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中国健康教育2018年4月第34卷第4期

•调查研究•

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Effect of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in seni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符瑜,吴少敏,卢海兰

FU Yu, WU Shao-min, LU Hai-lan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急性加重人院、

呼吸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一 2016年6月选取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老年C0PD患者,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干预组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实施健康教育措施,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 性、急性加重人院、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干预时间为3个月,随访期为12个月。结果出院后4个月,干预组 的基本用药知识、定期复诊依从性、规律服药依从性、家庭氧疗依从性知晓率分别为66. 7%、83.3%、86. 7%和 65.0%,均高于基线时期知晓率(P <0.05);干预组患者在12个月总计报告COPD急性加重的人次为331人次, 低于对照组的 425 人次(P<0.05);干预组 4 个月后 FEV1 为(2.72±0.52) U FEV1/FVC 为(0.70±0.2〇)% 均相比基线时的(2.32±〇. I5) L和(0.52±0. I8)%得到改善(P<0.〇5), 6MWT无显著变化;干预组出院4 个月SGRQ生活质量评分为(52.3±15.9)分,相对基线期的(58.5±17.8)分有所改善,其中活动评分和影响 评分分别为(70.1 ±9. 8)分和(36. 5 ±11. 9)分,较基线评分显著降低;12个月后干预组的影响评分为(39.5 ±16.8)分,相对基线期的(58.5 ±17.8)分相比,显著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个 体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老年COPD患者自护能力,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

健康教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随机对照试验

【文章编号】1002 -9982 (2018) 04 -0367 -05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

DOI: 10. 16168/j. cnki. issn. 1002 -9982. 2018. 04. 0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是老年人群常见

COPD防治协作组1998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诊断标准[4];②年龄60 ~80岁;③病程大于1年, 为

的呼吸道疾病,患者表现为气流受限,病情反复发 作,肺功能减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劳动及正常生

COPD急性缓解期;④均于知情同意下参与本研

COPD患者自我管

理能力在改善COPD患者病情,提高COPD患者治

活[1_2]。目前多项研究表明[3],

疗积极性及主动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针 对老年人

究;⑤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具有独立的听说读写 能力。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智力障碍及器质性 精神疾患者;②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中途转院或 放弃治疗者;④居住地与研究医院的距离在20 机分为观察组(《 = 60)、对照组

COPD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其

km

对疾病的认识及自我管理能力对改善疾病预后十分 必要;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对60岁 以上老年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科学评价健康 教育措施对改善

以内。根据病案号,采取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随

U = 60)。

1.2.2干预措施2组患者均实施平喘、抗感染、 止咳、化痰、吸氧等常规性治疗及雾化吸入治疗。 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一般健康宣教,告知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注意要点,出院时给予患者出 院指导。

COPD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呼吸

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5年6月一2016年6月期间,选取 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老年1.2

方法

COPD患者。

干预组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与自我健康管理方 案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从入院至出院后3个月,随 访观察时间至出院后12个月。干预形式:①个体 化健康教育讲座及手册: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

1.2.1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

【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海南海口 570311 【作者简介】符瑜(1985 _),女,海南海口人,大学本科,主管护

师,主要从事癌痛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

COPD疾病基本知识、辅助呼吸训练指导、身体活

动强度指导、生活方式(饮食、戒烟、心理等)、 急性加重的应急处理、家庭氧疗指导。住院期间每

• 367 •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April 2018 , Vol. 34 , No. 4

天安排i

次不同主题的床边健康教育;②门诊复诊 健康教育及电话随访:出院后3个月内由复诊接诊 医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答疑;由专科护士进 行个体化电话干预:患者出院第1〜

4周每天1次,

第5~8周每2天1次,第9~12周每周2次,要求

每次电话讲解时间不低于20

min,每次随访要求随

访护士为患者讲解自我健康管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了解患者身心状况、用药情况、生活方式情况等, 督促患者及其家属学习健康教育手册的内容并做好 记录。健康教育手册附赠DVD光盘,对操作类指

导附有视频示范和讲解,提供给患者及家属日常学

习;

