞具、雨蓬等;9、记录表格的形式及要求;
10、调查资料整理方法及格式,图表要求与内容、精度。
公路交通部门根据交通部的统一规定,通常将车辆分为11种类型,具体分类标准和折算系数如表所示。
表公路交通量调查车型分类及折算系数表
另外,对城市道路交通量,一般以小汽车为主,分类标准和换算系数
如表所示。
表城市道路交通量调查车型分类及换算系数表
比较上述两表可知,目前我国因管理部门不同对车辆的标准车折(换)算也不统一。在公路交通量调查(交通部门)中以中型载重汽车为标准车型进行换算,而在城市道路交通量调查中则以小客车为标准车型进行换算。对于这种差异,在城乡一体化的交通规划中应该注意。
(四)公路交通量调查:
①选点:有代表性地点,无厂矿、公共建筑,视距良好。道路条件与整个路段相似,
少行人、非机动车干扰。有连续性观测站(24h)、间隙观测站(12、16h)、补充观测站。
连续式选点较少,间隙式选点较多。
②时间:连续式1年不间断;间隙式,每月1~3次,但应尽量一年均匀分布于每个周
日。D12、D16者可观测白天12、16小时。
③内容:11种车型,不分方向。
车型:小型载货汽车、中型载货汽车、大型载货汽车、小型客车、大型客车、载货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大中型拖拉机、兽力车、人力车、自行车。
(1)间歇式调查
①调查站点的设置。为了确切掌握交通流量的变化,应该合理布置调查站点的数量和距离,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全国没有统一规定,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安排。②调查次数和时间。间歇式调查规定每月调查1~3次,具体日期由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实际情
况确定,尽量使全年各调查日均匀分布在一周的各周日中。每次观测从上午6:00至次日上午6:00,昼夜连续调查,按小时间隔计数。
③调查内容。对11种车型进行调查,记录各类车辆的绝对数,不分方向,最后折算成以解放牌中型载货车为标准的标准交通量。记录表中应该记录道路编号或名称、调查站名称、调查地点以及里程桩号、调查时间和天气情况、调查人员等。表2.2-5为间歇式交通量调查示例。
④填报内容。根据文件要求填报有关内容,并绘制交通量分布示意图,包括混合交通量、汽车交通量变化图等。
(2)连续式调查
①调查站点的设置。设站点的目的一方面是提供全年完整的交通量数据,更主要的是为了获得交通流量的变化规律,以逐步简化观测工作。
调查站点的设置,应该使调查得到的交通量能够充分代表区间交通量变化规律,应该设置在有代表性的路段上,综合考虑地形、气候因素,避免集中或过分靠近大城市。
②调查次数和时间。调查时间连续一年为一个周期,每天连续24h调查,按照小时交通量记录数据。
③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和间歇式调查相同。
④填报内容。除了间歇式调查所填报的内容外,还包括年平均昼夜顺序交通量图、小时交通量统计表、日交通量月报表、年报表等。同时,计算年平均日交通量和月、周日不均系数等。
(五)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交通量调查方法,与公路交通量调查方法基本相似,但是由
于城市交通具有道路网密度大、交叉口多、路段短、交通量大、车型复杂等特点,对城市道路的交通调查应该注意其特点。
城市道路交通量调查,一般包括对路段、交叉口和城市出入口道路的调查,或根据规划、设计工作的需要,对特定地点如车站、广场、交通枢纽、大型体育场馆等进行调查。从调查时间和规模看,一般分为长期连续观测、大范围宏观观测、短期调查和局部、单点小规模调查等。城市交通的影响因素很多,由于管理、交通事故、自然堵塞和施工养护等原因,往往会使交通量发生变化,对于这些情况在调查前和调查中应该给予考虑,以免调查得到的交通量不具备代表性。
根据城市道路的分级,对于每一条主要道路都应该设置一个主控制站,至少每两年实施一次24h调查,调查应该分方向和车型,以获得主要道路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交通量及其小时变化和方向分布。在每一类次要道路每个副控制站每两年实施一次24h调查,可以不分方向,上建立副控制站,以获得次要道路网中有代表性的交通量。为了获得各种不同等级道路上交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系数,并将观测值换算为平均日交通量,需要在控制性观测站中选择一些观测站作为关键站,其数量至少保证每类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各有一个。为了获得整个道路网的平均日交通量,除了控制性和关键性测站外,还需要建立一批辅助性观测站。对于主要道路,首先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划分为若干控制性路段,每一个控制性路段都要建立一个辅助性观测站,每四年观测一次,选择周一至周五中的一天做24h的调查。对于次要道路,大约1.5km设置一个辅助性观测站,不定期进行24h的观测,具体日期根据道路环境和交通状况的变化情况而定,可以采用人
工计数法和浮动车法。
(六)交叉口调查:
