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总题数:18,分数:46.00)
1.语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分数:2.00)
A.尽管各界对开征房产税的质疑四起.房产税改革试点仍然出台了 √ B.由于他成绩优异,所以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C.他们胸怀大志,放眼未来,大力发扬敢闯敢干.终于夺得了冠军 D.我确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A。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导致主语残缺,可去掉“由于”或改为“他由于”。C项,“发扬”的不能是“敢闯敢干”,应该是“精神”。D项,主宾搭配不当,应把“成为发达的国家”改为“达到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故本题选A。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分数:2.00)
A.有没有丰富的知识,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关键 B.我们的价值是什么,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 √
C.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国家就能保证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D.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高潮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B。A项两面对一面,可删除“有没有”;C项关联词错误,可把“就”改为“才”:D项时态错误,“正在”与“了”矛盾,可删除“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分数:2.00)
A.明天我会去拜访你,请你在家恭候
B.听说你身体康复了,我从内心里向你表示由衷的祝贺 C.我作为一个外国人,觉得北京真的很不错 √ D.我们刚一到达,就热烈地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C。A项“恭候”为谦辞,只能用于自己,可把“恭候”改为“等候”;B项语义重复,“由衷”已有“从内心”的意思,可删除“从内心里”;D项状语位置不当,应改为“就受到当地群众热烈的欢迎”。
5.①真正的友谊储蓄,是不可能单向支取的②友谊,是人生一笔收获颇丰的储蓄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谊储蓄,不光得不到利钱,而且连资本都会牺牲殆尽④而是要通过互相的堆集减轻其重量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忤耳忠言⑥是跌倒时一把竭诚的扶持,是苦楚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①④②⑤⑥③ B.②⑤⑥①④③ √ C.②③①⑤⑥④ D.②①⑤⑥④③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B。由①句中“是不可能……”,④句中“而是……”可知,④句应该紧跟①句,由此可排除C、D两项。再看A、B项,②⑤⑥为一个整体,论述友谊是储蓄,①④③为一个整体,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真正的友谊储蓄.排除A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游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抵仍旧是要用老法子来判断的,但不理的时候也有。 ①被欺负的哭着嚷着,到我或妻的面前诉苦 ②或者大的欺负了小的,或者小的竟欺负了大的 ③大的有大的主意,小的有小的主意 ④各自坚持不
下,于是争执起来 (分数:2.00) 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B。根据四个备选项,先把①②、③④分别捆绑。再看①②、③④,由事理逻辑可知,①是对②的承接,且顺序为②①;④是对③的承接,且顺序为③④。由此可排除A、C、D。故本题选B。
7.饮食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它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纳人文化领域后,饮食就被赋予了更深的涵义。尤其是经过民族文化旅游浪潮的洗礼,_______,使人们不仅仅将饮食看作是果腹的手段,而且更注重体会和欣赏饮食过程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欣赏自然与人文美景的同时,品尝目的地的特色饮食正成为旅游者新的追求和向往。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分数:2.00)
A.美食体验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B.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逐步整合 √ C.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潜力得到开发 D.饮食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B。由横线前后的内容可知.横线处要填的句子应体现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据此可排除不包含“旅游”的C、D。再看A项,文段是在讲“饮食文化”而不是“美食体验”,由此可排除A。因此本题选B。
8.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但是人类所观察到的癌症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分析这种趋势的时候,很多人会把它归结为现代食物的品质越来越差。于是时不时有人发出“某某食物致癌”的言论,总能吸引一堆眼球;如果指出这种“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_______。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分数:2.00)
A.那就更容易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 √ B.那就应该分析其关联性到底有多大 C.那也不能作为反对现代技术的理由 D.那么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往往只是初步的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A。由句中的分号可知,前后分句间为并列关系。前句的“总能吸引一堆眼球”说的是人们对“某某食物致癌”言论的反应.因此空缺处的句子所表示的含义也应是人们对前文“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这一论述的反应。B、C、D三项均不能使其构成并列关系,排除。A项的“普遍认同”恰合句意,故当选。