COPD居家护信息记录表、用药情况记录表、

氧疗记录表另附其后;手册采用大号字体、彩图、 动画的形式让患者通俗易懂;出院3〜12个月为随 访期,随访(复诊或电话)频率为1次/月,主要 对患者的用药、住院、病情等进行了解,并对患者 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1.2.3评价方法2组研究对象入院后做基线调 查,采取问卷调查和病例记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情况、过去 3个月遵医嘱治疗情况(包括用药、氧疗、复查情 况),并进行肺功能检查FEV1、FEV1/FVC、

6

MWT,入院当天进行1次生活质量表调查。干预

组干预期为入院开始至出院后3个月,分别在出院 后4个月、出院后12个月进行2次效应指标的测 量,包括:①C0

PD基本知识知晓率:共20个题

目,涉及C0PD的用药、环境暴露、饮食原则、身

体活动4个方面,每个方面5个问题(5分/题), 每个方面的问题回答正确80%以上视为知晓;②治 疗依从性:包括定期复查依从性、用药依从性、氧 疗依从性。用药和氧疗情况根据按月随访记录和患 者自我记录综合判断,根据出院(复诊)医嘱,患 者能够做到按医嘱按时复查、服药、氧疗的频次达 到医嘱85. 0%以上视为具有依从性;③12个月内 急性加重及再入院情况:计算2组患者12个月内 因急性加重总人次数,及因急性期发作而导致的入 院人次数;④呼吸功能和活动能力:患者入院后、 4个月、12个月随门诊复诊时,应用

HXSYECA -

01呼吸作用测定仪测定2组患者1 s用力呼气量

FVC(FEV1)、第1 s用力呼吸气量/用力肺活(FEV1/ )和6 min步行实验6 MWT (m);⑤生活质 量:米用 SGRQ ( St George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5] 量表进行测量,包括 76 个题目, 3 个维度

• 368 •

(呼吸系统症状、身体活动受限、生活功能影响), 满分100分,分数越低代表生活质量越高,量表测 评经过培训的护士在患者门诊复诊时(4个月、12 个月)测试。

1.2.4统计分析应用

SPSS 19.0软件,对数据先

行正态分布检验,2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生活质 量评分以斤^)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率分析 采用x

2检验,以尸<〇. 〇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般情况干预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为60~78岁,平均年龄(65. 8±2.7)岁;病 程1〜3年,平均病程(1.9 ±0.4)年。对照组, 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为63 ~80岁,平均年 龄(66. 2 ± 3.2)岁;病程1 ~ 3年,平均病程 (1.4 ±0.4)年。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_般情况

调查内容

干预组

(n对照组

, - 60)(n, - 60)

值P值

性别[«•(%)]

0.033

0. 855

男30(50.0)30(50.0)女

30(50.0)30(50.0)年龄(岁)65. 0± 2.766. 2 ± 3. 20.7400.461病程(年)1.8± 0.31.9± 0.42.6620. 127吸烟[«•〇)]

15(25.0)14(23.3)0.0450. 831FEV1(L)

2. 3 ± 0. 22. 3 ± 0. 30.4380. 6626MWT(m)312. 5 ±12. 2312. 1 ±10. 80.2140. 831FEV1/FVC(%)

0. 5 ± 0. 2

0. 5 ± 0. 1

0.272

0. 786

2. 2 2组患者COPD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出院后4个月,干预组基本用药知识知晓率高于基线时期; 出院后4个月,干预组环境暴露因素知识知晓率高 于对照阻,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〇.〇5),

见表2。

2.3出院后4个月内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复诊、用药、氧疗依从性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第4个月复诊时的回顾性评价结果 显示,干预组的定期复诊依从率、家庭氧疗依从率 较基线均有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

< 〇.〇5);对 照组的复诊、用药依从率也较基线有所提高(P

< 0.05)。见表3。

中国健康教育2018年4月第34卷第4期

表2 2组患者

干预组

调查内容

基线

基本用药知识常用药物种类抗生素的使用用药剂量服药时间急性期用药

环境暴露因素(含烟草)吸烟危害

常见的室内环境暴露环境污染诱发因素个人防护饮食

食盐摄入量优质蛋白膳食纤维蔬菜水果摄入饮食口味身体活动日常活动量不适宜的运动急性期的身体活动注意事项活动地点的选择

26(43.3)35(58.3)20(33.3)13(21.7)20(33.3)30(50.0)48(80.0)55(91.7)34(56.7)35(58.3)14(23.3)45(75.0)40(66.7)33(55.0)14(23.3)25(41.7)33(55.0)40(66.7)30(50.0)20(33.3)38(63.3)36(60.0)26(43.3)45(75.0)

