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箱式电阻炉课程设计

来源:爱够旅游网
实用标准

一、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一台中温箱式热处理电阻炉; 炉子用途:中小型零件的热处理;

材料及热处理工艺:中碳钢毛坯或零件的淬火、正火及调制处理; 生产率:160 kg/h;

生产要求:无定型产品,小批量多品种,周期式成批装料,长时间连续生产; 要求:完整的设计计算书一份和炉子总图一张。 二、炉型的选择

根据生产特点,拟选用中温箱式热处理电阻炉,最高使用温度 ℃,不通保护气氛。 三、确定炉体结构及尺寸 1.炉底面积的确定

因无定型产品,故不能用实际排料法确定炉底面积,只能用加热能力指标法。已知生产率p为160 kg/h,按照教材表5-1选择箱式炉用于正火和淬火时的单位面积生产率p0为

2

120 kg/(m﹒h),故可求得炉底有效面积:

由于有效面积与炉底总面积存在关系式 ,取系数上限,得炉底实际面积:

2.炉底长度和宽度的确定

由于热处理箱式电阻炉设计时应考虑出料方便,取 ,因此,可求得:

根据标准砖尺寸,为便于砌砖,取 , ,如总图所示。 3.炉膛高度的确定

按照统计资料,炉膛高度 与宽度 之比 通常在 之间,根据炉子工作条件,取 。

因此,确定炉膛尺寸如下:

宽 高

为避免工件与炉内壁或电热元件搁砖相碰撞,应使工件与炉膛内壁之间有一定的空间,确定工作室有效尺寸为:

效 效 效

4.炉衬材料及厚度的确定

由于侧墙、前墙及后墙的工作条件相似,采用相同炉衬结构,即 轻质粘土砖, 密度为 的普通硅酸铝纤维毡, 级硅藻土砖。

炉顶采用 轻质粘土砖, 密度为 的普通硅酸铝纤维毡,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膨胀珍珠岩 。

炉底采用三层 轻质粘土砖 , 密度为 的普通硅酸铝纤维毡, 级硅藻土砖和膨胀珍珠岩复合炉衬。

炉门用 轻质粘土砖, 密度为 的普通硅酸铝纤维毡, 级硅藻土砖。

炉底隔砖采用重质粘土砖( ),电热元件搁砖选用重质高铝砖。 炉底板材料选用 耐热钢,根据炉底实际尺寸给出,分三块或者四块,厚 。 四、砌体平均表面积计算 砌体外廓尺寸如下:

外 试中 ——拱顶高度,此炉子采用60°标准拱顶,取拱弧半径 ,则f可由 ° 求得。

1.炉顶平均面积

顶内

π

顶外 外 外 顶内 顶内 顶外 2.炉墙平均面积

炉墙面积包括侧墙及前后墙,为简化计算,将炉门包括在前墙内。 墙内

墙外 外 外 外

墙均 墙内 墙外 3.炉底平均面积

底内 底外 外 外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底均 底内 底外 五、计算炉子功率

1.根据经验公式法计算炉子功率 由教材式( )

安 τ升

取式中系数 ℃ ℃,炉膛面积

所以

安 τ升

° °

,空炉升温时间假定为τ升 ,炉温

由经验公式法计算得 安 2.根据热平衡计算炉子功率 (1)加热工件所需的热量 件

由教材附表6得,工件在 ℃及 ℃时比热容分别为 件 ℃ , 件 ℃ ,根据式

件 件 件

(2)通过炉衬的散热损失的热量 散

I.炉墙的散热损失

由于炉子侧壁和前后墙炉衬结构相似,故作统一数据处理,为简化计算,将炉门包括在前墙内。

根据式( )

λ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对于炉墙散热,如图 所示,首先假定界面上的温度及炉壳温度,

’ 墙

‘ 墙

℃,

℃,

℃,则

耐火层 的平均温度 均 纤维层 的平均温度 均 的平均温度 均

℃,硅酸铝

℃,硅藻土砖层

℃, , 层炉衬的导

热率由教材附表3得

λ 均

( ℃) λ 均

( ℃)。

普通硅酸铝纤维的热导率由教材附表4查得,在与给定温度相差较小范围内近似认为其热导率与温度成直线关系,由 均 ℃,得

λ ( ℃)

