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高校学生消极情绪调控的策略选择

来源:爱够旅游网
第29卷第6期 2011年12月 龙岩学院学报 Vo1.29 N0.6 Deeelllber 20l l JOILIRNAL OF L0NGYAN UNIVERSITY 论高校学生消极情绪调控的策略选择 郑桂荣 (龙岩学院福建龙岩364012) 摘要:正确对待高校学生的消极情绪并引导他们走出其阴影,这是"3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 -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学会体察自己的消极情绪:充分 认识并引导逆反情绪,拓宽心理生存与发展空间;以适宜的方式缓解消极情绪;营造浓厚的校园教 育氛围;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这是当前高校学生消极情绪调控的最佳策略选择。 关键词:高校学生;消极情绪;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629(201 1)06~0086—04 处在青春期的高校学生.心理上正经历着急剧 的变化,尤其反映在情绪情感方面,表现为情绪起 伏波动大,情感体验深刻、丰富和复杂,容易陷入情 绪困扰中,而往往出现一些影响身心健康的消极情 (1)具有冲动性与复杂性。高校学生大多处于 性成熟和性激素的旺盛时期,反射到情绪管理上极 易出现不平衡,导致喜怒哀乐无常,具有冲动性、多 变性,情绪好时,精神振奋;情绪不好时,垂头丧气; 有时因失意或其它什么不如意的事情而感到情绪 绪。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的消极情绪并引导他们 走出其阴影,这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 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 重点问题。 一压抑;有时又会因为如愿以偿而感到欣然自得。因 此.个别学生因一时冲动而进行的斗殴、自杀或杀 人事件,往往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2)具有摇摆性和弥散性。高校学生的消极情 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情绪跌宕起 、高校学生消极情绪的主要特征及表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是一种多成分、多维量、 多种类、多水平整合的复合 t7理过程,情绪的每一 次发生,都兼有生理与 t7理、本能与习得、自然与社 会等因素的交叠。一般来说,情绪可分为积极情绪 伏,变化摇摆,表现出情绪的起伏涨落。高校学生的 消极情绪还具有较强的弥散性。即一种消极情绪一 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逐渐地扩散开 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 和消极情绪,积极健康的情绪能够增加机体的抵抗 力,使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提高智力活动水平; 而消极的情绪,则是构成不良一t7理品质的成分,会 破坏中枢神经的平衡,从而引起许多生理、心理疾 病,阻碍人的智力活动。 1.高校学生消极情绪的主要特征 情绪的产生主要源于个体的需要是否得到满 足。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展已趋于成熟。 转移到其他事物中.具有相当明显的情绪的弥敖 性、迁移性。 (3)具有压抑性与高情感性。处在青春期的高 校学生是情感最为丰富最强烈的时期,同时也是… 个充满压力和冲突的时期,而这往往会导致情绪的 压抑性。相当多的高校学生常常会感到自己的情感 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据浙江大学马建青教授组织 进行的243份抽样调查材料调查统计表明:约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多元 价值观及媒体的影响。高校学生生理、心理在趋于 70%的高校学生时时感到有一种压抑感 [21 嗣时 成熟的同时.情绪也在急促变化,其中由于种种问 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困扰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由 于高校学生的社会地位、知识素养与社会文化的紧 密联系以及特有的年龄阶段上的生理状况,使得高 校学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消极情绪特征 Ill鹞 收稿日期:20l1—07一l0 处在青春期的高校学生都有高情感的需求,他们觉 得自己内心充满了情感,充满了爱,但在现实中不 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寄托,有些同学就会沉溺于虚 幻的网络情感世界不能自拔。 (4)具有文化性与可控性。社会文化对高校学 作者简介:郑桂荣,女,福建长汀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及心理健康教育。 86 生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高校学生是对社会文化变 瞬间知行能力的拓展,消极情绪通常窄化人们的知 迁最为敏感的人,他们的情绪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和特色。同时,高校学生具有 行能力。”[4151智育上的消极情绪是厌学情绪,表现 在: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缺乏耐心、缺乏 较高的文化修养,具备反省自身弱点的能力和控制 自己情绪变化的能力。一个理智强的高校学生面对 不良的情绪波动时。能主动地寻找引起情绪波动的 原因,并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波 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学习动力,读书耐不住寂寞与清苦,考试存在侥幸 与投机,满足于60分万岁。高校学生厌学情绪产生 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为社会 经济转型给高校学生理想观念、不良现象的影响、 就业等带来的消极影响:二是高校教育环境的影 响,表现在高校教育模式、教育方手段和教育内容 的落后而影响求知欲;三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 2.