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活动课上,李老师给我们讲“阿凡提巧斗财主”的故事。 因为李老师嗓子有些嘶哑,可是讲得很精彩。同学们都听得很精神, 教室里雅雀无声。
这时,张校长来我们班检查课堂纪律, 他也被李老师的故事吸收住了 李老师正讲完,张校长首先第一个鼓掌,同学们也跟着鼓掌,教室里 响起一阵剧烈的掌声。不过张校长也给李老师指出故事中的一个错 误,李老师虚心地改正并承认了错误。( 40 分)
修改下列病句( 60 分)
1、眼前的一切,使我想起了许多痛苦难过的往事。 2、我们认真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3、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我们做作业应该细心,尽量避免不发生错误。
5、星期天,我家一家三口去春游。划船时,他把她溅了一身水。
6、通过学雷锋活动,使我班的同学提高了学雷锋的自觉性。 7、张小茹被评为省“十佳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8、奶奶不但满头银发,而且行动十分利索。 9、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和轻松的步伐走出校门。
10、开学了,妈妈给我买了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和许多本子。
11、菜场上的菜真多啊,有青菜、萝卜、菠菜、黄瓜、苹果等。
12、观众的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台上的精彩表演。 13、刘老师经常鼓舞我们好好学习。
14、考古工作者最近又发明了一座古墓。
15、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六年级修改病段病句训练(二)
一、修改病句(每小题 4 分)
1、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都坚持记录和收听天气预报的广播。 2、我们要明确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方法。 3、我轻声默读了三遍课文。
4、他因为是文艺爱好者,所以是体育爱好者。 5、敬爱的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
6、参加这次“华杯赛”的有男学生、女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
7、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同学们的琅琅读书声和张张笑脸。 8、李小明被光荣地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9、眼前的一切,使我想起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10、小平和小华在一起研究一道题,他说他的答案不对。 11、他这人经常是言行一致、口是心非,所以我们大家都很尊敬他。
12、通过刘老师的再三启发,使王小乐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思路
13、老师今天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掌握了。 14、武汉的夏天是全国最热的城市之一。 15、公园新建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16、游泳运动员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记录。 17、隔壁的大哥哥可棒了,精通三四国外语。
18、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
古迹。
19、大家都讲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证。
二、修改病段(每处 3分,共 24分) 秋天的早晨,当你来到我们学
校的时候,就会看到美丽的鲜花 和诱人的香味。 有桂花、 桃花、菊花、五色梅等多种花。 它开得最美 操场上空,五星红旗迎风飘荡;教室里,窗明几静,同学们大声地阅 读着课文。
我们的校园真美丽、漂亮啊! 一、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1、街上的人真多。 2、他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3、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4、张民对学习很马虎。 5、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6、这件事情 , 你必须说清楚 7、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王老师。 8、说起地道战,谁都承认是个奇迹。 9、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10、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 二、把下列双重否定句改为
陈述句。
1、他无非是想多捞点退休金罢了。 2、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 3、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4、他这个人自私自利 , 没有人不讨厌他的 5、我不是不想吃 ,但是不能吃 .
6、在老班长的严厉批评下 , 我不得不喝下这碗鱼汤
7、这件糗事要是传到他耳朵里 , 他非笑掉大牙不可 8、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绕太阳运行的。 9、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住一辈子不可。 10、小明其实不是不想做好孩子 、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2、我们是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呢? 3、那平静的“湖面”不是被它踩碎的吗? 4、四周围黑洞洞的,难道不容易碰壁吗?
5、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能离开手术台呢? 6、难道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7、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8、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9、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0、难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吗?