4个月40(66.7)45(75.0)40(66.7) *18(30.0)29(48.3)42(70.0)55(91.7) *57(95.0)45(75.0)40(66.7)20(33.3)50 (83.3)45(75.0)39(65.0)18(30.0)29(48.3)26(43.3) *46(76.6)40(66.7)30(50.0)44(73.3)40(66.7)33(55.0)49(81.7)

•调查研究•

COPD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 )]

对照组

x2值

5. 6900. 02812. 0330. 6952. 2070.4802.4670. 1393. 7040. 5681. 0250. 8080. 6450. 8680. 3830. 3031. 2001. 0252. 7772. 7770. 9620. 3223. 3180.441

P值

0. 0170. 866<0. 0010.4040. 1370.4880. 1160. 7140. 0540.4500. 3110. 3680.4210. 3510. 5350. 5810. 2730. 3110. 0950. 0950. 3260. 5690. 0680. 506

基线28(46.7)36(60.0)18(30.3)17(28.3)21(35.0)33(55.0)45(75.0)50(83.3)35(58.3)34(56.7)18(30.0)46(76.7)48(80.0)40(66.7)16(26.7)23(38.3)37(61.7)39(65.0)32(53.3)33(55.0)35(58.3)33(55.0)18(30.0)45(75.0)

4个月33(55.0)40(66.7)25(41.7)23(38.3)30(50.0)37(61.7)44(73.3)56(93.3)40(66.7)43(71.7)23(38.3)50(83.3)45(75.0)37(61.7)20(33.3)29(48.3)38(63.3)42(70.0)35(58.3)39(65.0)40(66.7)37(61.7)23(38.3)50(83.3)

x2值

0.5330.3221.3040.9372. 1820.3080. 0002.0210.5692.3200.5920.4680. 1910. 1440.3570. 8480.0010. 1510. 1350. 8680.5680.3080.5920. 808

P值

0.4650. 5690. 2530. 3320. 1390. 5781. 0000. 1550.4500. 1270.4410.4930. 6610. 7030. 5500. 3571. 0000. 6960. 7130. 3510.4500. 5780.4410. 368

注:*与同期对照组相比,p<0.05。

表3 2组患者基线与随访4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

姐刀

U

定期复诊依从性基线38(63.3)34(56.7)312〇■

〇.576

4个月50(83.3) *40(70.0) *4.4440.035

规律用药依从性基线45(75. 0)41(68. 3)0.3690.543

4个月52(86. 7) *47(78. 3) *0.9230.336

基线

家庭氧疗依从性

4个月39(65.0) *26(43.3)4. 8330.027

干预组 对照组

28(46.7)30(50.0)0.0330. 855

X2 值

P值

注:*与基线自身比较,P<0.05

2. 4 12个月内2组患者急性加重及再入院率比较干预组患者在12个月总计报告

6

MWT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表4

随访12个月期间2组患者

与再住院情况比较

>

COPD急性加重的

〇. 05)。见表 5。

人次为331人次,低于对照组的425人次,在急性 加重时干预组90. 0%的患者报有严重的呼吸困难, 对照组92. 0%

COPD急性加重

x2值

0. 102

(P > 0. 05)。在干预组总计331人

调查内容

次急性加重中,有102人次入院治疗(30.8%), 对照组总计425人次急性加重中,有174人次入院

干预组331

对照组425

P值

0.4300.950

COPD急性加重总人次数

急動卩重入院的频率(次/年)

(P <0.05);干预组住院总天数 603 d,低于对照组772 d。见表4。

治疗(4〇.9%)

2.5 2组患者在出院后4个月、12个月的呼吸功

COPD急性加重入院人次数102(30. 8) 174(40. 9)0.620

容12為3

再入院率(%)住院总天数(d)

30(50.0)24(40.0)6(10.0)36(60.0)603

25(41. 7)23(38. 3)12(20. 0)42(70.0) 0.915772

0.338

FEV1、FEV1/FVC相比基线均得到改善(P < 〇. 05);随访 12 个月后,2 组 FEV1、FEV1/FVC、

能和活动能力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4个月后

注:急性加重:患者主诉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

• 369 •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April 2018 , Vol. 34 , No. 4

