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扩展教师

来源:爱够旅游网


高三语言运用之扩展训练

姓名: 班级: 制作人 三组 审核人 时间 2016年3月 日 教师寄语:天不再与,时不久留。 “扩展语句”作为高考语言表达与运用的重点,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就是要求考生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联想、想象等,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将话说得生动、形象,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解答时,首先要保持句意的基本面貌,切不可丢掉原句另起炉灶,还要按照或明示或暗示的要求,紧扣题干规定的重点,做到合乎情境,思路清晰,表达准确。此类题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 考向一 情景阐发型 这种类型的扩写一般是给出一个中心词或几个情景信息词,并设定一个情景,然后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要求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 [典例剖析] (2014•江西高考)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话,描写春节期间的某个场景。 (1)集中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2)运用疑问句和排比修辞表达情感。 (3)最后一句能概括全段内容。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解析】 本题考查片段作文(微作文)写作的能力,涉及句式、修辞手法、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完成此题应注意:一是描写性,不要写成议论性或说明性的文字;二是落实题目中的每项要求。 【答案】 (示例)期待已久的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这时候,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观赏漫天绽放的烟花了。远处已经传来一声声巨响,我们还等什么呢?赶快到户外融入梦幻般的世界吧!看啊,一支支烟花喷向夜空,在空中缤纷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使整个夜空流光溢彩,使大地上的万物绚丽夺目。“嗵!”地面上又升起一个通体发光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似仙女玉手播撒的片片花瓣,似从天而降的粒粒明珠,似漫天飞舞的只只蝴蝶,它们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美不胜收。 “嗵!嗵!”瞧,那边升起了“天女散花”;看,这里出现了“孔雀开屏”!那么多烟花争先恐后地蹿上夜空,天空中顿时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这是多么热闹绚烂的除夕! [方法归纳] 情景阐发“三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目的要求 分析题目的要求,尤其要逐点分析那些明确具体的要求,这些往往是答题过程中的易漏点和得分点。 第二步:探究情景设定 探究情景设定的具体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寻找扩展点,进而搜集语言材料,依据特点组织答案。 第三步:检查分析组织的答案,看是否符合显性和隐性要求 所谓“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限制扩展时必须具备的条件;所谓“隐性要求”,是指题干中没有明确指出,而隐含在所提供的具体语境中的要求,如体现什么样的感情色彩,表现什么样的情、景、理等。这是考生容易忽视的地方。 [对型训练] 1.以“秋天•思乡”为背景,以“色彩”为重点,扩展一段话,要求字数不少于100字。 【解析】 这种类型的扩展,关键在于对扩展要求中所蕴含的隐蔽信息的捕捉、挖掘,题目中明确的信息有:①“秋天•思乡”决定语段的抒情氛围;②“色彩”明确了描述的对象的特征;③运用的表达方式应以描写为主。 【答案】 (示例)①一枚枚火红的枫叶,向人们宣告着秋的到来。异乡的秋,让我想起家的温暖。那橙黄的色彩,就像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般醇香。抬头看,蓝蓝的天空没有一朵白云,显得空旷旷的,就像我那漂泊的心找不到家的温暖。一阵阵秋风吹过,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落下来。或许我就是那黄黄的树叶,被风吹落在离根很远的地方。可又有谁知道,我对“根”那绵绵无尽的思念呢? ②秋天到了,在秋天这个季节里,花草树木脱去了浓浓的青装,换上了深黄色的外套。在路旁,一片片叶子被秋风无情地扫落,落叶给大地铺上一层黄色的地毯。此时,我心里有点惆怅,这惆怅道出了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这惆怅表露了一个游子对亲人的思念,我不禁唱起了家乡的歌谣,歌声伴着落叶在风中飘荡。 2.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感情”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情景一:第一次独立远行 车站上 我 感情 情景二:在课堂上 老师突然点明表扬 我 感情 【解析】 本题要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增加描写性的内容,并且要强化细节性特征。 【答案】 (示例)情景一:第一次独立远行,在陌生的车站上,我的感情如涌动的潮汐,翻滚不停;如猛烈的骤雨,下个不停;如漫天的飞雪,飘个不停。 情景二:在课堂上,老师突然点名表扬思想正在开小差的我,我的感情如骤起的波澜,是高兴,是惭愧,还是内疚?道不清,说不明。 考向二 联词成句型 该题型往往要求运用所提供的几个词语,发挥合理想象,揣摩词语之间的联系,创设一种情境写一段情景交融的话,或阐发一种哲理。有的要求围绕某个中心,有的要求有明确的重点,还有的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 [典例剖析] 1