三、把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不耕耘不会有收获,不学习不会有知识。 2、字典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 3、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森林。
四、把下列直述改成转述句。
1、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2、那位年轻的姑娘对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3、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4、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5、鲁肃说:“这事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6、母亲对客人说 :\" 你们快尝尝荔枝吧 !\" 7、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8、父亲对我和弟弟说 :\"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
9、老师对明明爸爸说:“明明学习进步比较快 , 我很高兴。”
10、叙利奥对爸爸说:“爸爸,我来替你写吧。我能写得和你一样好呢!” 11、小林对我们说:“我回家一趟,你们在门口等我。”
12、孙悟空气愤的对猪八戒说: “呆子, 我们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走到这里 , 怎能 轻言放弃呢 ?”
五、把下列转述句改直述句。
1、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它能趟过去吗?
2、毛泽东让警卫员给大家泡些茶。
3、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让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
负 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4、妈妈看了我的画后 ,对我连声说了三个好 , 并问我是跟谁学的。
5、爸爸提醒我说妈妈的生日快到了,问我有没有准备好妈妈的生日礼物。
5、渔夫问桑娜,他不在,她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六、用修辞手法改写句子
1、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成比喻句)
2、抗疫勇士是当代最可爱的人。(改设问句)
3、一阵秋风吹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改成比喻句)
4、春日的阳光洒向田野,小草都发芽了。(改成拟人句)
5、走在夏夜的田埂上,只听见田间到处传来青蛙的叫声。(改成拟人句)
6、这么小的事你就不要麻烦刘老师了。(改成夸张句)
7、春天到了,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根据加点词语展天想象改成排比句)
8、这个橘子真是太酸了。(改成夸张句)
9、 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江河中片片帆影,像首诗,又像一幅画。 (把
画线部分改成与未画线句子相对偶的句子)
10、这不是张叔叔做事的风格。(改成反问句) 七、缩句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手枪。 2、客家人的民居体现了 中华传统文化 。
3、汤姆. 索亚是美国圣彼得斯堡小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
4、乡下的老屋旁种着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桃花心木。 5、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 6、美丽善良的红罗女的宝镜可以为天下所有的善良人们消灾弭祸。 7、快速流淌而炽热难耐的岩流在瞬间阻塞了黑龙江的主要河流牡丹江的整个河 道。
8、气势雄伟壮观的吊水楼瀑布,是美丽动人的镜泊湖的著名景点。 9、那里的老人们不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
10、从那以后,还未脱稚气的她成了这群孩子的严格的老师和生活中的保姆。 11、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美的山水画。 12、马玉宝和长工们满怀阶级仇恨狠狠地揍着狡诈的老地主。 13、我看到了乱蓬蓬的长发下那张平静而慈祥的脸。
14、英勇的北京人民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挑起了革命和生产两个重担。 15、妈妈像对待远房亲戚一般招待了这位因失去行李而回不了家的大爷。 16、这是一部叫人看过之后就不会忘却的影片 八、仿写句子。
1、生活是什么 ?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 生活是一条崎岖的路 , 生活是 , 生活是 。
2、如果你是花儿 , 那快乐就是一滴晶莹的露珠; 如果你是鸟儿,那快乐就是
3、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滴水的湖泊;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片贝壳的沙滩;
4、 友谊是香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友谊是怡人的阳光,让人 ;
