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篇9

2023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篇9

来源:爱够旅游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新的学期又要开始了,新教材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做为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如何才能适应20xx部编新教材的教学,将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呢?我认真深入地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制订如下: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学期全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21人,女生11人。通过上学期与学生的接触,我发现班级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能自觉学习,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查阅资料的习惯.坚持阅读和写日记的习惯等。

  分析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我发现学生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阅读分析能力逐步加强,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课外阅读附加测试题失分较多,导致学生整体成绩不够理想,所以继续加强课外阅读的导读和检测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教材简析

  纵观整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不仅在积累字词.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

  2.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

  3.本册教材内容更新后,包括六个单元,含“课文”“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 “习作”“写字表”“词语表”几个部分。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六组,各组课文的主题与导读依次是:

  主题一:民风民俗(单元导读: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主题二:外国名篇名著(单元导读: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主题三:人间真情(单元导读: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主题四:体会人物品质(单元导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主题五:科学精神(单元导读: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主题六:难忘小学生活(单元导读:那些种在校园里长不大的记忆,那些留在岁月中,忘不掉的纯真……)

  4.教材的各个部分都拓展了学习资源,加强课了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体现了寓教于乐兼顾思想教育的编排意图。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5.本册教材将古诗词内容集中安排在六个单元之后,这十的古诗词浅显易懂,首脍炙人口,便于小学生诵读积累。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小学教材逐步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词句训练;

  3.培养学生观察.写作.想象能力;

  4.能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本册要求学生会写120个生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对于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勤查字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目标

  1.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2.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3.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4.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6.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四)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1)粗知文章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2)教师要放手让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五)口语交际教学要求

  (1明确口语交际的目标。

  (2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

  (3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

  (4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教师要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

  (5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

  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习作教学 写作目标:

  1.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学习写作品梗概。

  3.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4.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5.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

  6.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安排了五次单元习作训练,二是在第3.16课后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其意图就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与表达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这是本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我将在教学每篇课文时,将写作与表达方法适时总结归纳,然后鼓励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勤写读后感。无论是单元习作,还是课后小练笔.读后感,都可以通过学习园地或班级微信群等展示交流,激发学生写作表达的兴趣。

  (六)综合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最后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本。

  (七)古诗词背诵

  本册教材在最后一组综合性学习后面安排了需要背诵的十首古诗词:

  1.采薇(节选)/《诗经·小雅》

  2.春夜喜雨/(唐)杜甫

  3.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5.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6.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9.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

  10 .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

  教师可灵活掌握练习背诵的时间,无论安排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读,一定要放在开学初就进行,每日诵读积累,到学期末时,自然水到渠成。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本册教材在年级中的地位.作用.特点。在备课中从整体出发,认真备好每一个练习组,落实好每一个训练项目,从而扎实地完成训练任务。

  2.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能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乐于学习。课堂上,创设情境,利用电化教学让课堂容量更丰富更饱满。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教育,即教书,又育人。

  3.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预习指导,自行解决生字词,课堂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适时点拨,攻破重难点。

  4.继续对班里的朗读情况加以重点指导,并且加强读书的速度训练,以达到一定的要求。

  5.重视词句段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经常给学生提供机会,练习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的情感。

  6.除完成五个园地的作文练习之外,进行扩展作文练习和日记的练习,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7.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8.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9.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1.北京的春节

  2.腊八粥

  第二周:

  3.古诗三首:寒食/(唐)韩翃、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4.藏戏习作:家乡的风俗、语文园地一、游子吟/(唐)孟郊

  第三周:

  5.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

  6.骑鹅旅行记(节选)

  第四周:

  7.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习作:写作品梗概、语文园地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第五周:

  8.匆匆

  9.那个星期天

  第六周:

  习作例文:别了,国语课、小桥流水人家、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语文园地三、《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第七周.第八周:

  复习期中考试、第四单元

  第九周:

  10.古诗三首:马诗/(唐)李贺、石灰吟/(明)于谦、竹石/(清)郑燮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12.为人民服务

  第十周:

  13.金色的鱼钩、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习作:心愿、语文园地四

  第十一周:

  14.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15.表里的生物

  第十二周: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7.150年后,我们这样上学、口语交际:辩论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语文园地五

  第十三周: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回忆往事、依依惜别

  第十四周:

  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诗经·小雅》

  2.春夜喜雨/(唐)杜甫

  3.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5.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6.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9.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

  10.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

  第十五.十六.十七周:

  总复习

  第十八.十九周:

  模拟考试

  第二十周:

  小升初考试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