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放血治疗的取穴要点

放血治疗的取穴要点

来源:爱够旅游网

放血疗法是什么呢,想必对于中医有所了解的人对于放血疗法是不会陌生的吧,那么大家知道放血疗法的副作用是什么吗,放血疗法的原理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放血疗法起源

中医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在黄帝内经发现,如“刺,刺小络血”;“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明确提出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突然失音、热哮喘、鼻出血等症状。

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

《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

金、元时期,张在儒家孝道”针灸的医疗记录,几乎所有的刺血疗法的作用,而针刺放血,攻邪最捷。延至明清,放血治疗已经深入人心,针也发展迅速,三棱针已成粗与细,更适合临床应用,现在一次性点刺针更适合和人的自我治疗的临床应用。

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

西方的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源自古希腊的医圣希波克拉底和伽林,说人的生命依赖四种体液,血,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这四种体液对应空气,水,土和火,和中国的“金木水火土”接近,多了个“气”少了“金木”。

古希腊人认为血在四种体液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伽林大夫认为血是人体产生的,经常“过剩”,正如中医里滋阴派讲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样,中医滋阴,古西医于是就放血。

盖伦和皮下人动静脉和全身各个器官管连接,所谓的“外部性”,不同的疾病,在“外部”的家伙的静脉放血,如在治疗肝病的手臂静脉血,在脾脏疾病的治疗左上肢静脉血。

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腰病,坐骨神经痛、头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我在临床治疗多例病人,这种方法疗效可靠,效果好。

治疗方法

1、放血的部位

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液。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

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

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

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

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

4、一些瘀症和寒症

痹者,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放血的部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要部位,这是我的临床经验,一般我认为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把这个部位打通了,所有的疾病都会相应的减轻症状。

取穴

大椎,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肤类疾病要加上曲泽和血海。

方法

分别在大椎和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穴位上点刺3-5针,然后上罐,拔罐拔到没有鲜血流出为度,在这个拔罐期间,要多上几次罐,观察出血量。我一般拔到三次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新鲜的血液流出来。

在点刺的过程中,如果病人方便治疗,可以少选几个部位,分期分批的治疗,免得一次上针太多,病人承受不了,如果治疗不方便,就要尽量一次治疗,免得别人跑来跑去的,耽误时间。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放血疗法都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放血疗法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还是比较多见的哦,希望上面的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祝患者早日康复哦。

延伸阅读:

血热吃什么好 这些食物可以帮助缓解血热

血热的症状 血热的临床表现

血栓是什么 血栓的形成机理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类型

血栓形成 血栓的临床表现

血栓的症状 这些表现是血栓的前兆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