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武大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来源:爱够旅游网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93年武汉大学建校之初设立的培养博物学人才的格致学部,1922年成立生物学系,1978年成立病毒学系,1992年生物学系、病毒学系和生物工程中心合并成立生命科学学院。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努力,特别是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生物学家,如汤佩松、何定杰、钟心煊、张挺、高尚荫、孙祥钟、余先觉、吴熙载、杨弘远、田波、朱英国等在此辛勤耕耘,使学院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学院。长期以来,学院形成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院风和学风。

学院现设六个系(植物学与动物学系,微生物学系,病毒学系,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遗传学系,生物化学系)和两个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共享设备中心),建有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梁子湖淡水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研究基地,拥有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动植物标本馆。

学院现有教职工181人(其中教师9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6名(含特聘教授4名、讲座教授2名),珞珈学者5名(含特聘教授4名,讲座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湖北省创新团队2个,教授46人(含博士生导师44人),副教授28人。学院每年招生博士生约100名,硕士生150名,本科生约150名。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1993年获准建立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2年获准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微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分子生物学3门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病毒的感染与控制、植物与动物的发育生物学2个项目为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

物与动物发育生物学创新平台是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的2个科技创新平台;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生科院具有一流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条件,包括质谱分析仪、电子显微镜、蛋白质互作分析仪、膜片钳、高通量序列分析仪、微量热分析仪、超速离心机等大型仪器。生科院拥有2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实验与教学大楼,建有全国高校中第一家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P3实验室)和细胞和微生物材料保存量亚洲第一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作为研究型学院,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直秉承追求卓越的办院宗旨,提供一流的教学服务,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生科院的毕业生以其素质高、基础厚、创新性强赢得海内外的赞誉,很多人已经成为欧美主要大学的终身教授。生科院具有从事创新研究的优良传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原生物系汤佩松教授就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和Science不断发表学术论文;我院杨弘远院士八十年代创立的植物离体受精技术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学院又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众多在欧美国家学有所成的年轻学者加入到生科院建设的行列,学院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不断获得重要奖项,如杨弘远院士主持的“植物性细胞、受精及胚胎发生离体操作系统的创建与实验生物学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朱英国院士主持的“中国水稻农家品种马尾粘败育株发现与马协CMS(马协A)选育和利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3)。目前全院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断进取的姿态,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为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的进步、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武汉大学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