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二两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好韵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一年中有许多节日,你知道哪些节日?《识字1》就向我们介绍了几个节日和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读课文,要求: (1)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
(2)读词语,指名分行读,开火车读,去拼音读,齐读.
3.识字1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节日?你知道这四个节日在一年中的哪一天吗?
出示:春节 正月初一
清明 4月4~6日之间
端午 五月初五
中秋 八月十五
这四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就是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的节日。今天我们先来了解春节和清明节这两个传统节日。
三.学习词串,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组词串
1.看图,听鞭炮声,小朋友们,这幅图画的是哪个节日啊?出示:春节
这家人在干什么呢?(围在一起包饺子)出示:饺子。
(1)饺子以前是北方过春节的时候一定要吃的一种食物,现在我们南方地区很多人家过年的时候也会吃上一顿饺子。看图,分辨馄饨和饺子
(2)对,这就是饺子,小朋友们,我们可以说( )的饺子,想想: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嘴巴尝到的,还可以是心里感受到的。
出示:好吃的 可口的 香喷喷的 鲜美的
白白胖胖的 像月牙一样的 诱人的
(领读)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多么奇妙,多么丰富呀,一样东西可以用那么多词来形容。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个词:饺子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做到有情有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既有利于弥补他们生活经验的不足,更能诱发他们学习的饱满热情,并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过春节除了吃饺子,我们还要到亲戚朋友家去(出示:拜年)
拜年的时候都要说几句祝福的话,而且对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话呢!你知道该怎么说吗?
出示:春节到了,我祝爷爷奶奶: 。
春节到了,我祝叔叔阿姨: 。
春节到了,我祝哥哥姐姐: 。
春节到了,我祝 : 。
再次读好:拜年
3.小朋友们,除了吃饺子和拜年,你们还知道过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吗?
出示图片,
练习说话:春节真热闹呀!人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巩固知识、迁移运用、培养兴趣的最好方法。让学生从识字、朗读、积累到倾吐运用,发展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4.让我们开开心心读好第一组词语,读出热闹喜庆的气氛来。
(二)学习第二组词串
1.小朋友们,当你们开开心心过年的时候,当你们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喜气洋洋地吃着年夜饭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多少先烈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献出了他们的宝贵生命。(出示图片)师简单介绍
2.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无数的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可千万不能忘记他们呀!
3.所以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到纪念碑前为烈士们扫墓。
出示:清明 扫墓(让我们读出对先烈们的崇敬、怀念之情)
除了为烈士们扫墓,清明节我们还会为已经去世的亲人扫墓,让我们带着对去世亲人的哀思再读好这两个词。清明节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日子,有一首古诗就把这种伤感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出示:《清明》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这是语文教育的一大课题。本课中,为了使学生更深地了解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我通过看图、朗诵的形式,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升华。】
4.不过,清明节并不总那么忧愁,4月份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时节,出示图片,这么美的季节,你们都想做些什么呀?对,清明节到郊外走走,活动活动身体,这就叫:踏青,读好词
5.让我们把这一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
四.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老师要来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了?
出示填空:
1、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吃_____,还相互去_____。
2、清明节,人们到郊外去_____ 、 _____ 。
齐读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新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新知识,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并使教学内容系统连贯和相对完整。】
五.识记生字,感悟底蕴
饺、拜
(一)再读生字,理解字义
1.指名读生字,齐读
2.扩词
(二)分析字形,感悟底蕴
饺:吃饺子,交好运。
拜:两手合一
【设计意图:中国的汉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生字教学中不光让学生识字、写字,更要让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汉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指导书写,规范字形
师范写,生临写。
板书:
识字1
春节 饺子 拜年
清明 扫墓 踏青
设计理念:
《识字1》是二年级下册中的第一篇词串识字课文。四行词串分开来看,是一个个既相对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看,又像是一首音韵和谐的叙事诗。短短24个字,介绍了我国四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以及这四个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
词串教学的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生字,更要重视“词串”课文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识字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弥漫在“词串”中的美与真情。
1、突破教材束缚,训练学生思维。
教学设计凭借教材,但又不能囿于教材,要巧妙地将教材提供的材料有机整合,从三个维度目标协调发展的角度去使用教材,去挖掘教材的整体意义,创造性地重组教材。为此,我在教学时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宽和延伸,把文路、教路、学路三者和谐地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2、营造诗意境界,升华情感体验。
学生的个人经验、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诵读词串时,教师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音乐、画面、文字、想象等手段,帮助学生升华情感体验,将词串中词与词之间的留白补充完整,建构成各不相同的、打上个人生活经验印记的图景,再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在想象体验诵读的过程中,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整合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沉浸在词串的诗情画意中,享受着审美的乐趣,在美的氛围中陶冶情操。
3、注重方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识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在突出识字、写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词串识字在学生认识事物、审美等方面的功能,通过营造优美可感的个性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和效率,把识字、写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汉字的构造的趣味相结合,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个性思维,增强文化底蕴。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