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伯牙词语意思

伯牙词语意思

来源:爱够旅游网

伯牙的解释是:古代传说人物。春秋时民间琴师。善奏《高山流水》。《荀子·劝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句。据《吕氏春秋》记载,伯牙演奏的音乐形象,均为钟子期所理解。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后世传为“知音”佳话。伯牙[bóyá]⒈古代传说人物。春秋时民间琴师。善奏《高山流水》。《荀子·劝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句。据《吕氏春秋》记载,伯牙演奏的音乐形象,均为钟子期所理解。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后世传为“知音”佳话。

伯牙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伯牙详细内容】

古代传说人物。春秋时民间琴师。善奏《高山流水》。与钟子期友善。

二、综合释义

春秋时精于琴艺的人。传说曾学琴于著名琴师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林鸟悲鸣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终成天下妙手。《荀子·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伯牙,古之善鼓琴者,亦不知何代人。”《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絶弦,终身不復鼓琴,以为世无足復为鼓琴者。”高诱注:“伯,姓;牙,名,或作雅。”唐钱起《美杨侍御清文见示》诗:“伯牙道丧来,弦絶无人续。”明杨慎《兰亭令》:“此乃高山流水之操,伯牙復生,不能出其右矣。”

三、其他解释

春秋时之善鼓琴者。学于成连,与锺子期善。伯牙鼓琴,子期听之,志在太山,则曰巍巍,志在流水,则曰汤汤。子期死,伯牙绝弦,痛世无知音者。见《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列子·汤问》、《荀子·劝学》、《淮南子·说山训》、《说苑·尊贤》。

四、其他释义

古代传说人物。春秋时民间琴师。善奏《高山流水》。《荀子·劝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句。据《吕氏春秋》记载,伯牙演奏的音乐形象,均为钟子期所理解。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后世传为“知音”佳话。

五、关于伯牙的成语

牙牙学语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牙还牙  伯劳飞燕  伯乐相马  伯埙仲篪  

六、关于伯牙的造句

1、伯牙绝弦、管鲍分金、刎颈之交、金兰之好,同性之间友谊单纯而浓烈,无可厚非。

2、而驴皮成功上位的切入点肇始于汉唐两代,彼时开始,驴皮与阿胶演绎起了伯牙子期般的不解之缘。

3、赠张君行,子期知音伯牙君,高山流水布帛音。离别依依道不尽,笔生妙花泪难定。纷纷繁繁千姹紫,辗辗转转水碧清。

4、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5、诚信可以是对情感而言的。伯牙、子期,一个抚琴,一个听音,衣袂飘飘,风清云淡,于是在高山流水中结为知音,并庄严约定;后来,故人逝去,再无知音,伯牙宁可断琴。这“约定”与“断琴”,便是对友谊的诚信。

6、故其也必挥金噗玉,超凡人圣,文字间万里无云,行文如伯牙流水,阳春白雪。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伯牙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