高校学生消极情绪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心态也更加复杂 化,他们常常会有情绪波动。但就个体而言,由于家 庭背景不同、受教育环境有别、个体素质差异等.许 多高校学生会出现种种消极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影响知行能力.主要表现在: (1)德育上的逆反情绪。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逆 反情绪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 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它是人对某 些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 展背道而驰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情绪是高 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难以得到质的提升的最 大障碍之一。高校学生中的逆反情绪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 学校、领导、教师的正面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 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 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二 是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一些先进人物被 他们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 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 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 嘲笑。三是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打架斗殴被 一些学生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 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认 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 规校纪的行为则被肆意讽刺、挖苦等。四是对思想 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有逆反心理的学 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对理论学习、政治 活动等漠不关心,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 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而对一些所谓的“社 会新闻”、“小道消息”等却津津乐道。对社会弊病、 阴暗面却过分夸大。因此,对学校组织开展的思想 政治教育活动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等不良态 度。[312“ (2)智育上的厌学情绪。“积极情绪有助于人们 经济状况好的学生不愿意辛苦学习,特困学生中的 一部分又因为须参加勤工俭学等各种因素不能安 心求学;四是高校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高校学生 正处于社会化心理断乳期.部分学生因学习压力太 大、心理负荷太重而导致厌学情绪等。 (3)体育上的懒惰情绪。高校学生在体育方面 的消极情绪体现在懒惰方面,这对于高校学生的身 体健康是十分不利的。众所周知,懒惰是人体健康 的一种腐蚀剂,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懒惰就像生 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高校学生一旦有了 懒惰情绪,就会较少参加户外活动、缺少体育锻炼, 长期以往必将使人精神不振,天长日久,生理上会 缺少一种兴奋的状态,最终导致身心疲倦、未老先 衰。 (4)美育上的浮躁情绪。现代健康理论认为身 体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一些高校学生在 生活审美、艺术审美等方面存在肤浅和浮躁情绪倾 向,他们满口“先锋”、“后现代”等时髦语言,不学美 学、不读名著,只论言情、只读武侠,除了流行音乐、 明星偶像外,其他都似懂非懂。众所周知。审美层次 不高将会造成精神生活的浮躁、低质、平面化.使生 活失去应有的深沉、丰富和多维性,导致高校学生 生活缺乏激情、陷入萎靡,甚至颓废庸俗,影响身心 健康。在美育上的消极情绪主要是由于教育观念问 题而导致家庭、学校和个人认识不够,投入太少引 起的。笔者认为高校美育的实质意义在于使学生们 的情感得到陶冶,它不仅指审美情感,还包括理智 情感,特别是道德情感,高校美育的所有课程、活动 等都应具有情感性,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二、高校学生消极情绪调控的策略选择 引起高校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多种多样, 既有外在环境的影响,又有内在的原因,并影响着 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近年来,高校教育工作者越来 越多地关注学生的消极情绪,并强化对消极情绪的 认知与疏导,当前如何更好地调控学生消极情绪, 笔者有以下几点策略选择。 1.学会体察自己的消极情绪。提高调控自我的 能力。情绪认知理论认为,对情绪事件的认知决定 了个体的情绪状态。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 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 它的评价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5196因 此,要引导学生在成长中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学 会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并且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情 绪,每次战胜自我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高校学生 本身并不比其他社会群体缺乏对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观念的认识.