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枢纽。交通问题往往突出表现在交叉口上,例如停车延误、堵车、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交叉口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交叉口通行能力、交通量变化以及高峰小时交通量和交通组成等资料,因此调查时间应该选择在高峰小时流量最大的时刻。当机动车流量高峰、自行车流量高峰和行人流量高峰不重合时,可以分别测定。
由于交叉口交通流量比较复杂,要同时记录车辆流量和流向,所以通常由人工记录和观测,以入口引道的停车线作为观测断面。当流量较小时,入口处渠化较好,车辆能够严格按照车道行驶,则一人负责一个引道入口,记录直行、左转和右转的车流量。如果交通量较大时,则每个入口需要几人,分别统计直行、左转和右转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
对于大型的环形交叉口,需要单独制定调查方案,其观测方案与十字交叉口略有不同,除了在进口处设置观测点外,还需要在环道上设置四个观测断面,统计经过各断面的车辆数。根据以上所测数据可以计算出各进口道直行、左转车辆数。
对于多路相交的交叉口或畸形交叉口,按照正常的观测方法一般难以测得车辆流向,因此需要调查各进口道车辆的车型和牌照号码,然后编制计算机程序,计算出各种车型的流量和流向。
目的;获得实况、或实际饱和通行能力;用作交叉口评价,提出改善方案。
时间:一般选高峰期间,至少一小时——地段不同,高峰小时会不同。
时段15min,5min,信号周期等。一般避开节假日和恶劣天气。
选点与人员:
人工计数,分车种、流向时,机动车:每一入口3人(左、直、右);非机动车相同;十字交叉口需24人。
出口处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计数,需8人;统计过街行人,需8人。
环行交叉口、多路交叉口、畸形交叉口等应单独作方案设计。
(七)小区出入交通量
区域境界线调查(CordonLine Survey)是在一个完全被一条假设线封闭的特定区域内,对进出该区域的所有道路进行交通量调查,以检测出入交通量与该区内的交通量的
比例关系,又称为小区出入交通量调查。这种调查通常用作起讫点调查或中心商业区调查的一部分,用以核对出行调查数据。
作为起讫点调查的一部分,这种调查常被用作出行调查的核对之用,可以采用人工计数和机械计数法。
用于中心商业区调查时,对于拟调查区域境界线和相交道路的交点处都要设置观测站。对某些交通量很小的街道可以不进行调查,但是必须保证这些街道上的总交通量不超过总出入交通量的3%~4%。观测断面要选择在路段上,以避免由于存在转向车辆而造成的重复计数。为了减少观测站的个数,境界线应该尽量利用天然的或人为的分隔线,如河流、铁路等。这种固定的区域要包括所有的通过主要临街商店的道路,避免在境界线上有较大的临街商业网点。乘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交通工具进出调查区
域的乘客数,最好从公交公司获得,不得已时,再进行观测。乘社会车辆
进出的人数和步行者的数量,只能在观测站点统计。
交叉口机动车流量调查表
调查地点________路口编号________进口____________路口形式
____________
调查员姓名______调查日期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交叉口控制方式_______
交叉口非机动车流量调查表
调查地点________路口编号________进口____________路口形式
____________
调查员姓名______调查日期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交叉口控制方式_______
交叉口流量调查汇总表
调查地点________路口编号________进口____________路口形式
____________
调查员姓名______调查日期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交叉口控制方式_______
国(省、县、乡)道间歇式交通量调查表
国(省)道路断面编号:__________观测地点名与桩号:________观测时间:_年___月___日天气_______
国(省、县、乡)道断面平均日交通量年报表
国(省、县、乡)公路编号
__________
二、交通量的表示方法
(一)汇总表
(二)柱状图
(三)曲线图
某公路2003年至2005年交通流量汇总表
(四)流量流向图
(五)路网流量图
上海市公路网2005年7
月交通量分布图
(六)出入交通量示意图
§3-4交通量资料的应用
交通量资料在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和研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一)确定道路分级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提到: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交通量为
60000~100000辆,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交通量为3000~7500辆,三级公路为1000~4000辆,四级公路
