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内容
1.形成统一的信息标准和管理规范
数字校园建设项目的建设中,将根据“统一标准”的原则,严格遵循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各项国家标准、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同时参考国际上通行的软件开发标准和规范,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教育部现有和即将推出的符合部颁标准的各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配合使用;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建立一套科学、实用、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2.建设统一数据库平台
统一数据库平台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的根本。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编码规范、统一规划学校数据流,保障数据的权威性和唯一性。同时,对于学校有价值的数据基于统一的规范建立历史信息保存和利用机制,实现对于历史数据的保存和利用并实现对关键数据变更过程的跟踪和统计以及决策支持。统一数据库平台的建设将便于学校对信息的利用并面向全校师生提供更多主动的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丰富个性化内涵。
3.建成全校统一门户
实现一次性身份验证,并在一期建设中集成新系统和学校的原有系统,形成学校统一的门户平台,用户可根据权限灵活查询原始资源。
4.建成全校统一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及授权体系
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系统是本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阶段建设,将为学校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和授权、认证体系,实现各应用系统的统一授权,集中认证,充分发挥中职内部网络管理维护部门的管理职责,规范用户操作行为,强化用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
5.开发学校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也是数字校园建设项目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部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学籍管理、办公管理、财产管理等工作需要,开发实用性应用系统。
6.合理规划校园网络
(1)通讯网络
1.1.1语音通讯
校园内办公电话采用运营商虚拟网,尽量减少办公电话使用,增加校园局域网的可视通话及对讲功能。
必须的办公电话申请运营商特殊资费,减少月租,实现短号互拨及网内通话免费。
可针对部分终端设置外网拨出权限,实现内外网隔离控制。
1.1.2无线对讲
校园内保安系统、学生会、教务处、监控中心等关键机构配备具备网络通话、视频对讲、拍摄拍照功能的终端对讲机。
可利用通讯网络呼出电话,利用流量实时对讲。
可按照权限连接到校园监控网络内实时获取校园监控获取的信息,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判断和响应。
1.1.3宽带接入
采用双运营商双路由的100M专线接入到校园内机房作为校园网络出口。
在机房增加负载均衡设备,合理使用带宽资源。
在机房内安装认证服务器,保证实名制上网。
1.1有线网络
1.2.1全光网络
采用PON网络FTTH接入方式,以校园机房为中心汇聚点,向校园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实训基地、校园广场、体育场等建筑及场馆沿校内管道敷设光缆。
1.2.2楼宇接入
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实训基地等建筑实现全光覆盖,光网络到桌面,楼宇布线实现FTTH二级分光方式,如需接入楼宇内服务器或机房可利用光线直连;如不需要可采用分光器直接连接到终端,为后续的有线宽带、校园电视广播、门禁考勤系统、可视通话对讲系统及运营商网络预留纤芯。
校园内广场、体育场等设施采用FTTH一级分光方式,管道敷设光缆接入到校园广播、监控系统终端、无线热点等关键点,为各系统预留纤芯。
1.2无线网络
1.2.1校园内网
利用校园内已布放到位的光缆资源开通无线热点,上联校园机房内认证服务器,需要终端登录认证系统。如需对个别终端进行局域网内的区域、访问等权限设置,可在服务器上进行调控。
服务器端为综合办公、校园监控、校园对讲等系统接口,可以将各系统功能分配到需要的终端上,实现无线局域网内的智能校园操作。
1.3.2运营商网络
运营商在校园内进行信号测试,免费新建基站设施,为校园内提供运营商无线网络。
1.3.3手机终端
校内使用手机终端管理教育教学。
(2)安防系统
2.1摄像监控
2.1.1摄像头
采用200万数字摄像头,在监控关键点采用带云平台高速球机,所有摄像头均为红外摄像头,以满足全方位无死角24小时监控。
2.1.2传输
数字信号传输基于校园内FTTH全光网络,减少重复投资。
2.1.3存储
存储采用磁盘阵列,满足所有摄像头至少两周的存储容量。且为以后扩容留下接口。
2.1.4智能分析
摄像头自行感知高速运动物体或人群聚集现象,自动将画面切换至事发点附近摄像头的画面。
热成像系统,采用热成像的方式,对隐蔽角落的安全防范进行管理。
2.1.5后台软件
实现镜头转换,画面伸缩,自动巡视,云台控制等功能。
2.1.6后台显示
采用液晶拼接屏方式,拼接缝隙小于4.9mm。
2.2门禁
2.2.1门禁设置分区、分时权限
2.2.2系统互联:门禁系统不是作为一个单一系统存在,可与监控、报警、消防等其它系统实现联动集成。
2.2.3门禁卡可以手机卡集成,或采用普通白卡方式。
2.3电子围栏
学生出入校门自动记录出入时间,可向指定手机发送短信通知。
2.4巡更与对讲
准确记录校内安保人员准时、准确的巡视校区。
2.5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与校园广播、门禁系统联动。
(3)智能校区
3.1综合办公系统OA
基于网页及终端APP的综合办公平台,可定制化的模块及开放端口,基本模块包括通知公告、公文流转、电子邮件、通讯录等。扩展模块可进行自定义的流程管控,例如:人事档案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同时预留与门户网站、监控平台、考勤管理、一卡通等平台及数据库的接口,作为校园智能化软件平台的核心。
3.2校园一卡通
校园一卡通可集成教师的考勤、电子办公;安保人员的电子巡更、门禁、监控;学生的餐厅、消费、图书借阅等功能,并将功能集成到普通一卡通卡片或者智能手机UIM卡中。
RF-UIM一卡通业务,是指借助RF-UIM双界面卡中的的RF功能,实现政企、集团范围内彩门、门禁、停车、食堂等应用集成的新业务。除传统RF功能外,RF-UIM一卡通平台还可以与供企业OA管理,短信通知及其他电信业务相结合,为政企集团用户提供全新的服务支撑。
3.3考勤、门禁、电子巡更系统
校园重点场所、公寓、图书馆等相关设施安装门禁系统,可采用普通门禁或彩门形式自动登记来访人员,同时进行考勤记录。另外可与安保人员电子巡更相结合,提高校园安全性。
3.4餐厅、商户消费系统
校园餐厅、超市或其他商户及宿舍管理中的水电暖费用管理等,可借助统一消费系统进行管理,在几个关键位置设置充值平台,可自定义账户类别或设置分账户,如关联银行账户可实现在线充值或自动充值。
员工可持手机在食堂消费终端机上进行刷卡消费,食堂管理员可通过该终端机为员工餐卡充值,OTA功能接口开放后可实现后台员工餐补发放(空中短信方式,不用员工持卡写入),可通过WEB管理平台对员工的消费充值记录做统计或查询。
3.5平安校园-全球眼系统
与监控系统做接口,可配置权限实现校园内监控信号在网络终端的监控、回放,包括PC端及手机端。
3.6校园对讲系统-天翼对讲