(2012·浙江高考)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解析】 本题以组词成句的形式考查扩展语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应首先确定扩展的中心对象是“银杏树”,然后,把其他的几个词语糅合进以“银杏树”为描写对象的句子中。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描写性,不要写成议论性质或说明性质的文字;二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三是注意字数上的限制。 【答案】 (示例)曾经在春夏时节欢唱、摇曳的银杏树在初冬疾风骤雨的侵袭下,枝叶凋零,如同干瘪的老妇人。 [方法归纳] 联词扩展“三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目,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明确题干中的具体要求,包括陈述对象、感情倾向、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及字数限制等。如例题题干中的“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第二步:探究特点,分析关系 考生要明确词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来寻找解题的突破点,进而组织语言,完善答案。如例题中的四个词语“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首先,应该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初冬”时节,“银杏树”这一陈述对象,经受了“疾风骤雨”的洗礼(情景)后“凋零”(事件的行为结果)。其次,“银杏树”是设置情境中的描述主体,也是扩写的重点。 第三步:检查分析,完善答案 考生组织出答案后,还要检查一下题目中的要求是否都一一落实,有无遗漏的地方。如例题,组织出答案后,要检查一下答案是否落实了题干中运用描写性的文字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要求,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 [对型训练] 1.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字。 【解析】 题目给出三个词语,提供了一个情景,让考生运用合理的想象,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蛙声”让我们想起“夏夜”,想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情景,由“银河”想到夜晚,想到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由“树影”想到月光下的情景,想到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扩展时还要注意“情景交融”,也就是说运用三个词语描绘景色的同时,还要流露出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或喜悦,或陶醉,或向往,抑或迷茫、怅惘、哀婉,只要与所绘景色相吻合即可。 【答案】 (示例)在斑驳的树影下,形单影只的我抬头仰望天上的银河,那里群星闪烁,仿佛在不停地询问着:“为什么只有你一个人了?”是啊!我和我的伙伴们曾经伴着喧闹的蛙声,一起对着银河诉说心中的烦恼、快乐和对未来的憧憬。如今,已经毕业的我们早已天各一方。你们在哪里呢,我的伙伴们? 2.根据要求,分别写一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三个词语,词语顺序可以不分先后,且字数在20到30字之间。思想健康,语意连贯。 想象 雾 倾听 (1)表现“欢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忧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中提供了两种情景,扩展时要根据规定情景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使这些情景变得生动形象,丰富饱满;只要与这两种情景相一致,且分别融进提供的三个词即可。比如用三个词表达欢快情绪,可设想一个自然环境,在白雾缭绕的林间,倾听大自然的声响,心的愉悦„„表现忧愁可运用比喻,写一个人心头的迷雾,心的沉重„„ 【答案】 (示例)(1)我们的想象也随着林中的雾气弥漫开来,虽然到处朦胧,我们依然能遥看瀑布,倾听泉声,品嗅百草…… (2)倾听着泉水幽幽的哀鸣,蒙着愁绪不结的雾气,你说,我们忧郁的心中怎能容下想象翅膀的翻腾。 考向三 鉴赏理解型 这种题型一般指对古诗名句的扩写,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对题目中所给句子进行扩写。简单地说,就是把诗句改成散文,当然原诗句的格调、主旨、意境不能改变,要有合理且丰富的联想、想象。 [典例剖析] (2013•天津高考)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2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 【解析】 本题考查扩写语句和仿写语句的能力,要注意题目要求——散文、限60字内,还要注意扩写的重点。扩写时,要符合语境,展开想象,语言优美。 【答案】 (示例)带着新翻的泥土气息,风儿吹来,我顿时清醒,新的一年,新的希望?让春风把自己的心声吹向天空——幸福的取得需要努力,这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方法归纳] 鉴赏理解“三步走” 第一步: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的基点 扩展基点即原句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有待“丰富”的内容。 第二步: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 扩展语句要仔细阅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充分考虑语境对陈述对象、语意语气、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制约,明确语句明示或暗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 第三步:展开联想、想象,适当添枝加叶 明确了扩展方向之后,要展开想象,复原原句所创设的情境,进行合理扩展。或列举,或补充,或承接,或修饰,或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述事物。 [对型训练]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解析】 注意几个要求:描写景物生动,表达悠然之情,100字内。 【答案】 (示例)山苍莽绵延,直到天边。山之巅,几缕如丝带般优柔的轻云飘荡着,给山增添了几许灵动与绰约。山腰上,一片苍翠中隐约透出几点秋叶的暗红。山脚下,田园里劳作了一天的农人正荷锄沿秋草满径的小道悠然归来。 2.扩写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中的首句,要求能够描绘出这句话的意境。 【解析】 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氛围,扩展时,要突出这一意境特点。描写时可以从形、色、光、神四方面入手,所写的句子是否有意蕴关系到扩展的好坏,语言要生动且有文采。解答此类题要注意:①准确表达原句的语意及内涵情感,所扩写的内容要能符合材料的中心与情感基调;②根据语意,构造合理的情景;③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 【答案】 (示例)一轮明月倒挂在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泛着皎洁的月光。时而,有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月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那银盘飘忽,好似一朵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却也只能欣赏,不能把玩。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 【解析】 本题以图画的形式考查语言运用鲜明、生动的能力。描述画面要抓住画面特征,准确描写画面中的场景,并结合“巷口”这一名称,围绕“盼”字,将这幅画中的场景描写出来。表达要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并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 (示例)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 [方法归纳] 话题阐发“三步骤” 第一步:把握主题,确定扩展方向 这类题在题干中已限定了扩写句的中心,答题时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话题去扩展。 第二步:理清思路,确定语段层次 由于扩写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丰富的过程,所以在确定扩展方向之后,应当合理安排段落层次。可以是总分、总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类比、递进等内在的逻辑关系。续写部分要与原句原段衔接自然。 第三步:选用手法,组织语言作答 续写时要严格围绕被续写的内容,不能另立话题,可以选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可以借助举例、对比、因果推论法等来增强语言表现力。如“温情脉脉的善良更能温暖我们的内心,成为我们这个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前进的推进剂”,就巧妙地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对型训练] 1.请以“彩虹”为话题写一段话,或描绘一个画面,或表现某种哲理(二者只能选其一),不少于40字。 【解析】 描绘画面,可适当添枝加叶,把彩虹臵于某一特定的环境中,形成一个优美的意境。而表现某种哲理,则需分析“彩虹”的形象特点,挖掘其虚无、迷人、多彩等角度的寓意,写出符合字数要求的通顺句子即可。 【答案】 描绘的画面:①故乡的天、故乡的云总是给人一种遐想,尤其是雨过天晴,那彩虹总是挂在天际,赤橙黄绿青蓝紫,缤纷迷离,将我带入梦幻般的境界。②雨停了,天边出现一道迷人的彩虹,它那斑斓而缤纷的色彩,为澄澈的天空更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美丽。 表现的哲理:①雨后彩虹借白云为衣,借阳光为裳,虽然有绚丽迷人的外表,但其本质终究是飘浮的水汽,注定只能昙花一现,难以永恒。②虽然没有长江一泻千里的激越恒久之美,却向人们燃烧刹那的精彩;虽然没有太阳普照万物之光,却向人们奉献自然的缤纷。 2.根据下列两种场合,以“微笑”为话题,分别扩展为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场合一:课堂上 老师 微笑 场合二:病房里 护士 微笑 【解析】 ①确定“微笑”是扩展中心。②思考同一扩展点在不同情况下存在哪些角度的不同,这个角度就是扩展中心。③题目所给词语是从地点、人物、情态三个角度提供的,而老师在课堂上的微笑和护士在病房里的微笑,其作用是不同的,那么“微笑的作考向四 话题扩展型 话题阐发型扩展是指给出“主题”或“中心句”,或是一段新闻材料、一幅图画,要求对其进行阐发的一类试题。 [典例剖析] (2013•湖北高考)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 3