为1500辆以下。
(二)为道路几何设计和确定交通管理设施提供依据
确定道路的宽度、交叉口的类型、交通管理设施和道路的断面形式等。
(三)评定已有道路的使用情况,通过经济论证确定筑路计划 (四)评价道路安全程度
(五)探求交通趋势
找出交通量增长的规律,据此预报若干年后的交通量,为交通规划和路网建设提供依据。
(六)安排交通运营计划、确定交通管制措施
从流量图看出哪条路拥挤,哪条路不拥挤。行车调度和驾驶员据此可以选择行车路线。交通管理部门可以确定哪里需要采取单行或禁止货车、禁止左转等措施。
OD调查的方法与数据应用
黑龙江省公路局
OD调查即起终点调查,属于交通调查的一种专项调查,“OD”是英文“Origin(起
点)Destination(终点)”两个单词的缩写,该技术最早应用于国外的城市交通规划
中。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及地区也相应进行过不同范围和规模的公路网OD调查,
主要调查车辆的起点、终点、车辆类型、营运性质、货类、实载、运距等情况,这些数据可广泛应用于公路交通的中长期规划、项目可行性研
究、路线设计、运输量测算等方面,也是提供领导决策的第一手材料。
黑龙江省公路交通事业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差。“七五”以来,省和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使黑龙江省的公路建设呈“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但在加快发展公路建设事业的同时,我们感到我省的交通基础工作及前期工作与新形式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省交通厅决定在抓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更要抓好基础工作及前期工作,并相继组织、开展了连续五年 、路况普查等一系列交通基础工作。由于的OD调查(1996年~2000年)
受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条件的制约,OD调查每年只调查一天,但连续五年的调查安排在不同月份进行。
OD调查的方法
1调查区域的划分
区域划分是OD调查的基础,一般OD调查都是从描绘调查区域的略图开始的。区域划分的目的,一是将区域交通需求产生与区域经济、人口等联系起来;二是将交通需求的流动状况用跨区域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全省范围进行OD调查,我们可以把一个县(市或区)的行政管辖区域的质心(或形心)抽象为起点或终点。另外,为了搞清楚省内与省外的交通联系,省外的区域也进行相应划分,只是省外的区域可以略粗些。
2调查点的选择
调查点的设置是OD调查的核心,设点太多,会使调查费用增加;设点太少,会导致调查结果失真。因此,选点工作应有当地熟悉交通情况的人员参加,以确保调查资料准确。
OD调查地点的选择,通常考虑以下几点:
(1
)选定的调查点应能够全面掌握全省各个大区域及大区域与小区域间
所构成的公路网交通流
的情况;
(2)在较大的公路分流、合流点处应设置调查点;
(3)尽量避免市内交通的影响,调查点应远离城镇,一般至少应离开城镇出入口5公里以上; (4)调查点应选在路基较宽、线形较直(视距250米以上)的路段上,上、下行调查处之间应留不小于150米的距离;
(5)OD调查点同时作为交通量观测点;
(6)为对调查数据进行24小时扩大,应选定一些有代表性的OD调
查点进行24 小时交通量观测。地点图。
在选定OD调查点后,需要绘制一份调查
1996 年~2000 年黑龙江省OD 调查设点情况一览表
3 OD 调查的内容
OD 调查是为了获取公路上的交通流的构成、流量、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车辆实载、运距等数据,OD 调查的内容则是通过OD 调查表来具体反映这些数据的。OD 调查表格式设计应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力求简单、易快速填写。4调查时间的确定
确定调查时间,主要考虑两方面内容:
(1)调查日期的确定。调查日期一般选定在周二、三、四三天,并避开节假日。同时,应提前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以便把调查日期选定在
全省无雨雪或大风的天气,以利调查。(2)调查日时间长短的确定。
一天调查时间的长短影响到整个调查的工作量和调查质量。根据我省的天
气情况,调查时间在12~13小时(5时~18时)。
黑龙江省OD调查时间一览表
5人员和设备配备
调查人员的配备,根据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和调查的工作量的情况而定。
采用路边询问法的调查点至少应配备16人,即上、下行各8人(两个工作班),一名拦车人员(交警),一名询问员,一名OD记录员和一名交通量记录员。在交通量混乱和交通量大的路段可按需要增加交警人员和OD记录员。所需设备包括停车标志牌、彩旗、停车板、记录板、文具、雨具、
机动车、坐椅、食品及药品等。6OD调查的组织、实施
6.1OD调查的培训及实地演习
