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看、说、摆、分、画、互问及互答等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CAI课件,锐角、钝角、直角各一个。
2、学具准备:透明胶片若干,小棒若干,简笔画纸若干,活动角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1、在情境中抽象出角。
(1)出示情景图。
根据地区特色,将主题图改编为南昌市新八一大桥(悬浮式斜拉桥)图。
(2)引导学生在情景图中找出角(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随着学生的发言,从图中抽象出各种角,并借助三角板判断:标杆与桥面形成的角是否是直角。
2、回顾角的特点。
集体交流: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活动感知,认识锐角和钝角
1、摆一摆。
(1)明确活动要求:4个人为一小组,根据角的特点共同摆出10个你喜欢的,而且大小不同的角。
(2)交待活动方法:用透明胶片作为底板,用小棒表示角的两条边,粘在透明胶片上,每张胶片上只能摆放一个角。
(3)小组合作开展活动,教师参与合作,并给予适当的指导、纠正。
2、分一分。
(1)在分类之前,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商量分类方法,在小组内得出统一的分类标准。
(2)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商量好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3)反馈各小组的分类情况,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分类结果。
①根据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②按照角的大小分为三类:直角为一类,比直角大的为一类,比直角小的为一类。
(4)引导全班学生以讨论、答辩的形式着重分析第二种分类方法(按照角的大小分类)。
①在展示平台上展示分类结果,并把是这样分类的学生请到前面来介绍怎样分类的。
②组织其他学生根据分类的结果提出相关问题,并有序地解决。(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适时进行补充、整理、引申。)
例如:怎样验证这些角是直角?
A、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
B、组织学生进行现场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
C、讨论:其他比直角小(或大)的角需要验证吗?
得出:能用眼睛判断的不需要用三角板验证,如果一眼看不出来,就需要用三角板来验证。
(5)得出名称。
①师:像你们这样根据大小可以把角分成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而像这样的角,叫做钝角,钝角是比直角大的。
②再次出示新八一大桥的情景图,学生以抢答的形式,辨认抽象出的三个角,说出它们的名称。
3、感知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的关系。每个学生用活动角先表示直角,再表示锐角,同时交流是怎样操作的,得出:把直角的张口变小就是锐角。用同样的方法先表示直角,再表示钝角,得出:把直角的张口变大,就是钝角。
4、闭眼想锐角、直角、钝角的特征,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比画,以建立三种角的模型。
5、揭示课题:锐角和钝角。
三、深入感知,建立表象
1、在实物中找出各种角。
(1)课件出示四种实物──背心、单杠、人字梯和剪刀(见练习九第1题),小组内交流以上实物中分别有哪些角。
(2)自由选择最有把握的物体来汇报。根据学生发言,用课件抽象出各个角给予反馈。在辨认中,学生较易把第二幅单杠图沙坑中的一个角判断为钝角,教师应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借助多媒体来多方位、多角度展示,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2、在视图中判断各种角。
(1)课件出示练习九的第2题。
(2)学生完成,教师与有困难或有质疑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
(3)集体反馈。请个别学生到电脑前,用鼠标拖动角放到适当的位置上来表示连线的结果,其他学生用掌声表示自己的评价。
3、画锐角和钝角。
(1)请学生选择一些自认为有用的工具,分别在画纸上画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2)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请学生演示选择的工具和画的过程以及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A、选择直尺,根据锐角和钝角的特点直接画。
B、选择三角板上已有的锐角,描边画。
C、选择实物上(或活动角)的锐角和钝角,描边画。
D、用两块(或多块)三角板拼在一起,找到其中的钝角,描边画。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