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歪打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他本来是乱说的,不想歪打正着,竟然被录取了。
2、这个人歪打正着,竟把车修好了。
3、今天歪打正着,刚说要找他,你说他马上就来了。
4、这一脚他是倒地才踢出去的,可是歪打正着,守门员还没反应过来球已直飞网心。
5、我们一定要同歪打正着作斗争。
6、有时候将错就错,反而会歪打正着。
7、脱脱不花不愿意家丑外扬,宣布自己是大明朝的奸细,这也算是歪打正着。
8、红孩儿未料无意一句刻薄阴损恶语,竟好似歪打正着龙浪子之逆鳞。
9、它们是歪打正着和任意碰撞的结果,而非绞尽脑汁的突击。
10、却死活找不到开关,无奈之下,引出一簇火,火苗刚现,就朝那朵玉荷飞去,瞬间房内通亮,郁闷之余又笑自己歪打正着。
11、原是个满腹书史,写得出缠绵悱恻艳体诗的骚人雅士,却歪打正着,成为举世知名的外文专家。
12、倘若自己随意射出的能量弹,都会准确的命中目标的话,那可真是歪打正着。
13、穿越到底是命中注定,还是歪打正着?请看法医柳飘飘的搞笑穿越之旅。
14、至于软实力,阿布格莱布监狱、关塔那摩基地、全球变暖问题和对巴勒斯坦的忽视,这一切,不管是直接出击或歪打正着,都对美国的软实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15、虽然与杨阳真实的想法南辕北辙,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此时杨阳确实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16、赫镜城把两个自由分配的属性点一股脑儿的都加在了力量上面,算是歪打正着,总算是没闹了笑话。
17、下午捡漏儿买到那张黄花梨条案的事只能说是我的运气好,歪打正着而已。
18、从历史视角看,中国教育主权虽被侵吞,教会来华办学,但歪打正着,客观上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历程。
19、见刘浪急的说打就打,赵杰心道不回歪打正着说中了吧!阿大等人。
20、土豆条的发明纯属歪打正着。
21、我无意中打出决胜的一球。哇!你真是歪打正着。
22、歪打正着,进入了第三玄失学院的染千秋,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奈凡”。
23、没想到此次冲击灵丹境,竟然歪打正着,被你小子一阵瞎折腾,反而得以大功告成,真是咄咄怪事。
24、歪打正着的孟奇努力让自己的表情像真慧那样呆滞,免得被玄藏看穿自己其实没那么沮丧和伤心。
25、想来真有意思,木匠师傅本意是要捉弄一下楼主,谁知歪打正着,无意中使裕昌楼扬名远近,几百年来为人啧啧称奇。
26、巧合的是,他无意的实验却歪打正着地把环保和简约两种生活方式联系在了一起。
27、自从昊天歪打正着的突破到蛮士三重,昊天一直处于亢奋中,在不通的院子了开始比划。
28、换句话说,那就歪打正着地将我们引向了溃疡,因为,没有想到,我们在寻找这种细菌的携带者时,发现所有患溃疡的人都带有这种细菌。
29、他并未用力击球,却歪打正着击中了三柱门。
30、自己之前因为有系统的图纸弄出来的水车,再被自己带着一点功利带着一点怜悯的投入到乡下农田,这一步算是歪打正着了。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