急性加重总人次数:随访期间各组患者出现急性加重症状的人次数, 无论是否门诊或人院治疗,均计人其中,由患者或家属自行记录;急 性加重人院人次数:随访期间因出现急性加重症状而人院接受治疗 的人次数;再人院率=随访期间至少有1次人院治疗的患者数/总人 数;住院总天数:所有人院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天数加和。

活动评分(70. 1 ±9.8)、影响评分(36.5 ±11.9) 较基线(75. 1 ± 16. 5、45. 6 ± 12. 1)降低;12 个月干预组的影响评分与基线相比降低(39. 5 ± 16. 8

vs 58. 5 ±17. 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然而,干预12个月生活质量总分与基线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4个月、12个月生活质 量总得分及分项得分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

2.6基线、出院后4个月、12个月SGRQ生活质量评分情况4个月干预组生活质量相对基线期有 所改善(52. 3 ± 15. 9 58. 5 ± 17. 8, < 0. 05 ),

vsP

(P >0.05)。见表6。

表5 2组患者在随访4个月、12个月时肺呼吸功能与活动能力比较(5:^)

组别干预组

基线4个月12个月

对照组

基线4个月12个月

FEV1(L)

2. 32 ±0. 152. 72 ± 0. 522. 38 ±0.252. 30 ± 0. 322. 68 ±0.41 *2.41 ±0.33

i值

5.7251.594

P 值 FEV1/FVC(%)

0.52 ±0.18

<0.001 *0. 116*

0. 70 ±0. 20* 0. 51 ±0. 12 0. 57 ±0. 19

J 值

2. 6622.001

P 值 6MWT(m)312. 50 ±12. 25

i值

1.7782.662

P值

0. 078 *0.017*

<0.001* 315. 89 ± 8.250. 722 * 320. 00 ± 20. 25

312. 05 ±10. 78

5.6591. 854

<0.001 *0. 066 *

0.68 ±0.15* 0.60 ±0.15

2.6200.960

0.001* 315. 66 ± 9.020. 341 * 308. 70 ± 12. 02

1.9891.607

0.051*0. 111 *

*与自身基线比较,P<〇.〇5。注:

表6 2组患者在基线、出院后4个月、12个月

组别干预组

基线值4个月12个月

对照组

基线值4个月12个月

症状评分68. 1 ±17. 566. 6 ±14. 363. 6 ±18. 866. 1 ±14.265. 0±16. 062.0 ±15. 2

活动评分75. 1 ±16. 570. 1 ± 9. 8* 73. 2 ±10. 374. 1 ± 15. 072. 0 ± 12. 974.3 ±11.9

SGRQ生

活质量评分情况)

总分58. 5 ±17. 852. 3 ±15. 955. 2 ±19. 358. 3 ±17. 855. 8 ±18.956. 7 ±16. 2

0.7460.515

0. 457 *0. 608 *

2.0120.974

0. 049 *0. 334 *

影响评分45. 6 ±12.136.5 ±11.9*39. 5 ±16. 8*44. 9 ± 12. 842.0 ±13.043. 4 ±14. 6

i值P值

注:*与基线自身比较,P<0.05

3讨论

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评价对

康教育变化较为敏感;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治疗依从 性均有所提高,这与住院治疗期间医生护士对患者 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也能对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所帮 助有关,2组患者的规律服药依从性在干预前后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患者干预前的服药 依从性也较高有关。本研究干预组在12个月总计

C0PD老年人在住院、复诊期间及居家随访进行持

的续性、个体化健康教育措施在改善老年人治疗依 从性、急性加重入院率、肺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 影响。结果显示:出院后4个月干预组的基本用药 知识知晓率、复诊依从性、规律服药依从性、家庭 氧疗依从率高于基线时期(< 0.05);但是,干 预组的环境暴露因素、饮食知识、身体活动知识知 晓率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到可能一 方面与老年人的知识获取和记忆力下降有关,另一 方面作为慢性肺病患者,在基线测量时对基本疾病 知识已经具有普遍了解,而用药知识,包括药物的 分类、适应证、剂量这些知识通过住院和随访的健• 370 •

