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沈全期的出生地 沈全期出生地在哪

沈全期的出生地 沈全期出生地在哪

来源:爱够旅游网

沈全期出生地:相州内黄。字号:云卿。所处时代:唐代。出生时间:656年(丙辰年)。主要成就:《三教珠英》。

关于沈全期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沈全期的诗词 点此查看沈全期的详细内容

二、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少年时代的沈佺期读过很多书,包括儒家经典和史籍以及道教和佛教经典,并且有很高的音乐才能;十三四岁时,曾西南游,这时,诗已写得相当不错;由于他知识渊博,才华出众,年仅十九岁便中了进士;38岁时,武则天称帝,沈佺期被召拜为通事舍人,这是他进入仕途的起点;在以后的十年中,他平步青云,四次左迁;后遭人陷害,在狱中及流放途中,写了不少诗,风格沉郁,富有真情实感,是沈诗中的上品;706年,沈佺期遇赦返回长安,以后的八年中勋位渐高,这时他的七言诗,格律臻于成熟;714年,沈佺期卒,归葬。文学风格沈佺期的诗多宫廷应制之作,内容空洞,形式华丽。但他在流放期间诸作,多抒写凄凉境遇,诗风为之一变。如《初达□州》、《岭表逢寒食》、《□州南亭夜望》等诗,思念京华和家室,情调凄苦,感情真实,与应制之作迥异。代表作《杂诗》三首,写思妇与边塞征人的两地相思,有反对穷兵黩武的意义。他还创制七律,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七律之冠(《诗薮·内编》卷四)。其中《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一名《独不见》)一首,语言流畅,气势充沛,沈德潜《说诗□语》评为“骨高气高,色泽情韵俱高”。 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中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说:“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钱良择《唐音审体》说:“律诗始于初唐,至沈、宋而其格始备。”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三、2杂诗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注解】:1、闻道:听说。2、解兵:撤兵。3、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4、龙城:古匈奴祭天的地方,现在蒙古境内。这里指敌人的首要地区。【韵译】:听说黄龙冈驻边的防地,连年打仗一直未曾罢兵。这团?可爱的闺中明月,如今却常照汉家的军营。少妇今夜思夫春心蜜意。良人也在回想别离柔情。谁能够带领一支好,一举攻取龙城结束战争!【评析】:这首诗极写闺中少妇与塞上征人的两地相忆。起句先说卫戌黄龙冈边土,年年不休。接着写一对情人各自东西,同披月光:闺中营中,清辉共照,柔情相忆,彼此黯然伤神。共同的愿望是有个名将能率领,一举破敌,结束战争,使天下亲人团聚。全诗抒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绪。情调凄怆,但不消极。语浅意深,耐人寻味。

四、古意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注释】①卢家句: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此句用其意。郁金:郁金香,可浸酒涂壁,百合科,旧谓出大秦国,即今小亚细亚。②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③白狼河:白狼水,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两《唐书》《奚传》说奚国国境南接白狼河,即此。④丹凤城:一说因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故名,后便为京城之别称。按:恐即凤阙之意。汉建章宫有凤阙,后世也借指帝城,唐代民居多在城南。【简析】??这首诗是用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愁怨的七律诗,故蘅塘退士把它编入卷六七言律诗,而不编入卷四七言乐府。诗先写夫妇双栖于京都,犹如海燕双栖玳瑁之梁。然后写到阔别十载,少妇思夫之苦。一扬一抑,其意自现。在手法上诗人借镌刻环境,渲染气氛,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了增强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双栖”,烘托少妇独处;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远戍”、“音书断”之思愁;以“月照流黄”烘托“含愁独不见”的愁绪。语言构思新巧,读来清新无限。《同李舍人冬日集安乐公主山池》尝闻天女贵,家即帝宫连。亭插宜春果,山冲太液泉。桥低乌鹊夜,台起凤凰年。故事犹如此,新图更可怜。紫岩妆阁透,青嶂妓楼悬。峰夺香炉巧,池偷明镜圆。梅花寒待雪,桂叶晚留烟。兴尽方投辖,金声还复传。《钓竿篇》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川。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逼楫时警透,猜钩每误牵。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这首诗是中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垂钓诗,格调流畅、谐趣横生,内容朴实无华、清丽隽永,既洋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又饱含人生哲理。前八句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绿川垂纶、鱼跃人欢的游钓图,使人读来妙趣横生。“猜钩每误牵”的情趣,惟有钓者能体味得到;“潭静欲留船”,正是钓者首选最佳处,非常符合钓鱼选址一般原则,这也是他为后世钓鱼理论提供的很好注脚、为现代钓鱼运动作出的突出贡献。沈全期巧妙地以鱼喻人,为官者敲响警钟:“为看芬饵下,贪得会无筌。”包含无限的哲理,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夜宿七盘岭》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这是沈全期在流放期间写的诗。字句清丽,情景并茂,还开了咏银杏诗的先河。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沈全期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