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月二十九号、三十号两天,参加了廊坊市教育局组织的《指南》解读与学习贯彻主题培训。主办方是《学前教育》杂志社,他们邀请了四位专家:张晖老师、朱清老师、施燕老师和许美琳老师。他们分别讲述从总体上阐述了《指南》,接下来分别从健康、科学和社会三个领域,进行了细致详尽的讲解。这次培训让我受益不少,总的说来,有以下四点:
一、幼儿教师要转变观念,在工作中要以幼儿为主。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讲得多,幼儿参与少,结果多变成老师的一言堂,幼儿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
《指南》带来了在教学中应以幼儿为主,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大胆的鼓励他们,以观察、实验等手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揭示答案。
例如在学习春天与秋天这类课时,老师不妨让孩子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用他们的双眼去感知,去发现这个季节所特有的景色。这比做在教室光听老师讲要好的多。
二、教学中准备的材料要从幼儿常见的实物入手,不要脱离实际。
儿童在3-6岁这个期间,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日常教学时,要多考虑他们的认知水平和他们所熟悉的食物。多从这些方面设计一些教学活动主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提供教学材料时,保持材料的本真,尽量不做人为的加工,这样才能更大发挥他们想象,开发处新的用途 。挖掘出他们各方面的潜质,让他们在玩中学。
在日常教学中。还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区位优势。在城市里的多设计一些与城市有关的教学活动,与他们所在环境密切相关;在乡村的要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多设计幼儿在平时见得到,与周围存在的事物相关的教学活动。且不能生搬硬套,不切合实际。那样不符合他们认识特点,也达不到应有效果。
三、培养幼儿学习品质重于学知识。
《指南》中提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在早期开始形成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也就是说要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干预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的习惯。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是注重幼儿在某一阶段 ,学了多少知识,并利用各种方法,让其熟练并强化。对于学习品质的培养则被忽视,这其实是狭义的学习观。
我们要把狭义的学习观转变为广义的学习观。不再把教授一些知识作为重点。应该注重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让他们受用无穷。
四、教室要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
《指南》中五大领域中,都比较详细的列出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一些典型表现,但是这些典型表现不是标准,更不是尺子,而是一种参照,不能用它衡量幼儿。有的幼儿能力发展较快,有的幼儿刚刚好,可能有的幼儿还达不到。作为老师不仅要给幼儿创造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还要做到“等待”幼儿学习发展,不要揠苗助长。多站在幼儿的角度想,不能搞一刀切式教学。
通过短短的两天培训,四位专家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幼教理念、新的教学思路。同事也让我看到以往工作的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