用”就是扩展时所要表现的中心。 【答案】 (示例)场合一:课堂上,老师的微笑像温暖的春风,吹散了我心头自卑的阴影,使我扬起奋斗的风帆。 场合二:病房里,护士浅浅的微笑像一支悠扬的乐曲,拨动了我曾一度低沉、苦闷的心弦,让我感受到阳光的灿烂、生活的美好。 仔细分析理解语段,准确把握语段主旨、语体特点,以此为扩写源头确定扩写的突破口,搞清整个语段或句子前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例题中要紧扣“‘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这个语脉。 第三步: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使句子更加丰富充实,形象生动。考生要结合自己对补充或续写语句的理解,展开合理的想象,谨慎地选词造句,完成答案的整合。 第四步:检查分析,完善答案 检查扩展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意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对型训练] 1.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解析】 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只能从曹雪芹、贝多芬、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 (示例)①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②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③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2.由下面一段文字进行联想,用反问句的形式和抒情的笔调,续写一句结束语。 太阳露出笑脸,树梢上一抹朝霞,田野里绿茵茵的秧苗又悄悄地抽出一片片嫩叶,新叶上挂着晶亮的小水珠,水珠在朝阳的映照下,一闪一闪的。我无限深情地凝视着眼前的景色,再看看身边这群少先队员,不禁想到____________ 【解析】 续写时,一定要把握整个语境,把太阳初露、秧苗新绿的寓意与少先队员联系起来,从象征、类比的角度进行续写。注意运用反问句式。 【答案】 (示例)这些新时代的幼苗,不也正在阳光雨露的照耀滋润下茁壮成长吗? 考向五 补写续写型 此类题目,常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考生能根据试题提供的具体语言环境补写或续写一句话或一段话。续写或补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中心一致,语境和谐,语言风格一致。最关键的是要符合题干所规定的要求。 [典例剖析] (2014·四川高考)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 (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方法归纳] 补充续写“四步骤” 第一步:读懂题目要求,准确辨明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题干中的要求点可以明确为:①紧扣画线句的观点;②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③运用排比修辞手法;④不少于60字等。 第二步:要把握所提供文段或文句的语脉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