当炉壳温度为 ℃,室温为 ℃是,由教材附表2可得炉墙外表面对车间的综合传热系数α ℃

①求热流

λ λ λ α

②验算交界面上的温度 墙和 墙

墙 墙

λ

‘ 墙

’ 墙

误差 ,满足设计要求,不需要重新估算。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墙 墙 墙

λ

‘ 墙

’ 墙

误差 ,同样满足设计要求,不需要重新估算。 ③验算炉壳温度 墙

墙 墙 ℃ ℃

λ

满足一般热处理电阻炉表面升温 ℃的要求。

计算炉墙散热损失

墙散 墙 墙均

II.炉顶的散热损失

和炉墙散热损失同理,首先假定界面上的温度及炉顶壳的温度,

’ 顶

‘ 顶

℃,

℃,

℃。则:

耐火层 的平均温度 均

℃ ,硅酸铝纤维层 的平均温度 均

℃,膨胀珍珠岩层 的平均温度 均

℃。

, 层炉衬的热导率由教材附表3得:

λ 均 ( ℃) λ 均 ℃ 普通硅酸铝纤维的热导率由教材附表4查得, 均 时,λ ( ℃)。 当炉壳温度为 ℃,室温为 ℃是,由教材附表2可查得炉壳表面对空气的综合传热系数α ( ℃)。

①求热流

λ λ λ α

②验算交界面上的温度 顶和 顶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顶 顶

λ

‘ 顶

’ 顶

,满足设计要求,不需要重新估算。

顶 顶 顶 ℃

λ

‘ 顶

‘ 顶

③验算炉壳温度 顶

顶 顶 顶

λ

℃ ℃

满足一般热处理电阻炉表面升温要求。

④计算炉顶的散热损失

顶散 顶 顶均

III.炉底的散热损失

假定各层界面的温度及炉底温度, 耐火层 的平均温度 均

’ 底

℃,

‘ 底

℃,

℃。则

℃,硅酸铝纤维层 的平均温度 均

℃,硅藻土砖层 的平均温度 均

℃。

和 层炉衬的热导率同样可由教材附表3得

λ 均 ℃ λ 均 ( ℃)

普通硅酸铝纤维的热导率同样可由教材附表4由插入法得λ ( ℃)。 当炉壳温度为 ℃,室温为 ℃是,由教材附表2可得α ①求热流

λ λ λ α

文案大全

( ℃)。

实用标准

②验算交界面上的温度 底和 底

底 底

λ

‘ 底

’ 底

,满足设计要求,不需要重新估算。

底 底 底 ℃

λ

‘ 底

‘ 底

,满足设计要求,不需要重新估算。

③验算炉壳温度 底

底 底 底

λ

℃ 满足一般热处理电阻炉表面升温要求。

④计算炉底散热损失

底散 底 底均 整个炉体散热损失

散 墙散 顶散 底散 (3)开启炉门的辐射热损失

设装出料所需时间为每小时6分钟,根据教材式( )

辐 ∅δ

因为 , ,由于正常工作是,炉门开启高度为炉膛高度一半,故炉门开启面积 δ 。

由于炉门开启后,辐射口为矩形,且 与 之比为 ,炉门开启高度与炉墙厚度之比为 ,由教材图1-14第一条线查得孔口遮蔽系数∅ ,故

辐 ∅σ

文案大全

,炉门开启率

实用标准

(4)开启炉门溢气热损失 溢气热损失由教材式( )得

溢 αρ δ

式中, 由教材式( )得

冷空气密度ρ ,由教材附表10得 ℃ , ℃, 为溢气温度,近似认为

℃ 溢 ρ δ

(5)其他热损失

其他热损失约为上述热损失之和的 ,故 他 件 散 辐 溢

(6)炉子热量总支出

其中 辅 , 控 ,由教材式( )得

总 件 辅 控 散 辐 溢 他

(7)炉子安装功率 由教材式( )

其中, 为功率储备系数,本炉设计中 取1.4,则 安

与标准炉子相比较,取炉子功率为 。 六、炉子热效率计算 1.正常工作时的效率 由教材式(5-12)

η

件 总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2.在保温阶段,关闭炉门时的效率

η

总 辐 溢

七、炉子空载功率计算

散 他 空

八、空炉升温时间计算

由于所设计炉子的耐火层结构相似,而保温层蓄热较少,为简化计算,将炉子侧墙、前后墙及炉顶按相同数据计算,炉底由于砌砖方法不同,进行单独计算,因为升温时炉底板也随炉升温,也要计算在内。