,; ,;
5、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 成熟的稻穗低着头, ;
6、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 读《西游记》,我们可以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 读《鲁滨孙漂流记》,
7、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
们都爱春天, , ,
8、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 从归
雁的行列中,
9、续写下列诗歌的第二小节
小时候,
上学后, 长大后 母爱藏在枕头里, 枕着它,
母爱融在乳液里,
吮着它,
香甜甜。 意绵绵。
九、其他类型
1、奶奶, 学校号召我们捐款救灾 ,快给我五元钱。(改文明用语) 2、几场春雨后,娇嫩的笋芽长了出来。 改拟人句: 改比喻名: 3、这些北京来的客人水平非常高。 改变词序,改变意思: 4、我家在市图书管附近住。 改变词序,意思不变:
5、别人说的话不能全都相信。 改变词序,改变意思: 改变词序,意思不
变:
课文内容整理填空
1、北京的春节从
就开始了。照北京的老规矩,腊八这天,
家家都要 , 到了腊月二十三 , 就是 , 这天晚上 , 家家都要 , 过了 二十三,家家必须 , 到了除夕夜,哪一家都
, 初一一到,全城休息, , 多数店 铺只到 才开张,正月十五
是 ,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一天 ,直到 束。
, 春节才正式结
2、《腊八粥》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的视角,将读者引入美好的 两
,作者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小孩
风俗中。课文共 19 个自然段,可分为
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 1自然段,先总的介绍腊八粥; 第2部分为 2——19自然 段,主要写了 和 两部分的内容,其中 2—— 17 自然段为 的过程,是详写的内容,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依次呈现了四个生动场景,分别 为: 、 、 、 。
3、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这三首古诗分别与我国的传统节日 、
、 有关。《寒食》的作者是 代的 ,诗人描 绘了春天京城长安寒
食节这天从 到 的景象,诗的前两句: 着力渲染了春天落英缤纷,微风拂柳的美丽景色,后两 句:
借古讽今,流露出作者
的情感。
《迢迢牵牛星》 选自 ,它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 ,抒 发了女子的 之情,字里行间蕴含着一定的 意识。
《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 ,诗句: 描写 了中秋夜月光笼罩庭院的景色,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月夜图,后两 句: ,诗人直抒胸臆, 表达了自己 思想感情。
4、《藏戏》的开山鼻祖是
一部分 (1 —3) 运用 出了藏戏的 ,又激发了 的详
,课文采取 的结构形式,第
。第二部分 (4 — 17)是对藏戏
和 的修辞手法,引出所描述的内容,既点
细介绍,可以分为两层,先通过一个传奇故事介绍了 ,然后具体介 绍了藏戏
的特征: , ,
, 。第三部分 (18) 用一句 话总结全文,点明藏
戏这一戏剧艺术靠 的方式传承和发展。
5、《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 ,小说是以第 人称
按 顺序记叙的。本课内容由 和 两大部分构成: 第 一部分先通过 概括介绍了这部小说的内容, 通过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 序记叙了鲁滨逊流落孤岛——
( ) —— ( ) ——
( ) —— ( ) 这五大代表性事件;第二部分是 ,选取 了小说中鲁滨逊 的
部分,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 1—7)写
,后半部分( 8—10)写 ,通过学 习,我觉得鲁滨逊是一个 的
人。
6、《骑鹅旅行记》是瑞典作家 创作的童话作品。课文是这部
童话作品的 ,描述的是尼尔斯变成小人后决定去找 ,他先遇 到 ,被嘲笑是 ,接着是受过他欺负的 追着 他说 ,随后又 遇到了 , 尼尔斯被 它 ,当尼尔斯来到牛棚,引得牛群 , 最后,尼尔斯无奈地爬上围墙,恰逢看见家里的 要和大雁一起飞走, 他跳上鹅背, 开启了此次旅行。
7、《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 的代表作,这是一个男孩 具有传
奇色彩的成长历险记。纵观全书,汤姆·索亚共经历了 次冒险,按 历险地点概括,分别为: 、 、
、 、以及再次到洞中寻宝,找到金币。课文是小说 的节选,主要
讲述的是第 次历险后, 汤姆和 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 后的故事,根据汤姆的叙述,我们知道他是利用
读了课文,我觉得汤姆是一个 的孩子。
找到山洞的出口的。
8、《匆匆》是我国近代著名作家 写的一篇 。课文紧扣 二
字细腻地刻画了 的踪迹,表达了作者 的 思想感情。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但这篇文章形神俱凝、条理清楚。作 者一开始提出问题: ,然后具体描述时间流逝的
特点: ,具体描述时间来去的 ,以及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 考,结尾再次提出问题: ,这是一种 的写作手法。
