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科目 课时 《三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 1课时 教学对象 八年级 提供者 刘建民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1)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2) 在品味文章诗情画意的基础上,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3) 在七年级基础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为今后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 ) ) ) )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2、积累文言词语; 3、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赏析能力和感悟能力,让他们在品味自然之美的同时感悟作者的情怀,这应该不难做到。
1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2)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本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不会有难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2、《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3、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 2) 创设多媒体环境,将学生安排在学校多媒体教室。 投影仪:主要用来展示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首先陈述关于三峡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下面的课文学习—、导入新课 有个初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看一组关于三峡的图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扫清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障碍。 学生观看课件的演示图片。 展示一组关于三峡的图片,让同学们对三峡有个直观的认识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新词 2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1、练习如何进行句详细讲解课文,对课文中的疑与句之间的停顿。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难问题进行指导,尤其是句与2、讨论并总结课文初步完成已定的教学三、研读课文 句之间的停顿的合理处理,各的主要内容。 目标。 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的总结。 3、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上面环节的学习,创设一下问题: 1、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对老师所提问题进四、畅读全篇 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行认真的思考,并处。 进行小组讨论。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 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你能发现作者是怎五、品读课文 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与形象思维能力。 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复习 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3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流程图 开始欣赏然后讨论 建立感性认识 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 欣赏课件 探讨方法 讲解课文内容,解决生字、新词。 课 文 分 析 设置小训练 了解学情 研读、品读课文 学生通过讨论,自主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小结 学生自主表现 教师指导 结束 4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图例说明 教学内容 CAI 媒体应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七、教学评价设计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体现这一要求: 1. 突出语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侧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评价,侧重对文章情感体验的评价。 2. 评价方式的多样灵活。评价是双向多维的行为,所以评价中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3. 评价中应尊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八、帮助和总结 5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过程中力求立意高远,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 文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但又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根本任务。我理解其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渐染,提高人文素养。这样面对一篇文章,如果肢解开来读,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于是第二个环节就是弄懂文意。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有了前面品读的基础,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 二、玩味佳句,抓住文眼 如果说前面的读是在为品做准备,那么真正的品就在学生对文章优美佳句的欣赏上。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行找出自己喜爱的地方,然后说明喜爱的原因。许多学生都喜欢写三峡夏季水的画面。于是便抓住机会,诱发联想,想起一些与此地情景相似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全过程。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