9.填入下边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_______,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分数:2.00)
A.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进发出来 B.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 C.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D.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 √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D。由后文的“透出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可知,空缺处的语句仍是对花苞的描写。D项的“朱唇紧闭”、“皓齿轻咬”形象生动地照应了前面的“花苞”,正确。A、C两项描写的是花开,与语境不符,错误。B项描写的不是“牡丹花苞”,明显错误。故本题选D。
10.①声波叠合积累产生的震波会对飞行器的加速产生障碍,形成音障 ②当飞机速度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 ③而当飞机进一步加速突破音障进人超音速后,飞机最前端会产生一股圆锥形的音锥,听起来如爆破一般,所以被称为音爆 ④因此,美国联邦航空局在美国境内限制超音速飞行 ⑤噪音问
题是超音速飞机的技术难题 ⑥音爆会对地面建筑产生损害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⑤②①③⑥④ √ B.⑤④①③②⑥ C.⑥②①③⑤④ D.⑥④⑤②①③
解析:解析:本题答案为A。⑥句首的“音爆”与③句尾的“音爆”构成顶真手法,因此⑥应紧跟③。同时,⑥是④的原因,故④应紧跟⑥,此三句的顺序为③⑥④,符合的只有A。 11.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 随着信息理论、计算机模拟等研究的进展,人们试图将人类学习的过程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类比。依据信息加工观点,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内在心理动作对外在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与输出。根据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这里介绍由梅耶提出的一种简化的学习过程模式。 为了更好地掌握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式,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相关的概念,如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信息被稍加注意而在头脑中保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大约30秒左右)的记忆,其容量只有7±2个信息单位。工作记忆实际上即短时记忆,是同一概念的两方面,工作记忆侧重于功能,短时记忆侧重于储存的时间。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编码进入长期记忆库,并保持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身的记忆,其容量很大,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经过复述才有可能转入长时记忆。一般而言,只有经过复述,并了解信息之间的意义与联系。这样才能产生长时记忆。 根据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式,学习者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首先产生注意,通过注意来选择与当前的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 】其他无关刺激,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的原有知识。新输人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学习者找出新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并与激活的原有的信息相联系。最后,被理解了的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起来。在特定的条件下,学习者激活、提取有关信息,通过外显的反应作用于环境。简而言之,新信息被学习者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同时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也进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显的反应。(分数:10.00) (1).本文所说的“短时记忆”指的是( )。(分数:2.00) A.容量有限的记忆
B.被稍加注意后保存的记忆 C.储存时间很短的记忆 √ D.侧重于功能方面的记忆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C。由“短时记忆是指信息被稍加注意而在头脑中保持很短的一段时间的记忆”可知,短时记忆侧重于储存时间,是指储存时间很短的记忆。C项正确。 (2).上文第二段中关于“长时记忆”,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保持时间长的记忆
B.需经长时间复述才能产生的记忆 √ C.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大
D.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处理后产生的记忆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B。B项与原文“一般而言,只有经过复述,并了解信息之间的意义与联系,这样才能产生长时记忆”不符,故当选。
(3).最后一段【 】处恰当的措辞是( )。(分数:2.00) A.忽视 √ B.隔离 C.阻断 D.对抗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A。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式是一个思维过程,对思维活动来说。用“忽视”比较准确。故本题选A。
(4).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分数:2.00)
A.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中介 √
