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校管理总结

来源:爱够旅游网


在享受工作的过程中提升职业幸福感 (修改稿)

——我的民主管理追求

天授小学 朱亚琴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作为校长,只有依靠教师、发展教师,让教师真正地热爱教育,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回顾自己十年来的学校管理工作,“民主治校,让教师享受工作,激发职业的幸福感,实现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下面是我的思考与实践:

一.以身作则——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

“以身作则”,就是以自己的行动做出表率。我时常提醒自己:

不要当了校长,就忘了教师的本色。我与老师们有缘走到一起,大家同心、同行、同乐,结伴成长。当校长以来,我最深切的体会:最好的教育是感染力,最好的管理是示范力。这就是说“身教胜过言教”。我经常进行两方面的换位思考:(一)、我希望领导能带给我们什么?那我把这些先带给老师;(二):我希望老师们带给学生们什么?那么我也先把这些带给老师们。老师们看着我,我不能懈怠。上课、找学生谈心、和学生一起大扫除、处理突发事件、家访……虽然很辛苦,但是心里很踏实、很快乐。每学期,我总是带头上公开课,研究课。

我希望老师们尽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和他们交朋友。我也经常把学生请到我办公室聊天。每到教师节上班时,推开办公室就会看到桌上堆放的贺卡、小礼物,每当此时,我

总觉得很幸福,因为我希望成为孩子们不怕的校长。

有了率先垂范的行为,就能够理直气壮地引导老师们了。我曾发现这样一些现象:面对学生的热情问好有些老师没有回应;升旗仪式上站得最端正的是学生,而一些老师却散漫随便;学生的书桌要求整齐而有的教师讲台、办公桌上较杂乱……于是,我在全校会议上严肃地说:“每一个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资源,都是课程。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应先做到。”如今,学校里的老师都是文明规范的表率。

二.以人为本——让教师乐于进取和创造。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和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激发工作的激

情,尽可能让每个人看到自己精神发展的空间与前途。在我看来,教师的激情与活力来自对职业的认同、对成功的体验、对成长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

1.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每个人只要想做好,就可以做好!”校长要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帮助教师成长,满足其成功的愿望,是最大的人文关怀。每学期,我在安排工作岗位时,会兼顾到每个教师的个人需要,让老师们提建议,只要合理、可操作,我都会采纳。惠山区举办艺术节,我发现刚调来的英语老师童闻指导学生剪纸“有一套”,我找她谈话:“这次比赛我们要全力以赴,争取获奖。”她设计纸样,示范指导,指导的学生获得了一等奖。以后的获奖“一发不可收拾”:在无锡市禁毒宣传艺术作品征集中,她指导的两件作品获得了纪念奖;辅导区元旦双语文艺汇演,她指导的节目连续两次获一等奖;今年1月,她在辅导区英语口语比赛中,又获一等奖。

通过“兴奋点”的点燃,老师们的激情发自内心的激发起来了,内在的动力挖掘出来了。

2.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每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和主题都不同。作为教师应该具有“永远憧憬明天、持续不断学习”的品质。只有在不断的阅读学习中,我们的视界才会开阔。课改以来,我校的学习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是全校教师集中起来,一人读文章,其他人听,读完就学完。如今是由骨干引领,按学科分组。万玉玲负责语文组,蒋静燕负责数学组,齐坚星负责英语组。学习形式也多样:(1)理论学习。要求教师写随笔,边读边思再交流,这样促进教师更好的观察、探索、思考以及阅读。(2)案例分析。将学校公开课、研究课拿出来,让教师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3)开展读书交流会。将平时个人阅读中的所感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大家的智慧得到碰撞,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3.让观念得到转变。

观念决定着行动,观念上没有想通,再多的规定也都是形式。课

改初期,教师们在经历了激情后陷入了困惑与迷茫期。有些教师认为课改是“穿新鞋,走老路。”这个时候,我向教师们传达了这样的观念:其一,改革总是有痛苦的,它会让人失去一些习惯了的、令人舒适的东西。要改革必须要跟自己内心的习惯势力作斗争。只有反思自己、不断超越的人,才能适应时代并有所作为。其二,当学生还没有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时,孩子们不能瞬间就从过去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需要时间,要有耐心,一定要相信学生是天生的优秀学习者,这个观念不能动摇。在正确观念的指引下,老

师们逐渐走出了课堂的尴尬。

4.让青年教师“走出去”。

这些年,我校一直是辅导区青年教师所占比例最多的村小。曾有

一段时间,11位教师中有9位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为了让青年教师更快的成长,成为课改的骨干、中坚力量。我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多读书多思考,提高业务素养。另一方面是给她们搭建更多的平台,提供更多“走出去”的机会,让她们体验到归属感、成功感。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回来搬课、交流;每逢辅导区、惠山区会课比赛,我组织全校力量和执教者一起集体备课、安排试上,听课修改,使上课老师减轻压力、充满自信。我校的万玉玲、蒋静燕、齐坚星均代表辅导区参加过区会课比赛;蒋静燕、齐坚星、童闻均获得过辅导区会课一等奖的好成绩。青年教师在成长,他们需要更广阔的舞台,我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评比。如今,蒋静燕已是区教学新秀,并申报了市教学新秀;齐坚星是辅导区教学能手,并申报了区教学新秀;万玉玲是辅导区教学能手。还有很多从我校走出去的青年教师,他们都已成为辅导区的骨干教师。我校成了名副其实的辅导区“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

三.以规治校——在减负中奏出高效的旋律。

“以规治校”,就是用制度和规章治理学校,是在微观层面上体

现与民主精神息息相通的法治精神。邓小平同志20多年前就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在我校,每一个新制度的产生,都要让大家参与讨论,一旦形成,大家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2009年江

苏省“五严”规定出台,我在学习时读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就是 “减负增效”。于是在组织全校老师学习讨论时,我没有过多的纠缠于“不能怎样,不能怎样”,而是让大家思考:不能挤、不能占,短短课堂40分钟你准备怎样提高教学效率?大家经过讨论,认为:第一,不断学习,拓展自身知识。想要上好一堂课,除了本身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丰富的阅历,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吸引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备课之余,要多读书,多看报,注意不断积累,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老师。第二,充分备课,优化教学设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光要备课本,也要备学生,在熟悉这两者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巧妙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就连周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了保证质量,也分散安排课务。现在我校每位教师都能严格执行“五严”规定,大家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钻研业务和课题研究上面,近几年辅导区教学质量检测,我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实践证明,好的规范的形成不是在“堵”而是在“疏导”, “五严”规定给我们带来了教育规范的春天。

学校是什么?它不是那些建筑,也不是那些奖牌,它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与学生。让教师享受学校,多获得一份尊重,多获得一次成功,获得一种职业的幸福感,那么学生就会获得幸福的人生,这就是我—— 一个校长的职责和追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