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练习及解题方法

来源:爱够旅游网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练习及解题方法

1.(2019·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

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

飞,“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2.(2019·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3.(2019·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两句话阐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高分技法1:五策略,写准名句默写易错字

一、写准难写字

名篇名句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针对训练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3)《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盼望见到心上人而未能如愿时的状态的一句是“泣涕涟涟”;而见到之后,她的表现是“载笑载言”。

解析:“忳”“侘傺”“锱铢”“泣涕涟涟”都属于难记难写字,应当特别注意。

二、写准同音异义字、同音异形字

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读音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是命题者“设误”的热点,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字,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做到既知其形,又知其义。

►针对训练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对初春直接赞美的两句是:“最是

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解析:(1)“幽”易与同音字“忧”混淆;(2)“停”易与同音字“亭”混淆;(3)“皇”易与同音字“黄”混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杜甫在《登高》中抒发漂泊异乡、年老体病的惆怅之情的名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逍遥游》中“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解析:(1)“唯”易与同音字“惟”混淆;(2)“常”“作”易与同音字“长”“做”混淆;(3)“辩”易与同音字“辨”混淆。其实这些同音字的字形根本不同,只要联系语境,就可以区别开来。 三、写准形近字

形近字在名篇名句中也比较常见,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同或相近,对学生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应予以重视。

►针对训练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描写雄浑、寥廓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以此衬托诗人落寞、悲壮的心情。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的句子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来表现自己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心态。

解析:(1)“萧”易与“箫”“潇”混淆;(2)“阙”易与“阕”混淆;(3)“沧”易与“苍”混淆。

四、写准通假字

通假字虽和本字的意思一样,但在默写中,若把句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也

属于误写,是不能得分的。

►针对训练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荀子在《劝学》中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两句阐释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有成就的人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力量的道理。

解析:(1)“要”同“邀”;(2)“生”通“性”。属于通假字,但是书写时不能写成本字。 五、写准虚词

诗歌中有大量的虚词,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漏掉,造成丢分。 ►针对训练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的句子是:“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论语》中,孔子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要提高个人修养,就要时刻把别人当成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得失。

解析:(1)中的“而”“乃”“以”“之”“亦”“乎”这些虚词要写准确;(2)中的“而”“也”这些虚词要注意。

高分技法2:名句默写选准句三方法

一、关键词定位法

一些名句填写的情境列出了所填名句中的重点关键词(人、事、物、时间等),根据这些关键词可准确定位所填名句。

►典型例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答题演示:第(1)句中根据“成为教师”“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确定名句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2)句中的“李蟠的文章爱好”说明对应着“好古文”这句,“李蟠的儒学素养”说明需要填的句子是“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这句。第(3)句中根据“周瑜的儒将装束”可以确定名句是“羽扇纶巾”,根据“周瑜的赫赫战功”可以确定名句是“樯橹灰飞烟灭”。

►针对训练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但绝不能放弃提升自己的品德。屈原《离骚》中的“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两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之雄心,也只怕会有“赢得仓皇北顾”的结局。

解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如本题中的“常”不要写成“长”;“蜉蝣”的字形较复杂,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2)中的“沧”容易误写为“苍”。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写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

(2)《诗经·氓》中,女子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感淡漠的两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两句诗使用了庄子和传说中的古代蜀帝的典故。

二、意义还原法

某些名句填写的情境提示就是对名句的意义解释或翻译,我们把语句的意义或翻译还原到古文或诗句即可。

►典型例题:《荀子·劝学》中写君子广泛学习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智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演示:

►针对训练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踮起脚极目远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小楼昨夜又东风”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要求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第(1)(2)题中“须臾”“倾颓”要正确书写,第(3)题第一个空审题要注意“景象”,第二个空要注意“形象描绘”。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水调歌头》中,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出场时犹豫不决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屈原《离骚》中,写只要自己内心是美好的,那么别人不了解自己也无妨的名句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三、技巧推断法

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点明了所填名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如“比喻”“侧面烘托”“正面描写”“反衬”等,我们借助这些手法加以推断联想,就可找到所填名句。

►典型例题: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人吹洞箫的内容,开始是正面描写,写洞箫的声音呜咽、不绝如缕,接着用侧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

►答题演示:情境中“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表明了使用的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已经确定,所填内容应为侧面描写,结合背诵诗句和“洞箫声音的悲凉”,可推断所填名句为: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针对训练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使用比喻的修辞、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虽屡遭贬谪但因新人辈出而自感欣慰的豁达胸襟。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两句诗通过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雨之大和雨之疾。

(3)《诗经·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诗是女主人以河为喻来说明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限制,以此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