关键是要正确认识社会及自我。 要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应时常提醒自己注意:我 现在的情绪是消极的么?要不要调节自己的情绪等 等。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普遍开展学生的心理咨 询、心理知识讲座及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 动,给学生心理上的专业指导,提高学生情绪调控 的能力和策略应用能力。同时,针对大学生经常出 现的消极情绪。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音乐疗 法、放松疗法等多种专业形式的行为治疗室。要有 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调控好在校四年中容易出现的 消极情绪,如新生入学时,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高 校学生生活.不要寄予太高或过低期望.否则就会 感到遗憾、失望丽出现心理失衡;二、三年级时,要 帮助他们处理好激烈的学习竞争及微妙的同学、师 生关系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四年级时,要帮助他 们解决好择业压力而滋生的自卑感、茫然感等。高 校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情绪并进行合理的 自我调控,势必影响学习、生活的质量。 2.充分认识并引导逆反情绪.拓宽心理生存与 发展空间。高校学生的逆反情绪具有两方面的特 性:一是因高校学生生理、心理不断成熟而产生自 我意识、独立意识后形成的逆反情绪.二是纯粹的 逆反心理。其一般表现为不分正确与错误、精华与 糟粕一概排斥。作为教育者,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 面,不作简单的指责与否定,又要千方百计消除其 消极因素。只要我们办法得力,处理恰当,就可以使 其从消极转化为积极。一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健 康教育。要以教育者的个人品德与人格魅力来触动 并感化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及思想转变,要认真研 究逆反心理的特点,激励学生的上进心,爱护其自 尊心.满足其合理的需求,诱导其行为,消除其逆反 情绪。同时,针对高校学生的不同性格、气质,采取 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方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 88 育。思想教育和实践锻炼.严格要求与关怀体贴结 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正确的引导。二要开拓多 种途径,综合疏导纠正。高校学生逆反情绪的产生 具有相对复杂的原因,疏导、纠正这种心理要置于 社会之中,与时代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研究,应强调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综合防治。 引导他们热爱社会、热爱生活。鼓励他们正确对待 社会、自己与逆境,提高自我疏导逆反心理的决心 和能力。改变学校、社会与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 做好相互沟通,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自 尊、自强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1 3.以适宜的方式缓解消极情绪,转移心理视 线,搁置消极情绪。高校学生要学会适当地表达并 缓解消极情绪,这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体会、揣 摩。在现实中,消极情绪的缓解方法很多,有些人会 痛哭一场、有些人找三五好友诉苦一番、有些人会 去运动、逛街、听音乐、散步或逼迫自己去做其它的 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比较糟糕的方式是喝酒或 做一些自虐性的行为,甚至自杀。如,当出现情绪紧 张时.可以采用语言调节法、深呼吸法、想象放松法 等缓解方式。缓解情绪的目的在于给自己一个理清 思想的机会,让自己心情变好,更有能量去面对未 来。如果缓解情绪的方式只是暂时逃避痛苦,尔后 需承受更多的痛苦,这便不是一个适宜的方式。有 了消极情绪、有了不舒服的感觉,就要勇敢地面对, 仔细想想.为什么这么难过、生气?我可以怎么做, 将来才不会再重蹈覆辙?怎么做才可以降低不愉 快?这么做会不会带来更大的伤害?根据这几个角 度去选择适合自己且能有效地缓解情绪的方式,你 就能够控制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来控制你。心理学 研究证明.一个人心理上越关注自己的消极情绪就 会越担心情绪难以调控,越担心就会越关注,以至 于形成恶性循环。打破这个循环,必须把心理关注 点转移到现实中来,引导学生,转移心理视线,搁置 消极情绪.把心理关注点集中于把握大学的美好时 光,而拼搏进取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自己。同时,应 鼓励高校学生多交友,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活泼、 开朗的性格,走出孤寂、封闭的自我。 4.营造浓厚的校园教育氛围。培育健康向上的 高校文化。高校要进一步化解、防止消极情绪,就必 须营造一种能够“润物细无声”的校园教育氛围,培 育健康向上的高校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 养学生身心俱全的健康观和较高层次的审美观,进 而形成独特的高校精神。所谓的校园教育氛围,指 的是一种“全员性”、“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教 魅力,“德高为范”要求要加强自身修养,陶冶道德 育模式。“全员性”要求全校教职员工在对学生进行 情操,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教育时的整体配合,它并非要求学校所有的教职员 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开阔视野,提高生活品位;要磨 工一定要亲自训导、教诲,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其 练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乐观、坦荡、真诚、谦虚、自 积极的工作作风、工作方式等培育校园积极向上的 信、宽容的性格,善于与人沟通,增强“亲和力”;要 主流精神,使有消极情绪的学生能够随时感受到校 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特别要慎用行 园主流精神的力量。