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63-64页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
一、说教材及学情
首先我说说对这部分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学生们在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学好这部分内容,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理解,我为本课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③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所以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是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
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直尺、装有不同三角形的学具盒若干个等。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学法方面,我是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
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的分类”。接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对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仔细的分析:
首先,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给教室里现有的人进行分类。(板书:分类)
学情预设:这是因为学生对分类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马上会按性别分为男生和女生(这儿可能会有疑惑老师归哪一类)。有了这个情节做铺垫学生很容易又发现一种分法,按不同的身份分可以分成老师和学生。或者还会出现按年龄、兴趣来分等等。
这样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为多角度地给三角形分类做好铺垫。
接下来教师用激励性的语气说:刚才我们把教室里的人用不同的分法进行了分类,那么在我们刚认识的三角形这个大家庭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也各不一样。这样马上就可以把学生带入正题“三角形的分类”。教师说这段话的同时,大屏幕显示一艘由各种三角形组成的小船。并揭示课题:三角形的分类。今天我们具体研究的是三角形的分类。
设计意图:在“分类”两个字前添上“三角形的”,为的是明确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思考。
老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角一样吗?边一样吗?请具体说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每个三角形中边、角的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很快会发现:有的三角形有一个直角,有的三角形有一个钝角,有的三角形三个都是锐角;有的三角形三边明显不一样长,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一样,有的三角形是两条边长度一样。
这时老师可以肯定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结果,并问学生打算怎样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因为前面学生已经初步感知到三角形边、角的特点,所以会想到按角的种类给它们分类或按边的长短给它们分类。这里的教学,由扶到放,明确标准,为下一步的探究指明方向,同时也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
1、分组探究,获取新知。
要求学生按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老师提供的三角形,选择一种分类标准,可以使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分工合作把这几个三角形分分类并尝试给它们起名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由学生自主选择分类标准,给三角形分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探究空间,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而采用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考虑要合理分工,团体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在这环节中要参与到学生们的讨论当中。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天马行空的分类标准和给三角形起的名字给予表扬,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
2、展示成果,揭示规律。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提问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抽取有代表性的小组(按角分和按边分)到展示台把桌上摆的情况完整地、条理地再现,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一步理解。然后让学生打开书本,看看书本是如何给这些三角形分类的,起了什么名字。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巩固这部分的内容。特别是最后要加强对各种三角形的特征的概括。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直观地把学生桌上摆的情况完整地、条理地再现,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一步理解,也便于没有按角进行分类学生的学习,当然也便于没有按边进行分类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突破了难点。通过两种分类情况的对比分析,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中角的特征以及两种三角形的关系等问题都迎刃而解,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探索知识的乐趣。
(三)应用延伸,解决问题
在顺利完成了以上内容的教学之后,接下来我是以游戏、判断、生活中的应用、动手操作等四个方面对该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训练。
1、在游戏方面:请同学猜一猜躲在信封后的会是什么三角形呢? (课件演示:分别露出钝角、直角、锐角)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练习方式,增加了题目的趣味性,又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2、判断。
(1)一个三角形如果的有两个是锐角,必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3)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用手势表达,目的是辩明概念,促使人人参与学习,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
3、说一说在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红领巾、流动红旗、交通标志) 4、动手实践
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由三角形的分类到画出一个角或边有特点的三角形,对学生而言既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5、回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学到的知识、心情、对自己的评价或是成功的体会等。)
七、说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
2、按边分: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也叫正三角形 八、说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
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2、提出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学习活动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通过问题解决对知识的理解。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在本节课中主要问题有:你能帮这些三角形起名字吗?在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你能找到生活中的三角形,并说出是什么三角形?等等,以问题为线,以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等为渠道,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3、在本节课中,有良好的预设,同时又有一些随时动态生成的信息。例如:在要求学生分类的环节,初始的设计是放手让学生去分类,可以按自己的标准给三角形进行不同的分类,可又担心学生没有分类的标准,按边分类和按角分类的方法也许各有不同,可能有分两类的,有分三类的。也许有的学生把角和边的不同标准放在了一次分类中。所以,我在这节课教学时就,给学生限定分类的标准,让学生按角进行分类,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等,在汇报过程中我意外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按要求进行分类。
4、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系统性,既注重操作性又考虑拓展性,助于学生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