9、《那个星期天》选自 ,作者是 。课文回忆了自己童年的
一个星期天,母亲答应 ,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 的事。 作者以 为序,细腻地刻画了自己整整一天的 心情变化 :从早晨藏起来等
待妈妈的 ,到上午等妈妈买完菜、 做完家务的 。再到下 午等待妈妈洗完衣服的 ,直到傍晚自己无声哭泣时的 。 这是一段令人 的回忆,作者在具体细致的描写中, 真情自然地表 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10、《马诗》是唐代被誉为
达了自己 明 代的 己
追求。《竹石》是一首
的李贺的作品,这首诗作者以马自喻,表
的远大抱负。 《石灰吟》 的作者是
,这首诗表面写石灰, 实则表达自己
的决心,这三首古诗都运用了 的
的
诗,诗人以生长在岩石缝中的竹子自喻,表明自
表达方法,把诗人的志向寄寓于 、 、 等事物中。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我国革命先驱 同志的女儿 在父
亲遇难十六周年之际写的一篇 ,作者采用第 人称的叙述
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课文按 顺序依次写了以下事情: ( 2—
7)被捕前
( 19—29)法庭上
,( 8—18)被捕时 ,(30— 33)被害后
,
赞美了李大钊同志 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 者 的思想感情。
12、《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 1944 年在 同志的追悼会上所做的
演讲,号召大家学习他的 精神,从文体上说,这是一篇 。 课文先提出自己的观点:
讲的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
,围绕这个观点作者 ,二是 “人固有一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汉代文学家 说 的。“固”的意思是 ,“或”的意思是 ,“泰 山”是指高山,比喻 ,“鸿毛”是指大雁的
毛,比喻 。 这句话的意思是: 。
13、《金色的鱼钩》的体裁是 。课六讲述的是 年秋天,红军
战士在 途中,一位 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竭力地照顾 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 的崇高品质。课文按 顺序可以分为四 部分:( 1 一 2)先写老班长 ,( 3 一 22)接着具体描写老 班长 写“我”
,(23一 33)再写老班长
,最后(34)
。 ,前 ,结果两人的 写作手法说明 的道理。 。文题“金色的鱼钩”中的 “金色” 喻指
,课文讲述了 同时教两个人 ,后一个人 的事。作者运用的 14、《学弈》选自 一个人 学习效果 了 《两小儿辩日》选自 ,从体裁上说,可以定义为 。课 文讲述了孔子在东游途看见两个小孩为 的问题而 中, 争辩,第一个小孩认为 ,理由是 ;第 二个小孩认为 ,理由是 ,二人相持不 下时求问孔子,孔子 ,两小儿笑曰: 。 学了课文,我明白了: 。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体裁是 ,课文一开始开门见山 地提出
自己的观点:
。接下来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
有代表性的三个具体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三个事例分别为: 1、
, 2、
,
。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只要
3、
善于 ,不断 ,锲而不舍地 ,就能在现实 生活中 。
詹天佑是我国 的工程师,他主持修筑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干 线 。课文先介绍了这条铁路的修筑背景: ,然 后具体介绍了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遇到的三大困难: 1、
、
2、开凿隧道、 3、火车爬坡。在开凿隧道时,詹天佑因地制宜,分别采用了
和 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 在解决火车爬 坡的困难时,
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 ,最终这条铁路不满 四年全线竣工, 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地 觉得詹天佑是一个 的人。
。读完课文, 我
16、《表里的生物》的作者是 。作者小时候认为
。因为父亲的表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所以引发了“我”的好
奇 心。可是父亲 。后来,父亲把表盖拨开,我发现了里 面有一个 ,父亲告诉我: , 我信以为真, 于是逢人就说: 。 从中可以看出童年的“我”是一个 的孩 子。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
们得知玛琪十分憎恶现在的 ,因为这种学校
。故事的起因是托米发现了一
本 ,通过这本书引入 2055 年学生上学的情况。在玛琪与托米的 对话中,我
,而对从前的 充满渴望,因为这种 学校 。作者通
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 们: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教育都离不开对孩子的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