P

CPD急性加重的人次为331,显著低于对照

组的425人次(P <0.05),表明健康教育措施通过

报告0

提高了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其急性加重的情 况能够得到明显缓解。干预组和对照组4个月后

FEV1、FEV1/FVC均相比基线得到改善(P < 0.05),6MWT无显著变化,12个月评价呼吸功能

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既往国外研究报

(下转第374页)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April 2018 , Vol. 34 , No. 4

APP、微信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预防接种中应用层

出不穷[11^2]。这些健康教育方式的出现,将提高预防接种知识的普及、提升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逐步推进,移动

[6] 李烟然,屈伟,邻俊怡,等.四川省城乡基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

状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5) :839 -841.

[7] 张英洁.媒体报道乙型肝炎疫苗导致婴儿死亡事件后中国家长

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下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 (6) :518,

[8] 陈伟,高志刚,李永成,等.山东2016年非法经营疫苗案件对天

津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及行为影响调查[J].中国公共卫 生,2016,32(7) :881 -884.

[9] 王淼,梁辉,吉赛赛,等.2013年媒体报道乙型肝炎疫苗事件前

后中国S个省医院出生新生儿首剂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与医护 人员疫苗信任度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23 (2): 201 -206.

[10] 钟微,黄佩贞,张弛,等.手机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J].

中国健康教育,2015,31 (8) :807 - 808.

[11] 郑燕君,杨秀.微信群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门诊的应用[J].中

国校医,2016,30(4):252-253.

[12] 林希建,刘浩,罗美玲,等.手机应用程序对儿童家长进行预防

接种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23(3): 327 -330.

[收稿日期]2〇17_〇9-28

[本文编辑]杨昕

积极性和依从性,从而减轻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负担,进一步推进免疫规划工作。参考文献

[1 ]曾莉,朱宝,郑珂,等.成都市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信行状况

及其对接种率的影响[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32(12): 1273 -1277.

[2] 熊平,涂正波,万刚凤,等.移动应用程序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中

的初步应用[J].中国疫苗和免疫,2〇17,23(3):342-344.[3] 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72.

[4] 潘春柳,温建,李静,等.贵阳市云岩区疫苗接种“妈妈课堂”实

施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9) :1129 -1132.[5 ]姜仁杰,沈进进,管书慧,等.盐城市开展免疫规划家长课堂的实

践与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2) :1151 -1153.

(上接第370页)

参考文献

[1] 朱艳华.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1].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421 -423.

[2] 蔡萤.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肺功能和生活

质量的影响[JL安黴医学,2014,5(2):241 -242.

[3 ]赵妍妍.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

[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 :75 -76.[4 ]

道一致[4],结果表明了健康教育措施对改善患者短 期内的呼吸功能有所帮助,但本研究的局限之处在 于干预前的呼吸功能测试是在入院时测量,入院治 疗期间的临床用药和治疗对提高呼吸功能的作用, 很难与健康教育本身的作用区分开来;同样,干预

SGRQ生活质量总分、活动受限评分相比 基线降低了 6. 2分、5.0分(P <0.05),然而,12

组4个月

个月生活质量总分与基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这提示在健康教育干预期内,患者的自我效能[6]得 到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治疗依从性加强, 这都是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7]的有益因素;但随 着时间的推移,在健康教育效果的保持期,患者进 行居家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和效果均会下降。由此可 见,为了维持老年0要的。

Bourbeau J. Disease-specific self-management programs inpatients

with advanc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a comprehen­sive and critical evaluation [ J ] • Dis Manage Health Outcomes,

2003,11(5) :311 -319.

[5] Jones PW, Quirk FH, Baveystock CM. The St George 5 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 J]. Respir Med, 1991,85 ( Suppl B) :25 - 31.[6] Kara M, Asti T. Effect of education on self-efficacy of Turkish pa­

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J ]. Patient Educ Couns,2004,55(1) : 114 -120.

[7] 徐晓芸,潘金波,王真,等.健康教育对长期氧疗稳定期慢阻肺疾

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2 (36) :140 -143.

[收稿日期]2〇“-〇1-〇4

[本文编辑]刘彤

CPD病情稳定和治疗效果的巩

固,为其提供持续、长期的健康教育服务是十分必

• 37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