B.学习是通过一系列内在心理动作对外在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人们可以对这个过程进行编程 C.只要通过复述,短时记忆就可以转为长时记忆 D.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储备,对于学习新知识不造成影响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A。B项“人们可以对这个过程进行编程”无中生有,排除。C项与“一般而言,只有经过复述,并了解信息之间的意义与联系,这样才能产生长时记忆”不符,排除。D项“不造成影响”表述错误,学习新知识时。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会被激活,并与新信息相互作用。A项可由短文第3段“新输入……储存起来”得出。本题答案为A。 (5).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分数:2.00) A.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可以用于探究人类学习的过程 B.注意是学习活动的基础
C.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和经过短时记忆获得的信息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新的意义 D.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主要区别在于记忆容量方面 √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D。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主要区别在于储存时间长短,而非记忆容量。D项表述不正确,当选。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 (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我们往往用肉眼察觉不到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把生物群落(动物、植物、微生物)同其生存的非生命环境(大气、水、土壤),以及生物群落内部的不同种群连结到一起,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系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系统。别以为生态系统只有一个或一种,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等级。大到整个生物圈,小到一滴水,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环境不同,生物有别,生态系统也不一样。海洋环境和海洋里的生物组成了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环境和森林里的生物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此外还有池塘、湖泊、河流、沼泽、草原、沙漠、高山、盆地乃至农田、城市等等,都可以构成类型各异、大小层次不等的生态系统。各种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不是“死”的,而是“活”的,物质和能量在不断地输入、输出,结构和功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变。但是,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又是基本相等,结构和功能又是相对稳定的。 (二)大家都知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极快。一个细菌如果每隔20分钟分裂一次,1变2,2变4,4变8……一昼夜繁殖72代,就可以获得47万亿亿个后代;36小时内传种接代108次,产出的全部菌体将能铺满地球1尺来厚!其实,为什么非要列举繁殖能力极强的细菌或者某些昆虫呢.用繁殖能力最差的长鼻子象也照样能说明问题。母象30岁左右才开始生育,一生仅产6胎,每胎仅产1仔,生育能力可谓差矣。但是,如果一切条件适宜,随便让它繁殖,后代个个成活,那么250年后,一对大象的后代就会有上千万头,比现在地球上所有活着的大象的总数还多得多!当然,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这种状况。细菌也好,大象也好,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几乎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但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它们的数量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三)是哪些因素限制着生物数量的增长?在一个生态系统里,既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又有大气、水、土壤以及阳光、温度等非生物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就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分数:8.00)
(1).根据第一段的内容,对于“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不是‘死’的,而是‘活’的”这句话,下列阐释正确的是( )。(分数:2.00)
A.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只能由生物构成 B.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会永远存活下去 C.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在不停地更新变化 √ D.任何一个生物都只能存活于生态系统中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C。分析可知,“物质和能量在不断地输入、输出,结构和功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变”是对划线句子的解释,与此相符的为C项。
(2).根据第一段的内容,关于“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 A.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命环境构成 B.生态系统由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连结而成 C.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等级 D.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D。由“各种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可知D项“基本相同”的说法错误,当选。
(3).第二段中列举细菌和大象的繁殖情况.其目的在于( )。(分数:2.00) A.说明细菌对其他生物造成的危害 B.证明生态平衡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 C.比较这两种生物在繁殖方面的差异 D.说明地球已无法承担生态失衡的重负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B。由第二段最后一句可知,第二段列举细菌和大象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故答案为B。