园区关键人员配备具备对讲功能的智能机,该智能机可实现外网通话、网内对讲及监控信号播放功能,替代部分内线电话功能,同时利用wlan的内网资源减少通讯费用。
3.7微信平台的应用
面向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开放具备不同权限的微信平台功能,对教师可作为移动办公网络的补充,同时可对学生及学生家长推送校园内信息,例如:考试排名、课程安排、食堂菜单、就业资讯等。
3.8智能车库及车位引导系统
园区道闸与一卡通系统接口,持有一卡通的车辆可实现中远程开关道闸,自动登记记录等功能。如园区车位数较多且较为分散,可利用无线地磁进行车位引导导向。
电梯控制可感知VIP用户进入校园内,可将电梯停至指定楼层,VIP用户无需等待,电梯直接运行至指定楼层。
3.9电子学籍档案管理
利用数据库及综合办公的扩展流程管理系统,实现新生入学到毕业就业的全流程资料管控,同时借助微信平台,学生或家长可随时查询自己的学籍信息。也可由校方将汇总后的就业数据等信息对外展示。
3.10教学资源自动录制及展示
利用综合办公系统或学校网站、微信平台将学校教育资源集中展示,教师可录制相关视频,存于数据库中,可利用教室内电视、会议室中投影或会堂中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另外可将教室及实训基地中的关键摄像头替换为更加清晰的高清摄像头,实时录制上课时教室讲课的视频及实训基地中重要的现场演示视频,放到服务器端方便学生课后回放复习。
(4)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及视频会议系统
每个教室借助于全光网络可以将校内服务器或互联网上资源在教室内视频终端播放。多媒体教室内所有设备均可通过智能机进行操作。
校园广播分区、分时、分级控制。最高权限为安全权限,结合消防及门禁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分为大屏显示系统,发言系统,远程播放系统等。
(5)建筑智能化
5.1空调系统
5.2新风系统
5.3电梯系统
5.4直饮水系统
5.5照明系统
5.6水电一体的一卡通控制功能
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建设示意图
二、预期效果和目标
济南第九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项目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定位为利用技术创新手段,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提高办学效益和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科学决策;在技术实现上,建成学校的三大基础平台,搭建资源高度共享的业务及应用平台,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构筑数字化的教学、管理和校园生活环境。
学校系统的建设目标为:基于统一的技术架构、标准与环境,构建符合学校需求的各应用系统,并对学校各部门相对独立的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建立一个统一身份认证中心、一个具有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可用性强、可管理的门户中心,一个统一的能对全校数据信息实行集中管理、维护的统一数据库平台,从认证层面、信息的集中与个性化服务层面、数据层面上实现全校范围内数据的统一集中和共享,实现各级部门以及应用系统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全方位满足用户对学校有关信息资源的查询检索,以此来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进一步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其他管理及后续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济南第九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将成立由区政府规划办、区教育局管理部门、学校项目办公室、电教组四级联动的组织机构,保障项目的统一领导,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标准统一、资源共享、重在应用的原则,有计划,科学合理地保障完成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的组织机构。
经费保障:济南第九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槐荫区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拟投入4亿余元,其中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是新校区内部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将有足够的经费保障项目建议。
技术保障:校长张洪军系原槐荫区电教站站长,是山东省信息化建设专家组成员,在推进省、市、区信息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学校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济南市中职学校前列,学校网站多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网站;在山东省技能大赛中学校网站设计、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搭建三个项目都曾获得省赛一、二等奖,学校有信息工程系,电教组,拥有庄志孟、李森、刘洪杰、孙顺等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力量,能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出谋划策,是项目建设的中尖力量。
环境保障:在新校区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全校上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在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舆论宣传、人员培训、推广应用、管理维护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协调同步,共同推进,以数字资源建设为重点,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采取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模式,实现学校网络化、标准化、集成化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大数字化校园环境。
四、进度安排
20xx年3-7月:
广泛进行社会调研,进行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议项目申请立项;
20xx年8-12月:
结合新校区建设,与多家数字化项目公司座谈,确立学校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内容;
20xx年1-4月:
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招标;
20xx年5-12月:
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
20xx年1-7月:
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试运营;
20xx年8-12月:
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检查验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