“全方位”指的是教育必须全面 政强制手段,防止过分依赖行政强制手段来推进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绪、人际网络等学生 生思想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德育教师 的方方面面,不能“智育压倒一切”,不能把“优秀学 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化、引导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另 生”简单等于“学习好”。要加强对校园社团和学生 一方面,专业教师要发挥各种教学手段,全面调动 正式、非正式群体的指导,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师的每一次授课都成为展示他 “全过程”则意味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三 们精华风范、人格魅力的舞台,“学高为师”要求教 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消极被动地以排困解难为 师先受教育,不断更新知识,追踪或引导学科前沿 主,而应积极主动地以引导、防范为主,从消极情绪 知识;实行教学目标管理,通过完善考试制度,改革 的诱发、产生这一起点开始投入思政工作者的心 教学方法,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习积极性,提 血。大学生是没有自主经济来源的庞大的消费群 高教学实效,在教学模式上实现“求学生学”为“学 体。研究发现。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消 生求学”。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振奋学生的学 极情绪。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心理辅导,帮助学 习热情。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 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在物质上给 授课者的总体评价。 予一些贫困学生必要的帮助支持,进一步扩大学生 助学贷款来源、资助范围及形式.鼓励学生参加暑 参考文献: 期工等“勤工俭学”,提高学生的经济收入。总之,营 [1】马建青.大学生学生情绪特征及其背景因素分析 造校园教育氛围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积淀一种健 [J].青少年研究,1998(4). 康向上的共同心理定势和行为特征.即高校文化的 [2】马建青.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丛[M】.杭州:浙江 核心——高校精神,其内涵应包括:爱国爱民爱家 大学出版社.2004. 爱校的理想观、开拓进取锐意求新的创造观、勤奋 [3】李欢宁.新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教育 刻苦严谨求实的人格观、团结工作友爱互助的人际 [J】.考试周刊,2009(36). 观、平等开放至敬至爱的师生观、遵纪守法文明待 [4】应湘,白景瑞.不同心理弹性大学新生的积极消极 情绪特征[J].心理学探新,2OLO(4). 人的道德观、意识民主学术自由的思想观。【 [5】陈兰江.当代大学生的消极情结研究[J].青海民 5.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感化、引导高校学 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生成长成才。要做好高校学生消极情绪的转化工 [6】严冰.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疏导【N]. 作,必须要有一支观念新、业务精、懂人情、善管理 光明Et报。2004—11-04(4). 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包括德育教师和专业教师, [7】庄得宝.大学生学生消极情绪分析及其对策思考 各项工作要真正体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 [J】.高等教育研究,2003(2). 文化。一方面,德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人格 [责任编辑:林清书] Negative Emo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ZHENG Gui——arng Abstract:How to deal correctly with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lead them out of the shadows is what universities should do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ently.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According to the author,students should be taught how to observe their own negative feel— ings,fully understand how to control rebellious atittudes and widen psychologica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al space.To ease the negative emotions properly,build rich campus education atmospher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aff are the strategies that control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negative emotions;strategies 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