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
教研员和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以 月 日专题讲座为例
通过XX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精心联系,我们有幸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201X年广东省清远市教研员和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学习时间为7月30日至8月6日。经过这次学习,我们感觉到如此高规格、高水平的培训,令我们眼界大开,受益匪浅。华中师大的教授、武汉的教育专家的挚爱教育的情怀、使命,更加激励我们不断努力,坚守教育的本质,探索教育的规律。下面我们以8月2日专题讲座为例,谈谈这次学习的体会与心得:
上午,为我们上课的是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的肖作钧老师,上课时间为8:30—11:00。本来我们以为这个所谓的专家也就是照着PPT讲完就行的,结果我们“失望“了。
首先,这位湖北省特级教师,就扔了个“炸弹”:你们知道“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教研室教研员的?接着他侃侃而谈,又引用了文喆先生说的话,还重重强调了:你充满激情(上课),是对学生的尊重、对事业的尊重。并说了一句,其实网络发展的今天,所谓的专家也是学生,平时我有空都在学习,钻研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所以我在全国各地培训,也学了很多东西,但我学到的的东西(网络教学技术),只要别人有需要,我就给他,你得有这个胸怀。
对没错,一个人要有胸怀,而一个专家有胸怀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还能在各地紧张的培训后,在网上与有需要的老师交流、并无私的帮助他们,这种精神就值得尊重。
其次,肖作钧老师还给我们确定了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向:会应用、会下载、会上传、会制作。并无私的说,关注他的空间,会不时发各种网络教学技艺,只要有需要,他会在网上发布,给无私下载。我们觉得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把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下午,给我们上课的是叶显发教授,他是湖北教育学院的副院长、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专家组成员,他讲授的课题是《课程、教学变革》。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有三点:一是从北京十一学校的新高考之变谈起,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人生发展规划来进行开课上课,并明确指出,如果要超越自我,就要刻苦练习,这个是体现人的意志水平的,以及将来能否达到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条件。对于此点,我们非常认同,但是现在我们农村的孩子的意志力缺失,遇到一小点困难和挫折就谈放弃,以后还怎么进行人生规划,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及价值?二是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叶教授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改变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接受者、体验者、反思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所以对我们来说,要求更高了,要求教师什么都要会、什么都要去学,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我们的教育使命。三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挖掘你的学科故事。现在我们的社会是娱乐化、游戏化的社会,学生的兴奋点也随之提升,这样就对老师的课堂形成了挑战,如果我们还是就本宣科,学生都没有兴奋点,学生怎么想学?因此我们得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去找到我们的切入点,进而形成我们自己的学科故事。
总之,经过这次学习,我们对中国教育目前之现状、优势不足及今后改革的方向、世
界各国教育最新动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亦深感肩上教育责任之重,但无论如何,我们会在我们教育岗位上努力工作------路漫漫兮,吾将上下求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