要成功地进行OD调查,理论培训和实地演习是必不可少的。理论培训应由较熟悉并掌握OD调查理论的同志讲解并向学员印发相关材料。培训的形式可采用集中培训和分片培训两种形式。
实地演习的工作内容与正式调查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并且应该使正式
上岗的人员全部参加。实地演习的时间不必过长,可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
演习完成后,要进行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
6.2实施调查及检查
OD调查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环节都紧密联系,哪一个环节出现错误或失控,都将影响最终的调查结果。在OD调查正式开始前一个小时,调查人员必须全部到岗,进行现场布置。路边停车询问,在一定程度上会
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应尽量避免交通堵塞,杜绝交通事故,否则有些车
辆会避开调查点行驶或使司机产生厌烦情绪,不配合调查,导致调查结果失真,使交通流的模式产生畸变。
各个调查点要有专人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同时,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各种形式的督促、检查。
6.3数据的整理与录入
调查后的数据需进行整理,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应对相应数据项进行编码。经过整理、校验的数据进行计算机录入,录入后的数据再进行计算机校验和修改。
6.4数据分析及撰写报告
数据分析和撰写分析报告是进行OD调查的最终目的,进行数据分析时应根据调查目的,尽可能的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类、分析、预测,挖掘其全部内涵。分析报告既要说明问题,又要简明扼要。
黑龙江省自1996年至2000年的OD调查工作,主要对全省公路网的车型结构、营运情况、客货实载、公路交通管理、区域运量分布及吸引等方面作了研究。具体分析、研究方向如下表:
黑龙江省OD调查数据分析、研究方向
OD调查结果已被应用于公路网规划,新建或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交通组织及管理等各方面。大量的OD调查数据,对远景交通量的预测、道路类型及等级的确定、互通立交的设置、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交通服务设施的配置、交通管理与控制、规划方案和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以及财务分析等提供了定量依据,进而为交通规划的完善和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
1OD调查是对交调观测数据的有利补充
1.1从调查内容上看,交通量观测只是对观测断面通过的车辆数进行统计,而OD调查可以将旅客及货物流量、货物类别、及其运距等指标调查清楚,对交调数据作以补充。 1.2通过OD调查可以更直接的反映交通发生源间的交通量空间分布。
1.3对于简单路网或单一路线来说,公路交通发展预测可通过交调数据采用定基定标的预测方法,但对于复杂路网,通过OD调查,利用四阶段理论进行交通预测就更为合理,由此可见,OD调查弥补了交调数据预测的不足。
1.4交通量是公路运输的过程和外部表现,而运输量是公路运输的最终结果,其与产品的种类、数量、经济价值等是密不可分的。通过OD调查,可使小区域经济与交通情况挂钩,进而分析现状及预测未来运输发展。
1.5在利用OD调查数据模拟现状交通量分布过程中,交调资料作为区域间的校核线(不同车型交通量组成量)以修正交通分布,应用交通量
校核线这一技术,大大提高了计算机分配交通量与基年调查交通量的模拟
精度,使所建立的基年路网更贴近实际情况,为预测奠定了基础。 2OD调查在公路运输及物流方面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运输市场的放开,出现了全社会办交通、共同竞
争的局面,公路运输量数据很难通过交通部门运输情况进行统计。从我省
的OD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全车型(包括:交通部门、个体营运、社会营运和非营运)统计中,个体营运比重超过50%,最小的为交通部门,不足5%,在货车统计中此差距更为明显。由此可以看出,以前只统计交通部门
的运输量是有局限性的。通过OD调查可以初步掌握全省公路网客货运输分布状况,虽为抽样调查,也可以分别通过对诸如全省公路运输季节性差异、非模拟运输量等的修正,模拟全省公路运输现状水平。由此,可进行各车型运输效率、全省货物运输货类分布状况、各区域间运输引力、平均运距及周转量等的分析,为我省公路运输的有序发展提供了第一手的基础数据。
连续五年的全省OD调查为我省公路规划、建设及运输枢纽和各级客货运输站场的前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整个实施过程及后期数据分析中也一定存在着许多不足,请各位领导、专家指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