1.炉墙及炉顶蓄热

前。后

黏顶

黏侧

前。后

纤顶

前。后

硅顶

由教材式

蓄 黏ρ黏 黏 黏 纤ρ纤 纤 纤 硅ρ硅 硅 硅 因为

查教材附表3,经计算得

黏 黏 ℃

墙 墙

查教材附表3,经计算得

纤 纤 ℃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查教材附表3,经计算得

墙 墙

℃ 硅 硅 ℃ 炉顶珍珠岩按硅藻土砖近似计算,炉顶温度均按侧墙近似计算,所以得

黏侧

前。后黏

ρ黏 黏 黏

黏顶纤

硅前。后

纤前。后

ρ纤 纤 纤 ρ硅 硅 硅

硅顶

2.炉底蓄热计算

炉底高铝质电热元件搁砖,近似看成重质黏土砖。炉底的复合炉衬按硅藻土计算。

底黏重

底重黏

轻黏

底轻黏

由于

底纤底

底黏

近似将重质砖和轻质砖平均温度看成相等。 差教材附表3,经计算得

底重黏底轻黏

底 底

底重黏底轻黏

℃ ℃

底纤

查教材附表3,经计算得

底纤

底纤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底 底

底硅

查教材附表3,经计算得

底硅

底硅

所以得

底蓄

3.炉底板蓄热计算

根据教材附表6查得 ℃和 ℃时高合金钢的比热容分别为 板 ℃ 和 板 ℃ 。经计算炉底板质量 ,所以有

板蓄

板 板

因此,综上可得炉子蓄热

蓄 蓄

底蓄

板蓄

由教材式 得空炉升温时间

τ升

蓄 安

对于一般周期作业炉,其空炉升温时间在 内均可,故本炉子设计符合要求。因计算蓄热时是按稳定态计算的,误差大,时间偏长,实际空炉升温时间应在 以内。

九、功率的分配与接线 功率均匀分布在炉膛两侧及炉底,组成 、 或 、 接线。供电电压为车间动力电网 。

核算炉膛布置电热元件内壁表面负荷,对于周期式作业炉,内壁表面负荷应在 之间,常用为 之间。

电 电侧 电底

安 电

表面负荷在常用的范围 之内,故符合设计要求。 十、电热元件材料选择及计算

由最高使用温度 ℃,选用线状 合金作电热元件,接线方式采用 。 1.图表法

有教材附表15查得 电热元件, 箱式电阻炉 接线,直径 时,其表面负荷为 。每组元件长度 组 ,总长度 总 ,元件总质量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总 。

2.理论计算法

(1)求 ℃时电热元件的电阻率ρ

当炉温为 ℃时,电热元件温度取 ℃,由教材附表12查得 在 ℃时电阻率ρ Ω ,电阻温度系数α ℃,则 ℃下的电热元件电阻率为

ρ ρ α Ω (2)确定电热元件表面功率

由教材图 ,根据本炉子电热元件工作条件取 允 。

(3)每组电热元件功率

由于采用 接法,即两组电热元件并联后再接成 的三相双星形接法,每组电热元件功率

(4)每组电热元件端电压

由于采用 接法,车间动力电网端电压为 ,故每组电热元件端电压即为每相电压

(5)电热元件直径

线状电热元件直径由教材式( )得

组ρ ( 组 允)

取 。

(6)每组电热元件长度和质量

每组电热元件长度由教材式( )得

组ρ

每组电热元件质量由教材式( )得

π 组ρ 其中ρ 由教材附表12查得ρ (7)电热元件总长度和总质量 电热元件总长度由教材式( )得

总 组

电热元件总质量由教材式( )得

总 组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8)校核电热元件表面负荷

组π 组

实 允,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9)电热元件在炉膛内的布置

将6组电热元件每组分为4折,布置在两侧炉墙及炉底上,则有

组 折

布置电热元件的炉壁长度

丝状电热元件绕成螺旋状,当元件温度高于 ℃,由教材表 可知,螺旋节径 ,取 。螺旋体圈数N和螺距h分别为

折π

按规定, 在 范围内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计算,选用 方式接线,采用 所用电热元件质量最小,成本最低。 电热元件节距h在安装时适当调整,炉口部分增大功率。

电热元件引出棒材料选用 ,∅ , 。 电热元件图(略)。

十一、炉子构架、炉门启闭机构和仪表图(略)。 十二、炉子总图,主要零部件图及外部接线图(略),砌体图(略) 十三、炉子技术指标(标牌) 额定功率: 额定电压:

生产率: 最高使用温度: ℃

相数:3 接线方法: 工作室有效尺寸: 外形尺寸: 质量: 出厂日期: 十四、编制使用说明书(略)

文案大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