(4).如果给本文加一个标题,最为恰当的是( )。(分数:2.00) A.什么是生态平衡 √ B.什么是生态系统 C.生命繁殖的速度 D.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A。文章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其后用细菌和大象的例子引出生态平衡的话题,最后再说明什么是生态平衡。由此可知,文章的论述中心为生态平衡,故A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文意,适合作文章的标题。
12.每个工人的工作都经过了一种特殊的、严格的和有限的分工,这就限制了人的手、脑以及工作热情的全部发挥。工人们所负的责任很小,他们一无工具,二不拥有最终的产品,三不能参与决策,正因为这样.他们就成了整个劳动过程中一个无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一架机器中一个微不足道的齿轮。劳动成了一个强制性的劳动,而不是一个创造性的、令人满足的劳动,这样劳动就产生异化了。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要论述的是( )。 (分数:2.00)
A.工人在整个劳动过程中只起很小的作用 B.严格的分工限制了工人的工作热情
C.现代社会的高度分工是产生劳动异化的一个重要根源 √ D.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将最终取代工人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C。文段主要说的是高度分工限制了工人热情的发挥,使他们成为整个劳动过程中一个无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使劳动产生了异化。“分工”和“异化”是文段的关键词,下文应对此进一步论述,选项中与此相符的为C项,故当选。
13.对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来说,表面上看是户籍族群与非户籍族群对城市资源的争夺。其背后却受制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高校招生体制的历史遗留、社会管理的严重滞后,以及有限的城市资源承载能力。从这个意义上。异地高考不过是近20年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和区域不均衡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挑战的集中爆发。面对这样的挑战,公平诉求固然重要,探讨规则的设计则更具现实意义。下列作为选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分数:2.00)
A.大城市病:异地高考集中爆发 B.教育问题几时平
C.异地高考:公平诉求与规则设计 √ D.异地高考:一场城市资源争夺战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C。文段围绕“异地高考”展开叙述,B项的“教育问题”范围过大,排除B。由“表面上……其背后……”的表述可知,文段并不认同异地高考实质是一场城市资源争夺战的观点,排除D。A、C项相比,C项是对文末观点句的同义转述,作为标题更恰当。本题答案为C。
14.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动物也和我们人类一样,有些很难抵御香烟、酒精以及毒品的诱惑,又或者无法摆脱对药物的依赖。在澳大利亚的岛州塔斯马尼亚。生活在这里的沙袋鼠以一种令人难于置信的方式消磨时间——疯狂地咀嚼罂粟,当地神秘的麦田怪圈正是它们的杰作。有报告称,绵羊和鹿也是疯狂的“鸦片鬼”。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分数:2.00)
A.动物世界的“瘾君子” √ B.沙袋鼠对罂粟情有独钟 C.破解“麦田怪圈”之谜
D.令人艳羡的时间消磨方法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A。本题主要考查把握主题的能力。文段的说明对象是“某些动物”,其特点是“很难抵御香烟、酒精以及毒品的诱惑,又或者无法摆脱对药物的依赖\"、“鸦片鬼”。综观四个选项,最能准确概括“某些动物”特点的为含“瘾君子”的A项。B项“沙袋鼠”脱离了文段主题,D项说法本身有误。C项不是文段的主题。
15.在中国传统道德发展中,虽然出现过许许多多的道德规范,价值体系也是多元取向,十分复杂,但仁、义、礼、智总是主体,贯穿于整个中国伦理学的发展中。四者之中,“仁”是核心,其他诸德都是“仁”的运作与体现。可以说,仁、义、礼、智都是“中国四德”,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族精神。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分数:2.00)
A.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多元化体系
B.仁、义、礼、智的主体价值体系始终贯穿于中国伦理学的发展中 √ C.在四德当中,“仁”是最重要的,是核心和基础 D.“中国四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B。文段首句为中心句,由“虽然……但……”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但”之后的内容,即“仁、义、礼、智始终贯穿于中国伦理学的发展中”,B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A、C、D三项为文段部分内容。是对B项的具体说明,不能作为主旨。故本题答案为B。
16.中国的邻邦日本,正在遭受“人口少子化”的困扰。1989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7,被称为“1.57”危机。2005年,这一数字下挫到1.08,日本媒体惊呼“少子化已达危害国家兴衰地步”。与此同时,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少子化问题也在日渐浮现。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我国0到14岁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6.60%,比2000年下降了6.29个百分点,总和生育率约为1.18。人口学家惊呼:中国已步人超低生育率和严重少子化国家行列。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分数:2.00)
A.中国少子化的现象尚未引起国人的足够关注 B.少子化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 C.中国少子化程度严重.总和生育率甚至低于日本 D.我们要重视人口少子化问题所带来的威胁 √
解析:解析:此题答案为D。文段从日本少子化问题谈及我国目前也面临少子化问题,通过2010年与2000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可知我国已经步入超低生育率和严重少子化国家的行列;再由“日本媒体惊呼”、“人口学家惊呼”可知,少子化问题带来民族危机,故文段意在强调的是要重视人口少子化问题所带来的威胁。故D项当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